形態特徵
成蟎
活體深紅色,體毛無色。軀體長19-30毫米。軀體背面密被具細枝的剛毛,長0.60-1.60毫米,其中前足體上的背毛較後半體上的為長。前足體背面中央有盾板,最大寬度為260—380毫米,其中雄蟎盾板較雌蟎為寬,且雄蟎盾板最寬度的位置較雌蟎稍後。盾板前部中央有棒狀頭脊,盾板及頭脊上有細枝剛毛。盾板後半部有心臟形的感區。感區前方兩角各有感器1根,其端部有細枝感區。前部兩側各有1個三角形孔,後部中間有1個卵形孔。盾板後方有極度骨他的1個三角形骨片。盾板前方無橫向骨片,兩側各有1個側瓣,其上有細枝剛毛。側瓣較長,後端超過眼柄基部。足I跗節長4.90-6毫米,寬1.20-1.90毫米,長寬比2.70-4.60,其中雌蟎為2.70-3.40,雄蟎為3.90-4.60。足I脛節長4.30-5.90毫米。生殖孔長3.20-3.60毫米。生殖吸盤3對。中殖瓣和側殖瓣各有一列細枝剛毛,但中側瓣上的剛毛較側殖瓣上的多。雄蟎有生殖骨架。雌蟎中殖瓣後1/3處的剛毛特別長。肛孔長0.60-1毫米。卵
球形,直徑約2.20毫米。桔紅色,發育後期顏色逐漸變淡。前幼蟎:活體淡桔黃色。卵殼內的幼蟎胚形可見。3對足向腹面伸出。蟎體長2.60-2.80毫米.寬2.20毫米,高(足尖到背頂)3.20-3.60毫米。軀體及足表面有小圓錐形凸起。軀體兩側各有凹陷1個,內部著生殘毛各1根。足I和Ⅱ的基都之間有擬氣門1個,足I前方內側有須肢1對,須肢前方內側有螯肢1對。足、須肢和螫肢不分節。
幼蟎
軀體卵形。未取食個體平均長度3.69毫米,寬2.31毫米。活體桔紅包。取食後軀體膨大。軀體背面前端有三角形的盾板覆蓋,其上著生感器1對和剛毛3對,前者僅端部有細枝,後者全長均有細枝。盾板后角兩側有眼2對,著生在1對眼板上。盾板後方有橢圓形的小盾板,其上著生細枝剛毛1對。軀體背面除盾板和小盾板外,還有隆起的小板20塊,排成6列,其上各著生具細枝的背毛1根。背毛式fD=2-2-6-4-d-2=20。軀體腹面足I基節和足I基節鄰接,其間夾有擬氣門1個。足I基節前緣近端處和中間偏基側各有細枝剛毛1根,足I基節前緣和後緣近端處各有細枝剛毛1根,足Ⅲ基節前緣中間有細枝剛毛1根。此外,足I基節前緣端部的背面還有短而光滑的剛毛1根,常被基節覆蓋,不易觀察到。足I基節問和足I基節間無胸毛,足Ⅲ基節間有細枝剛毛1對,著生在1對小板上。足Ⅲ基節後方有小板8若月中旬開始出現,在土表和植物上捕食小型節肢動物及其卵。第二若蟎發育後期進入土中靜息,變為第三若蟎,即成蛹。該蟎以成蟎在土中度過烈夏。夏末秋初發育至成蟎,到10月成蟎開始大量出現,至12月越冬。國內分布
北京、山東、江蘇、浙江、新疆等地。生活習性
小枕異絨蟎在新疆庫爾勒一年發生1代。以成蟎越冬,3月上旬開始活動,4月大量產卵,5月大量孵化成幼蟎:若蛹期在6月中旬、7-9月相繼入土化蛹,9月下旬開始出現成蟎。繁殖與取食:每頭雌蟎可產1-3個卵塊,每塊卵87-346粒。成蟎和若蟎爬行敏捷,擴散迅速,受驚後將足縮起跌落。喜歡在棉葉背面活動,發現棉葉蟎被害狀後,就在絲網上來回爬行搜搜,用第一對足和須肢撕破絲網,足上感覺毛觸到棉葉蟎和卵時,即迅速用拇爪複合體鉗住,而後用一對螯針刺吸。食物不足時,有自殘習性。該蟎對低溫適應能力強,在3℃時仍有捕食活動。小枕異絨蟎成蟎還可捕食鱗翅目昆蟲的卵陽初孵幼蟲,對尺蠖卵的日最大捕食量可達20粒,平均5粒左右。對若蚜日捕食量平均5頭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