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簡介
安徽省定遠縣二龍回族鄉小崗村位於鄉政府東,回漢雜居村。南與肥東接壤,東與大橋以河為界,北與虞姬村隔河相望,西與三蘇村一河之隔。現有村民組20個,2400多人,耕地面積5230畝。
地勢低洼,易澇易旱。以種植水稻為主,村內有無公害大棚蔬菜200多畝。全村在從事運輸的車輛有100多輛。多年來村兩委班子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紮實工作,始終在農民增收、如何改善民眾生產生活條件等問題上做文章,團結帶領民眾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
基礎建設
現任村黨支部上任後把村組道路修建作為首要任務。通過兩年努力,修通的“村村通”工程水泥路5公里,從而大大方便了民眾的生產生活。積極爭取農電網改造,在農電站的配合下,對村內兩台變壓器進行了擴容,對部分不合理的線路進行改造。該村共裝電話400多門,村民組和農戶裝程控電話率分別達到100%、70%。
全村有大型聯合收割機23台,旋耕機10台,小型收割機100多台,手扶機500多台,大大提高了農業機械化程度,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同時,彩電、VCD、冰櫃、洗衣機、熱水器、空調等家用電器已走進普通家庭,擁有量居全鄉第一提高。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康文明,鄰里團結,尊老愛幼,民族團結。
致富舉措
1 、加大投入,強化實用科技培訓。為了提高民眾的農業科技水平,除了積極組織村民參加鄉每年舉辦各種科技培訓班外。近年來,在縣、鄉的幫助下先後5次邀請省、縣科技專家到小崗村進行大棚蔬菜、波爾山羊養殖、良種良法等科技培訓,並深入田間地頭為民眾現場指導,幾年來培訓人次共達2000多人。同時,利用村務公開欄、印發科技手冊、板報等形式廣泛宣傳農業生產實用技術,從而使每戶有一個科技明白人。
2 、加大水利實施建設,提高農業生產條件。該村地勢低洼,池河貫穿村境內,但原先由於無大的當家塘壩,形成雨水季節易發洪水,乾旱時候又無水可用的易旱易澇局面。為了改變落後的水利面貌,村支部抓住江淮分水嶺“把水流住”工程實施的有利契機,深入村民組和農戶家中做過細的思想工作,積極組織發動他們新修(擴建)塘壩。近年來,該村共建塘壩11口,增灌1500多畝,基本解決了該村的農業生產用水。同時,打深井6口,有效的解決了民眾飲用水問題。
3 、培育典型,充分發揮能人示範帶動作用。該村在注重科技培訓的同時,積極培育扶持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並發揮其示範、輻射、帶動作用,使之成為農民調整結構、增加收入的一個有力“槓桿”。該村大圩組農民穆書友利用在和縣修理農機的機會,學會了大棚蔬菜種植技術。2001年,回到家鄉試種,當年獲得成功。村“兩委”了解情況後,鼓勵他加大投入,擴大規模,積極扶持,並確定書記、主任進行幫扶。在了解他資金困難後,幫助其從信用社解決支農貸款1萬元,村“兩委”幫助推了一口水塘,解決了水源問題。同時,該村書記、主任、文書也積極參與,每人都新建了3畝多大棚蔬菜,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畝均純收入達5000多元。為了擴大規模,形成規模化經營,增加民眾收入,村“兩委”成員積極鼓勵村民發展大棚蔬菜,對想發展但缺乏資金的農戶,由村兩委成員出面擔保,從信用社解決支農貸款。通過近年的滾動發展, 大棚蔬菜已發展到一定規模,品種也由過去的辣椒、西紅柿發展為黃瓜、豆角、芹菜、西瓜、辣椒、西紅柿等多個品種,形成一個小型的大棚蔬菜生產基地。
4 、加大投入,大力發展林業、養殖業。結合江淮分水嶺“把樹種上”工程的實施,村兩委成員從自我做起,積極鼓勵帶領民眾在沿河的空地上植樹造林。近兩年來,共成片栽植楊樹600多畝。積極鼓勵民眾發展養殖業。該村養羊共1200多隻,養雞11000多隻;養鴨3000多隻。同時,全村90%以上的可養水面承包或租賃給私人發展養殖。
5 、完善土地承包政策,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前幾年,針對大量剩餘勞力外出務工,大片土地拋荒無人耕種的實際。該村按照“依法、自願、規範、有償”的原則,採取“返租倒包”等形式,積極鼓勵農業致富能手承包土地,依法調整土地800畝,其中,承包百畝以上耕地的有3戶共400多畝,從而大大提高了農業集約化程度和經濟效益。
6 、廣泛宣傳,大力發展勞務經濟。近年來,該村始終把勞務經濟作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強有力的措施來抓。及時宣傳縣、鄉發布的用工信息,積極鼓勵支持剩餘勞力外出務工。現該村在外從事搬家和運輸的車輛有20多輛,在外長期務工人員達200多人,年創純收入達150多萬元。外出務工人員所創造的收益已成為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