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娘惹[相關歷史]

指居住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的土生華人女性。這些華人在文化上受到馬來人以及其他非華人族群的影響,土生華人文化是南洋“文化融合”的獨特產物。

由來

峇峇娘惹或土生華人早在數百年就居住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這些華人在文化上受到馬來人以及其他非華人族群的影響,土生華人文化是南洋“文化融合”的獨特產物。我們稱土生華人男性為峇峇,女性稱之為娘惹。峇峇人源自中國明朝,大部分原籍中國福建或廣東潮汕地區,小部分為廣東客家籍,峇峇娘惹很多都與馬來人混血。峇峇文化附有濃濃的中國傳統文化色彩,例如中原的婚禮習俗。

語音

峇峇人說的語言稱之為峇峇話,其並非單純的福建話,而是使用漢語的語法,依地區不同,參雜使用馬來語、泰語,而辭彙的比例也隨之不同。此外,當地的閩南人亦有句成語:‘三代成峇’,根據這個定義,所有在馬來西亞出生的第三代華人也都成了峇峇,這個定義沒有藐視的成份,意味到了第三代華人,由於適應當地的社會環境,其文化難免帶有當地色彩。

此外,峇峇亦特指一個自稱“峇峇”的華人族群,也就是今日的馬六甲,以及馬來亞獨立前生活在檳城和新加坡的峇峇,峇峇華人說馬來語,他們也自稱為“Peranakan”,馬來語中“土生的人”,故“Cina Peranakan”即土生華人或“海峽華人”,這一辭彙用來識別“峇峇人”與“新客”,也就是土生的華人和從中國來的移民,兩者的生活習慣和政治意識不太一樣,現在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人大都是本地出生的,可是“Peranakan”一辭彙已成為“峇峇人”的稱呼。

思想

早期土生華人在加東的豪宅與排屋 早期土生華人在加東的豪宅與排屋

在思想上,峇峇人傾向於西方文化,特別是英國文化,子女多受英文教育。這點與他們仍然保留古老的華人習慣、傳統及信仰,看起來挺矛盾的。實際上,早期的峇峇人屬於矛盾的一群,他們脫離華人的社會,卻又不能真正融入馬來社會,成為兩頭不著岸的人。所幸這種情況後來有了改變,他們開始融入華人社會的體系,一些峇峇人的子女,也被送入華小接受基本的母語教育,回歸族群,馬六甲峇峇散居各地。在殖民地時代,峇峇人最集中的地區是荷蘭街,新加坡則在加東。馬來亞這裡也出了一些才華卓越的峇峇,比如敦陳禎祿、敦陳修信和新加坡的前總理李光耀等。

性格

峇峇人的性格耿直,在馬六甲的華人社會裡,有一句形容他們這種秉性的性格:“峇峇直”。顧名思義,他們的個性一般都“直”透了。新馬到底有多少峇峇人?這很難做出統計,據估計,他們約占馬來西亞華人人口的5%,新加坡人人口則少於2%。相信,隨著時代與局勢的演變,他們的子孫,將會逐漸恢復華人的精神面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