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方山城址

小四方山城址

位於黑龍江省穆稜市福祿鄉東南9公里的小四方台山。由石城和土城組成。石城高居山頂,周長880米,土城在東側山腰,周長1342米,兩者均呈不規則形。石城中有居住址和小廣場遺蹟。土城與石城毗連相通,城內出土文物有唐、遼金時期鐵器、陶罐、紡輪及北宋景德元寶,表明其延續時間較長。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遺址
黑龍江省
小四方山城址VI-63

簡介

小四方山城址位於黑龍江省穆稜市福錄鄉高峰村北,城址由石城和土城組成,石城踞于山頂,土城位於東側山腰,城內有居住遺蹟、小廣場遺蹟,出土有石矛、陶豆、陶罐、陶紡輪、鐵钁、紡定瓷片、北宋景德元寶等遺物。山城構築奇特,從戰國時起,至渤海、遼金時期一直沿用。小四方山城對研究古沃沮民族的經濟、政治、文化、習俗及渤海、遼金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均有重要價值。1986年公布為黑龍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從穆稜市驅車向東,進入福祿鄉境內,不到半小時的車程,便可來到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小四方山城址。
小四方山城址位於穆稜市福祿鄉高峰村北小四方山上,南北二峰突起,中間略為凹陷。兩側險峻,巨石壁立,人莫能攀,成為古城的天然屏障。山的西側雖不似南北險峻,但人徒手上下非藉助樹木不可。東面與坡崗相連,較為平緩。山城西側有亮子河由南向北流過,城南山下500米有一無名溪流自東向西與亮子河匯合。城南山腳為高峰村,小四方山在這一帶為最高,山城高築,氣勢險峻,一覽四方山川。

小四方山城址

小四方山城,始建於戰國時代,至唐渤海,遼金一直沿用。山城由石城和土城組成。石城踞于山頂,土城位於東側山腰。石城依山勢用天然青石築就。呈不規則形,城北牆、西牆、南牆外側均為懸崖峭壁,唯東牆外側為緩坡山崗,城內有居住址、小廣場、水井等遺蹟,土城在東側山腰上,與石城相連線,呈不規則形。出土文物有磨製石矛、陶豆、陶罐、陶紡輪、圓柱狀器耳、乳丁狀器耳、鐵钁、鐵箭頭、仿定瓷片、北宋景德元寶等。

..

小山城是現存的漢代北沃沮族典型城址,後期沿用時間較長,保存狀態十分完好,對研究東北古代民族發展史及其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習俗等有重要價值。

歷史

小四方山城始建於戰國時代,至唐渤海,遼金一直沿用。山城由石城和土城組成。石城踞于山頂,土城位於東側山腰。石城依山勢用天然青石築就,呈不規則形,周長880米,城北牆,西牆,南牆外側均為懸崖峭壁,唯東牆外側為緩坡山崗,城內有居住址,小廣場,水井等遺蹟,東城牆中部有一個城門,寬4米,高4.2米。從城門兩側可見到牆底部寬11米,上寬2米,城牆的最高處在城門一帶,城門外有通向山腰土城的道路。土城在東側山腰上,與石城相連線,呈不規則形,分南北兩個城區,北城區周長904米,南城牆東南部有一個瓮城,周長70米,城南區周長440米。
城內出土文物有:陶器、石器、鐵器、銅錢、瓷器等。
小四方山城是我國現存東北地區古代少數民族沃沮族的重要城址遺址。小四方山城址保存現狀良好,具有很高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小四方山城修築理念、方式、方法,具有鮮明的民族和區域特點。自戰國時代始建之後一直沿用至唐、遼金時期,持續使用時間之長,十分罕見。是研究我國東北地區民族譜系之肅慎系發展演變的珍貴實物史料,歷史和科學價值十分重大。
小四方山城址2006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