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小凹組
時代:T3
命名
汪嘯風等2003年命名於關嶺縣新鋪鄉黃土塘小凹附近。
岩性特徵
主要岩性為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層泥晶灰岩、生物屑灰岩與薄層泥灰岩、鈣質泥岩的不等厚互層,富含海生爬行動物、海百合、雙殼類及菊石等化石。整合於下伏法郎組竹桿坡段與上覆賴石科組之間。
在興義、貞豐一帶為深灰、灰黑色鈣質粘土岩夾薄至中厚層瘤狀泥晶灰岩、泥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及砂質灰岩,厚16~60m;關嶺、郎岱地區主要由灰褐色砂質灰岩、鈣質粉砂岩及鈣質粘土岩組成,厚160~238m。
岩相古地理
根據小凹組下段岩石學、地球化學和生物群生態特徵,指關嶺新鋪鄉一帶在晚三疊世時為一個三面環陸、一面可能與特提斯大洋相通的局限海灣。關嶺生物群中少量完好保存的植物化石的生態特點指示該區當時具有熱帶、亞熱帶的氣候特點,雨水充沛。元素地球化學特徵則顯示海灣中的海水可能受間歇性大量淡水注入影響而出現間歇性淡化,並導致生物原來賴以生存的海洋環境出現間歇性缺氧,而發生生物集群死亡和埋藏。
典型的小凹組主要分布在貴州關嶺新鋪和晴隆涼水一帶,以陸棚盆 地和陸棚邊緣斜坡相黑色薄層灰岩沉積為特點,時代為卡尼期早期;小凹組下段出現有碳同位素的輕微負偏離以及相對較高的V/(V+Ni)和Ni/Co值,中 -上段碳、氧同位素值穩定,V/(V+Ni)和Ni/Co值相對較低。關嶺生物群主要生活于海底缺氧或富硫化氫的陸棚盆地環境,其表層水溫大約在35℃。
特色化石
以產保存完美海生爬行動物和海百合化石為特色,多門類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共同繁盛,且夾帶有少許古植物化石的關嶺生物群是世界上極為罕見的珍稀古生物組合.其化石保存之完美,類型之多樣,數量之豐富,堪稱世界上少有的晚三疊世"化石庫".
海生爬行動物
在該"化石庫"中,海生爬行動物主要有魚龍類(ichthyosaurs):Qianichthyosaurus zhoui Li(1999),Cymbospondylus asiaticus Li et You(2002),Panjiangsaurus epicharis Chen et Cheng gen.et sp.nov.;海龍類(thalat-tosaurs):Anshunsaurus huangguoshuensis(Liu,1999),Xinpusaurus suni(Yin et al.,2000),X.bamaolinensis Cheng et Liu spnov檐齒龍類(placodonts):Sinocymodus xinpuensis Li(2000)以及某些尚待研究的類型.
海百合化石
在所儲藏的海百合化石中,以重新厘定的許氏創口海百合Traumatocrinus hsui(Mu)[?=T. caudes(Dittmar,1866);?=T.guanlingensis Yu et al.]為主,新的發現說明,此類海百合營假浮游生活方式,它們通過其網狀或鉸接狀根簇附著在漂浮樹幹上而廣泛分布.
其他
共存的化石還有:新近發現和重新厘定的Metapolygnathus nodosus帶的牙形石,少量魚類(Asialepidotus sp.nov.),大量軟骨魚類(elas-mobranch ichthyoliths)鱗片和牙齒化石的新類型,Trachyceras multituberculatus帶的菊石,Halobia-"Daonella"bifurcata組合帶的雙殼類,以及腕足類:Koninckinaguizhouensis,K zhengfengensis等以及古植物化石:Equisetites arennaceus,Ctenozamitessarrani等.
系統調查、科學發掘和對上述各門類化石時代綜合分析後指出,這個珍稀生物群形成於晚三疊世卡尼期早-中期,主要產在新鋪鄉黃土塘、小凹、毛凹、巴毛林和崗烏鄉白岩一帶小凹組下段,距底5~11m的地層間隔中,其分布面積約200 k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