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震盪

of 緊張 嗜睡

基本信息

概述

腦震盪(concussionofbrain)是指傷後立即發生的短暫性,可逆的、不伴有腦組織結構可察覺損傷的腦功能喪失,雖然已將意識喪失的時間定義為“短暫的”,但確切的時間長短仍存有爭議,有的學者認為意識喪失應持續幾秒或幾分鐘,多數認為意識喪失在半小時以內。

病因

(一)發病原因
多因墜落,撞擊等外傷引起。
(二)發病機制
兒童顱腦損傷的特點:兒童未發育成熟的顱腦結構特徵對外傷的即刻效應起重要作用,嬰幼兒顱骨薄而彈性好,骨縫未閉合,在外力作用下易變形,可緩衝撞擊的能量,減輕加速性損傷,幼兒前中顱窩底相對平坦光滑,對移動腦組織的摩擦抵抗力小,可減輕減速性對沖傷,另外,小兒的蛛網膜下腔較成人小,腦組織可以活動的幅度小,因此小兒顱腦外傷導致的腦表面挫傷較少,小兒血腦屏障發育不完善,組織通透性高,外傷後腦組織水腫,腫脹明顯,往往加重繼發性腦損傷,腦幹內傳導束軸突剪下應力損傷,病理表現為腦幹中線網狀核中大神經元的染色質溶解和樹狀突中糖原的積聚。

症狀

小兒腦震盪的症狀:
出冷汗肌張力減低緊張面色蒼白逆行性遺忘嗜睡頭痛眩暈
腦震盪的患者都表現為外傷後短暫性意識喪失,較大兒童在清醒後會出現持續性頭痛,嘔吐,眩暈,精神緊張,逆行性遺忘等,這些症狀的產生歸因於腦幹內傳導束軸突剪下應力損傷,病理表現為腦幹中線網狀核中大神經元的染色質溶解和樹狀突中糖原的積聚,在年齡稍大兒童,其臨床表現通常類似於成人,出現短暫的意識喪失,並伴隨有肌張力減低,腱反射活躍;在下位腦幹功能受到抑制時,可出現血管神經中樞及自主神經調節的紊亂,表現為心率減慢,血壓下降,面色蒼白,出冷汗,呼吸暫停繼而淺弱等一系列反應;部分患兒尚可出現短暫性失明,但對於嬰幼兒,短暫意識障礙可不明顯,往往只表現為外傷後短暫發愣,對外界刺激無反應,隨後恢復肢體運動,出現嗜睡,易激惹和嘔吐,在嬰幼兒腦震盪後,雖然可以沒有病理結構的改變,但可發生瀰漫性腦腫脹,而且傷後多出現神經功能惡化,出現遲發性嘔吐和嗜睡,即所謂的“小兒腦震盪綜合徵”,這種情況的發生可能與組織胺類神經活性物質刺激迷走神經有關,症狀遲發可能是此類物質由側腦室和三腦室彌散到四腦室底需一段時間的緣故,嬰幼兒無意識障礙可能與小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有關,但更可能與受傷機制相關,小兒外傷多因墜床所致,作用外力多為線形加速或減速方式,鏇轉性或切應力造成的腦幹損傷較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