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針對笛卡爾的《第一哲學沉思集》,按照原書6個沉思的問題,對笛卡爾的唯心主義和天賦觀念論作了批判。伽森狄在書中指出,所謂非物質性的精神本原是不存在的;反對世界有開端及有所謂“第一因”的說法,認為世界是無始無終的,認為一切知識來自感官,在理智里的東西沒有不是首先提供給感官,並且由於同感官接觸而來的;批判笛卡爾的天賦觀念論,認為所謂天賦觀念都來自感覺經驗,而不是天賦的;反對關於上帝存在的各種論證,認為上帝的觀念是捏造的或由別人那裡聽來的;認為人認識錯誤的產生,責任不在感官,而在於判斷。
作品目錄
伽森狄致笛卡爾
對《沉思第一》的詰難 | 關於可以引起懷疑的事物 |
對《沉思第二》的詰難 | 關於人的心靈的本性,以及它是比物體更容易認識的 |
對《沉思第三》的詰難 | 關於上帝,以及上帝存在 |
對《沉思第四》的詰難 | 關於真理和錯誤 |
對《沉思第五》的詰難 | 關於物質的東西的本質以及上帝的存在 |
對《沉思第六》的詰難 | 關於物質的東西的存在,以及人的心靈和肉體的實在區別 |
創作背景
《對笛卡爾〈沉思〉的詰難》是對笛卡爾6篇沉思的詰難。笛卡爾的《第一哲學沉思集》出版前曾托人徵求在巴黎的神學家和哲學家意見,先後收到七組詰難並又都作了答辯。其中包括伽森狄的詰難並編為第5組。伽森狄對笛卡爾的沉思進行了逐節批評。在笛卡爾著作出版後,又對笛卡爾的答辯進行了反駁,並於1644年自己單獨出版。
作品思想
伽森狄通過對笛卡爾的《第一哲學沉思集》的反駁,發揮了他自己的唯物主義和無神論等觀點;該書按照笛卡爾原書的六個沉思的問題,分為六個部分,對笛卡爾的形上學進行了逐條的批駁。該書首先對笛卡爾的普遍懷疑方案提出異議,指出這種方法缺乏實事求是的精神,是一種故弄玄虛的作法。笛卡爾不是直接了道的肯定什麼或否定什麼,而是轉彎抹角地把一切都假定是錯誤的,卻把自己早已認定為真的東西隱藏起來。懷疑的方法是為了排除一切成見,但笛卡爾卻又採取一個新的成見,那就是假設有個騙人的上帝或一個捉弄人的惡魔。伽森狄認為哲學家應擁有坦率精神和實事求是的態度。該書揭露了“我思故我在”這一公式的錯誤。指出“我”的本質不是思想,而是物質,因為只有具有廣延的物質才能產生作用和接受作用,才能表象具有廣延性物體的觀念。
伽森狄駁斥了笛卡爾關於上帝存在的證明,指出企圖從人們有一個無限完滿的存在物的觀念來證明上帝的存在,這是荒謬的。因為有了完滿性未必有存在性,而是有了存在性,完滿性才存在。例如,不能從構想一個完滿性的飛馬推論出飛馬的存在性。並且人們加到上帝身上的完滿性,實際上是從某些人和物上觀察到的一些優點,集中於一身而已。從“無限”概念也不能證明上帝存在, 因為“無限”只是“有限”的否定詞,並不存在“無限的實體”。總之上帝的觀念並不是天賦的,關於上帝存在的本體論證明是站不住腳的。
伽森狄在書中反駁了笛卡爾的“天賦觀念論”,指出一切觀念都是後天通過感覺從外界事物獲得的。他還反駁了笛卡爾“凡是在感覺中,沒有不是在思想中”的這一唯理論公式,指出感覺是認識的來源,錯誤或虛假不在感官里,而在判斷里。
伽森狄在反駁、詰難中,表述了他的唯物主義、無神論和唯物主義經驗論思想。他否定非物質的精神本原的存在以及靈魂不死的說法,認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廣延能自己運動的物質性的東西,世界無始無終,沒有第一因。他對關於上帝存在的證明進行了逐個駁斥,認為上帝的觀念是捏造的或由別人那裡聽來的,既駁斥了神學,又打擊了經院哲學。伽森狄在詰難中,反對了天賦觀念論,認為一切觀念都是由外物作用於感官而產生的。他反對把錯誤歸因於感覺,認為錯誤在於判斷。他反對用上帝不是騙子的說法來保證真理的認識,強調了實事求是的精神。
後世影響
該書反對了笛卡爾的唯理論,提出了伽森狄的機械唯物主義和經驗論觀點,在進一步反對經院哲學中,對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的產生起了很大作用。
作者簡介
伽森狄(1592—1655),17世紀法國哲學家。生於農民家庭。1614年獲阿維尼翁神學院神學博士學位,1617年任埃克斯大學哲學教授。因批判經院哲學受耶穌會教士們的排斥和打擊,於1623年被迫去職,此後繼續從事天文學、數學和哲學的研究。1645年被聘為皇家學院數學教授。著有《對笛卡爾〈沉思〉的詰難》、《伊壁鳩魯哲學大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