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墓鎮

將軍墓鎮

將軍墓鎮位於河北省南部,地處邢台縣西部太行山深處,與山西省和順縣毗鄰,距邢台市50公里,總面積125平方公里,轄37個行政村,第五次人口普查總人口13884 人。2006年,全鎮實現總產值3.06億元,乾鮮果品總產300萬公斤,財政收入2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00元,綜合經濟實力名列全縣前茅。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公元六世紀春秋中期,是歷史上“十二諸侯“戰亂攻殺的時代。公元前六六一年,北方強族狄人侵擾邢國(即邢台),邢國君主求救於齊國,在齊桓公派兵幫助下,打敗狄族人後,於公元前六五九年,把國都遷移到夷儀城(即漿水)。可是遷都並沒有避免了戰爭,當時稱雄一方的鄭國,為了“擴充地盤“,悍然出兵進攻邢國。鄭國將軍蔡沖,率軍長驅直入,逼近邢國“夷東三關“。在這緊要時刻,邢國軍隊堅守關隘,利用居高臨下的地利優勢,出奇制勝,在黑龍關戰鬥中,鄭軍統帥蔡沖身受重傷,戰敗被俘。相傳蔡沖被俘後,趁混亂之機,掙脫枷鎖逃走的地方,就是後來的脫鎖溝。 他往西逃了一程,又解下身上的盔甲,輕裝前進,給這地方留下了放甲鋪的名字。當他繼續向西逃奔一段之後,由於傷勢過重,死在川河北岸。後來人們把他就地安葬,稱他的墓為將軍墓,村名也叫將軍墓村 。

1958年設立將軍墓鎮人民公社,1982年體制改革為將軍墓鄉人民政府,1985年改為將軍墓鎮人民政府。

行政區劃

將軍墓鎮鎮政府駐將軍墓村。轄37個村委會:將軍墓、磨石莊、孟家咀、白石峪、李家溝、李王莊、西花溝、金茶院、東楊溝、墓南峪、白虎莊、半天垴、北寺溝、南溝門、立羊河、前岔河、古道、柏峽、庵峪、草峪、橫嶺、潘口、上坡、皮莊、前灣、內陽、牛旺、大莊、折戶、峽底、下坡、熊戶、石井、野河、西牛家莊、南梁元店、北梁元店。

代碼 130521110:~201 將軍墓村 ~202 磨石莊村 ~203 李王莊村 ~204 折戶村 ~205 西牛莊村 ~206 內陽村 ~207 北梁元店村 ~208 南梁元店村 ~209 南溝門村 ~210 前灣村 ~211 皮莊村 ~212 李家溝村 ~213 西花溝村 ~214 大莊村 ~215 墓南峪村 ~216 草峪村 ~217 東楊溝村 ~218 上坡村 ~219 孟家咀村 ~220 下坡村 ~221 立羊河村 ~222 石井村 ~223 野河村 ~224 峽底村 ~225 金茶院村 ~226 牛旺村 ~227 庵峪村 ~228 北寺溝村 ~229 百虎莊村 ~230 柏峽村 ~231 潘口村 ~232 半天垴村 ~233 前河岔村 ~234 古道村 ~235 橫嶺村 ~236 白石峪村 ~237 熊戶村

區域位置

將軍墓鎮位於河北省南部,地處邢台縣西部太行山深處,與山西省和順縣毗鄰,距邢台市50公里。

自然資源

將軍墓鎮區位優越,交通便利。邢(台)和(順)省道縱貫東西,平(山)涉(縣)公路橫穿南北,成為晉煤外運的重要通道,為煤炭經銷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沿途煤場達80餘家,年交稅金1800萬元。

將軍墓鎮山清水秀,林茂果豐。全鎮有山場15.5萬畝,果樹總數170萬棵,品種有板栗、蘋果、柿子、核桃等,年產優質“太行板栗”達280萬公斤。

將軍墓鎮礦產豐富,品種多樣。已探明的礦種主要有石英、長石、石榴子石、鐵礦、紅板岩、大理石等十餘種。其中,長石、石榴子石儲量位列全國前列。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

總人口 13884
7286
6598
家庭戶戶數 3856
家庭戶總人口(總) 13520
家庭戶男 7075
家庭戶女 6445
0-14歲(總) 3113
0-14歲男 1650
0-14歲女 1463
15-64歲(總) 9745
15-64歲男 5119
15-64歲女 4626
65歲及以上(總) 1026
65歲及以上男 517
65歲及以上女 509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3391

經濟概況

將軍墓鎮歷史悠久,民風淳樸。殷商時期農耕已相當發達,是“桑麻遍地”的重要農貿集鎮。

林果業和商貿是將軍墓鎮的特色產業,2005年財政收入完成1680萬元,該鎮的經濟發展逐漸駛入了快車道。

2006年,全鎮實現總產值3.06億元,乾鮮果品總產300萬公斤,財政收入2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00元,綜合經濟實力名列全縣前茅。 2007年實現總產值3.4億元,乾鮮果品總產330萬公斤,財政收入211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50元。

社會事業

將軍墓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鎮區設施日臻完善,吸納能力日益增強,業戶達600餘家,成為省級小城鎮建設重點鄉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