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BMWK1200R

寶馬BMWK1200R

寶馬BMWK1200R是寶馬公司研發的一款產品,油缸容量19公升(四升後備)。

基本參數

2008 BMW K1200R 規格表

引擎形式:四沖水冷並列四汽缸DOHC 16氣閥

缸徑 x 衝程:79.0mm x 59.0 mm

最大扭力:13.26 kg-m/8,250rpm

車架形式:鋁合金雙翼梁框式車架

傳動系統:濕式多片6前速軸傳動

燃油供應:BMS-K 電子燃油噴注系統

左右舵角:61°

前傾角(R):--°

拖曳距(T):108mm

前懸掛系統:BMW Duolever氣壓ESA電子調整前叉,115mm行程

後懸掛系統:BMW Paralever單筒ESA電子調整避震,135mm行程

輪胎(前):120/70 ZR17

輪胎(後):180/55 ZR17

前掣動系統:320m雙浮碟(Integral ABS)

寶馬BMWK1200R 寶馬BMWK1200R

後掣動系統:265mm單碟(Integral ABS)

長 x 闊 x 高:2228 x 856 x 1180 mm

軸距:1580mm

最低離地距:--

座高:820mm(790mm)

乾重/濕重:215kg / 241kg(連機油電池及滿缸電油)

油缸容量:19公升(四升後備)

2007 BMW K1200R Sport

產品特徵

通常全啡呤跑車型號是“R”,半截啡呤是“S”,街車會是“N”。但BMW機車絕對有實力自成一派,把我們常見的英文字母的意思完全調轉了。跑車版現在是“S”,街車版現在是“R”,半截啡呤是“Sport”…

今次我們在德國慕尼黑試騎的半截啡呤“Sport”版,配備了ESA電子避震調較功能和綜合式ABS防鎖死煞車系統及發熱手柄。1200R Sport是以街車版K1200R為基,把手位置較高。標準座位高度是820mm,但車主可選配790mm低座墊。乘騎感比起K1200S較舒適自在,但仍能為騎士提供一定保護。

Sport版在怠轉時聲浪帶點獸性,引擎運作時震湯感也比日本機車高,但我相信這是BMW刻意營造出來的味道。把K 1200 R Sport開上德國無限速的高速公路時,Sport版的車架反應一如以往R版般穩固。以55度前傾的直四引擎營造了一個低和相當集中的重心表現,贊!而在半截啡呤的保護之下,K系的163hp馬力更容易更舒適地發揮。雖然保護性下及K1200S,但比起全裸K1200R優勝很好了。

引擎在5000rpm以上時表現相當嚴肅,豐厚的扭力源源不絕地湧出。事實上K1200的引擎真是一台十分厲害的機器,BMW使用的六速波箱和堅固的車架,令引擎有良好的發揮。軸傳動也許在低轉時表現帶出硬崩崩的特性,但在高轉時我完全感覺不到軸傳動的特性。

車身濕重(連電油)雖然高達240kg,在靜止推車時當然感到重量十足,但開車後笨重的感覺便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高速時穩重的安全感。

BMW的ESA電子避震表現優良,在低速時選用soft設定,行車感覺舒適怡人。當要刺激一點時,調硬避震只是一隻手指按鈕的事情,相當好玩相當易用。單騎或載客要調整避震預載,可以在彈指之間完成調較,相當方便好玩呢!而同屬Option的綜合式ABS系統,表現同樣出色,在濕滑的道路上要制停高速的240kg機車,反應敏捷淡定,充滿德國人的風格呢!

總結評價

K1200 R Sport比街車版K 1200 R 更好用,因為多了半截啡呤,令車主有更多機會享受163hp高速移動的歡愉時光。但可惜Sport版的外型較R版成熟保守,沒有了街車R版的狂野霸氣。

2007 BMW K1200R Sport 規格表

引擎形式:四沖水冷並列四汽缸DOHC 16氣閥

缸徑 x 衝程:79.0mm x 59.0 mm

壓縮比:13.0 : 1

總排氣量:1157 cc

最高馬力:163bhp/10,250rpm

最大扭力:13.26 kg-m/8,250rpm

車架形式:鋁合金雙翼梁框式車架

傳動系統:濕式多片6前速軸傳動

燃油供應:BMS-K 電子燃油噴注系統

左右舵角:61°

前傾角(R):--°

拖曳距(T):108mm

前懸掛系統:BMW Duolever氣壓ESA電子調整前叉,115mm行程

後懸掛系統:BMW Paralever單筒ESA電子調整避震,135mm行程

輪胎(前):120/70 ZR17

輪胎(後):180/55 ZR17

前掣動系統:320m雙浮碟(Integral ABS)

後掣動系統:265mm單碟(Integral ABS)

長 x 闊 x 高:2228 x 856 x 1180 mm

軸距:1580mm

最低離地距:

座高:820mm(790mm)

乾重/濕重:215kg / 241kg(連機油電池及滿缸電油)

油缸容量:19公升(四升後備)

2007 BMW K1200R Resident Evil 3 規格表

引擎形式:四沖水冷並列四汽缸DOHC 16氣閥

缸徑 x 衝程:79.0mm x 59.0 mm

壓縮比:13.0 : 1

總排氣量:1157 cc

最高馬力:163bhp/10,250rpm

最大扭力:13.26 kg-m/8,250rpm

車架形式:鋁合金雙翼梁框式車架

傳動系統:濕式多片6前速軸傳動

燃油供應:BMS-K 電子燃油噴注系統

左右舵角:61°

前傾角(R):--°

拖曳距(T):108mm

前懸掛系統:BMW Duolever氣壓ESA電子調整前叉,115mm行程

後懸掛系統:BMW Paralever單筒ESA電子調整避震,135mm行程

輪胎(前):120/70 ZR17

輪胎(後):180/55 ZR17

前掣動系統:320m雙浮碟(Integral ABS)

後掣動系統:265mm單碟(Integral ABS)

長 x 闊 x 高:2228 x 856 x 1180 mm

軸距:1580mm

最低離地距:--

座高:820mm(790mm)

乾重/濕重:215kg / 241kg(連機油電池及滿缸電油)

油缸容量:19公升(四升後備)

2006 BMW K1200R

配置並列式四氣缸超級引擎的BMW K系機車,總共有三款型號。在未爬上街車款K1200R之前,老編還以為街車只不過是巡航版K1200GT的NK版本...豈料兩車完全是兩回事。同一款引擎,但經過BMW悉心調較之下,竟然會出現各走極端的戲劇性效果!

無啡呤的街車版K1200R,車身的闊度竟然不比K1200GT窄得了多少。坐上車後發現大腿仍然要打得相當開,才能雙腳著地。停車時落腳會撞到啡呤的問題,情況在K1200R身上 得到改善。著車後,K1200R的怠轉維持在1000rpm左右,但已從死氣喉聽到它粗暴的呼吸聲。輕催油門,把轉數針hold在3000rpm,再扭油,轉數針馬上“彈”上7000rpm,活塞運動的靈敏程度和跑車沒有兩樣。回油時死氣喉傳來輕微打炮聲音,據說是刻意調較出來的效果,讓K1200R多一份粗獷味.....個人感覺是K1200R明顯地較K1200GT“raw”,定位鮮明。

以街車的標準來說,K1200R的駕駛姿勢屬於侵略激進的。把手的位置設定頗低,與座位相隔頗遠,令人很自然地擺出一個略為前傾的俯伏姿勢。腳踏位置適中,仍能維持一個舒適的體位。行車時,感覺到它的轉波反應非常敏銳,但不算太平滑。引擎的動力輸出十分強勁,但沒有GT的幼細感覺,這味道和Ducati的高性能街車非常相似,老編驚嘆BMW的直四引擎,竟然可以被調較得和V2引擎如此相近:粗暴狂野的加速力,令人心生敬畏。

在實地試騎下發現,K1200R的拉扯力十分猛烈,而且動力來得相當粗糙來營造狂野的駕駛樂趣。即使是騎慣重車的老編,也有“ 成個心離一離”的感覺。正!

問題是,K1200R這種沒有商量餘地不帶妥協的脾性,在路面有沙有石的情況下,便會有點步步為營的感覺。尤其是K1200R的油門回響性,竟然是和K1200GT完全不同。GT的細膩表現,竟然在R版身上找不到半點。

K1200R油門ON-OFF的感覺相當明顯,伴隨著猛烈的加速力,當在濕滑的路面上行車時便會構成一定心理壓力。解決辦法可以是善用極力子來彌補油門的粗糙表現,但最好的方法,還是儘量把K1200R開得快一點,別讓它在鬧市中開開停停。

對不起,老編好像老是說K1200R不是之處。原因是嘗過K1200GT之後,個人對K1200R的期望十分高。BMW刻意調較出來的Raw味,放在老編身上不太懂得欣賞。還有一點老編不喜歡的是,K1200R原廠轉向釘把十分緊,但又不設調較。快車當然好正,但在慢車時,過緊的釘把令頭輪有自己的轉向意思,“撬撬地”令人經常需要加力修正頭輪的方向。如果可以將釘把的油壓作用減輕一點,或索性拆除了它,在慢車時表現便可以輕鬆很多。

總結:

K1200R是一台十分強勁,宜快不宜慢的高性能街車,但可惜對駕駛者的技術有一定要求。在粗暴的動力和唐突的油門反應之下,要讓乘客留下深刻印象是一件頗為容易的事。R版街車外型搶眼,呼吸聲音相當動人,論外觀論科技論官能刺激,K1200R都能拿下很高分數。

試騎的K1200R配備ESA電子避震、更換了六寸闊的輪框和添置了高風檔,令吸引力更上一層樓。個人認為,如果BMW能把K1200GT的油門反應放在K1200R身上,再重新調較一下轉向釘把的話,K1200R便會是老編最想擁有的街車之一。

2006 BMW K1200R 規格表

引擎形式:四沖水冷並列四汽缸DOHC 16氣閥

缸徑 x 衝程:79.0mm x 59.0 mm

壓縮比:13.0 : 1

總排氣量:1157 cc

最高馬力:163bhp/10,250rpm

最大扭力:13.26 kg-m/8,250rpm

車架形式:鋁合金雙翼梁框式車架

傳動系統:濕式多片6前速軸傳動

燃油供應:BMS-K 電子燃油噴注系統

左右舵角:61°

前傾角(R):--°

拖曳距(T):101mm

前懸掛系統:BMW Duolever氣壓ESA電子調整前叉,115mm行程

後懸掛系統:BMW Paralever單筒ESA電子調整避震,135mm行程

輪胎(前):120/70 ZR17

輪胎(後):180/55 ZR17

前掣動系統:320m雙浮碟(Integral ABS)

後掣動系統:265mm單碟(Integral ABS)

長 x 闊 x 高:2228 x 856 x 785 mm

軸距:1502mm

最低離地距:--

座高:820mm(790mm)

乾重/濕重:211kg / 237kg(連機油電池及滿缸電油)

油缸容量:19公升

2005 BMW K1200R

高性能街車的引擎,通常都會取自車廠退役的跑車引擎,再經過街車化調較,強調引擎的中低段輸出。例如Ducati的S4R引擎取自同廠跑車996,Kawasaki的Z1000取自ZX-9R,Hornet 900取自CBR919RR,Yamaha Fazer 1000來自2000年的YZF-R1等等例子,都可以看到高性能街車的引擎往往都是取自退役跑車,實行物盡其用。

但這“節儉”的美德,被德國BMW打破。在04年下旬BMW發布超級跑車K1200S不久後,便公布會把K1200S的並列四汽缸引擎放進街車版K1200R中。一台全新開發,馬力超過160bhp的超級引擎馬上被放進街車型號,是十分特殊也是十分罕見的舉動。此舉令BMW K1200R,馬上擠身成為世界上最新款,而且是輸出最強的無罩式街車。

K1200R的左右舵角增加至62度,讓把手轉動的幅度更多,令駕駛者在鬧市中攝車或泊車時,能有更高的自由度。加上拖曳距和前傾角有所減少,K1200R會比K1200S更適合特技駕駛。

和K1200S一樣,K1200R的163bhp直四引擎,以55度角前傾放置在鋁合金車架內,降低重心讓新車更易操控。引擎曲軸的長度不夠17寸,引擎闊度比一般600級跑車還要窄。引擎的閥門操作,借調了一級方程式的製作技術,確保引擎適合長時間高時轉使用。

為了配合K1200R的街車特性,引擎的導氣管由K1200S的兩支改為一支,令供油程式可以更注重中低轉的表現。波箱方面,K1200R的波箱直接從K1200S借調過來,但為了強調街車特性,BMW把街車版的最終減速比稍為調高,以強調中低速的加速表現,但和K1200S相比,會無可避免地減低了極速數字。

K1200R的鋁合金車架只重11.5kg,車架主幹繞到引擎上方,可以收窄車身的總闊度,引擎以六點式裝嵌在車架中,也是壓力成員之一。

K1200R的油缸採用輕巧防撞事的特殊合成物料製作,所以一般市面發售的油缸袋並不適合使用。頭燈採用R1200GS的H7孖頭燈,座位比K1200S苗條,讓個子不高的人更易落腳掂地,還是有問題的話,座高也可從標準的820mm選購配件調低至790mm。

電氣系統和K1200S一樣,都是採用汽車級的CAN BUS線路系統,能大幅減少電線數量和不需要保險絲設計,並具有自我診斷,軟體升級的強大功能。

晶片防盜系統也是K1200R的標準設備,為這珍貴的機車,提供多一分防盜力量。

K1200R的錶板和K1200S完全不同,但一樣具備燃油計,波段顯示燈,電子避震設定顯示等等豪華資料。

唯一不足的地方是速度計仍是傳統指針式而不是現今跑車常見的跳字顯示。

R版的頭避震系統和S版一樣,都是採用最新開發的Duolever連捍式避震系統。引述BMW的說法,Duolever是以一件鋁合金鑄造組件作為前叉,底部卻似套筒前叉,安裝車輪和制動卡鉗。而上半部則以兩組A形搖臂連線到車架,單筒油壓彈簧吸震筒就置於下A臂和車架之間,轉向操作就依靠兩組附有波子頭的連桿與上眼鏡的轉向軸連線。之前老編說過,BMW機車的設計很喜歡模仿汽車的設計。而Duolever整個系統的原理,便似汽車的雙願骨Double Wishbone系統。

BMW想做到的效果是當前避震運作時,不會改變與車架之間的角度,即是前輪的傾角不會因懸掛的伸縮活動而出現改變,達到最理想的懸掛設定。Duolever另一個賣點是一般前叉設計在制動時,擠壓力會由車架的鵝頸部份一起參擔,但Duolever頭擔其中一項特性,是把制動時所產生的擠壓力,轉移給車架一起攤分。好處是在制動時,頭避震仍然能細緻地發揮吸震作用。簡單來說,Duolever避震系統比起Telelever,能為車手提供更豐盛的路面感。

K1200R的後懸掛系統採用新的EVO-Paralever系統,比起1988年推出的上一代Paralever懸掛系統,新系統擁有重量更輕,闊度更窄的優點,實際發揮中也能提高離地距和增加尾輪牽引力的貼心優點。

BMW還有另一門獨門秘技ESA電子調校避震系統可以讓K1200R的車主選購。到目前為此,機車採用電子避震技術,暫時只有BMW獨家供應。這套ESA電子系統能讓車主安坐車中,便可選取九宮格Matrix內的九種預設避震模式。舉例是在Sport/Normal/Comfort的先決選單下,再選取單騎、單騎載貨或雙騎載貨的不同模式。電子避震可以改變前避震的回彈力和後避震的預載及回彈阻力,讓避震系統出現不同變化,進一步迎合不同路段和個人化設定的需要。

K1200R的頭軨和頭胎規格和K1200S一樣,都是3.5"x17 / 120/70-ZR17。但R版的尾軨比S版窄,只是使用5.5"轆軨而只能使用180/55-17輪胎。如果想使用190/50-17輪胎,可以額外選購K1200S的6.00"尾軨。

K1200R的設備充滿高科技設定,制動系統當然會備有BMW開發的EVO動力輔助制動系統,迎合愛BMW機車的車友口味。半聯動式防鎖死煞車系統Partial Integral ABS system則是額外選購的設備。

BMW的制動系統有分Full EVO系統和partial EVO系統。Full EVO系統是前後掣動都連結在一起,踏下掣動板也會啟動前輪掣動。前後掣動永遠雙向連結,比較適合豪華舒適和流暢駕駛為主的巡航車使用。

Partial EVO系統用意是保留多一點駕駛自主空間予技術型騎士,扣前迫力,會啟動尾掣,但踏下掣動板,則不會啟動前輪掣動,對於習慣在彎中輕拖尾迫力來調整線位的高階騎士很有幫助。所以對注重激烈駕駛的車款來說,Partial EVO系統較為適合。

引述廠方資料,K1200R以90km/h巡航,每公升電油可走21.3公里,若以時速120km/h巡航,每公升電油可走18.2公里。0-100km/h只需三秒,極速超過200km/h。

擁有超級性能的直四Naked Bike - K1200R,是BMW從來沒有提供過的款式。單缸的F650GS是兩用車,R1150R是街車但使用boxer引擎,直四偈的K1200S是跑車......唯有K1200R,擁有真正高性能的直四水冷引擎。留意它的壓縮比高達13.0:1,絕不是說笑胡混打個招呼便收工的貨色。

老實說,BMW近年最能吸引老編的機車便是K1200R。當看見BMW前後專利懸掛你會馬上辨認到這是BMW機車,但是一台緊湊的直四引擎在沒有啡呤的掩護下赤裸裸地展現出來,卻是第一次,效果是出奇地好!

163bhp輸出,BMW製作的直四水冷偈,211kg乾重,單是聽見便叫人興奮。剩下的問題是,R1200K的BMS-K電子燃油噴注系統反應是否做得細緻呢,如果反應有如F650GS般線性的話,要找出它的弱點便會有點難度。

2005 BMW K1200R 規格表

引擎形式:四沖水冷並列四汽缸DOHC 16氣閥

缸徑 x 衝程:79.0mm x 59.0 mm

壓縮比:13.0 : 1

總排氣量:1157 cc

最高馬力:163bhp/10,250rpm

最大扭力:13.26 kg-m/8,250rpm

車架形式:鋁合金雙翼梁框式車架

傳動系統:濕式多片6前速軸傳動

燃油供應:BMS-K 電子燃油噴注系統

左右舵角:61°

前傾角(R):--°

拖曳距(T):101mm

前懸掛系統:BMW Duolever氣壓ESA電子調整前叉,115mm行程

後懸掛系統:BMW Paralever單筒ESA電子調整避震,135mm行程

輪胎(前):120/70 ZR17

輪胎(後):180/55 ZR17

前掣動系統:320m雙浮碟(Integral ABS)

後掣動系統:265mm單碟(Integral ABS)

長 x 闊 x 高:2228 x 856 x 785 mm

軸距:1502mm

最低離地距:0

座高:820mm(790mm)

乾重/濕重:211kg / 237kg(連機油電池及滿缸電油)

油缸容量:19公升

2005 BMW K 1200R Power Cup

由2000年開始,BMW都在部份MotoGP分站的比賽當中,同場舉行的BMW Boxer CUP支援比賽。賽事講求公平,所以參賽車輛都是由BMW統一供應的R1100S,因為統一了改裝項目,所以賽事強調個人的技術發揮。隨著K1200R的出現,2004年是Boxer Cup的最後一年賽事。因為從2005年開始,BMW將會改為供應K1200R讓車手參賽,賽事名稱亦改為Power Cup賽事。

一如既往,參賽的K1200R只是改裝了死氣喉和在賽道上行車的必要改裝,例如啡呤,波箱,防護裝備,計時器,轉波燈,強化避震和供油程式等等。參與Power Cup賽事的K1200R,最高馬力是175bhp,只需三秒時間便可由靜止加速至100km/h。

第一次的BMW Power Cup賽事,會在2005年三月十五日,在法國利曼賽道第四站MotoGP賽事中同場舉行。經過總共七站的賽事(集中在歐洲國家),總冠軍可以獲得BMW 630i Coupe一部(正到喊),亞軍可以得到BMW X3 2.0D(弱好多喎),季軍則以得到BMW新一代的機車一台(都系630i Coupe正d...)。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