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馬頭調
馬頭調是民間曲調名。是中國民間廣泛流傳的一種古老曲牌。在清代大型俗曲總匯《白雪遺音》中,馬頭調是其中唯一一首有工尺譜傳世的曲牌,因此顯得更加珍貴。馬頭調...
簡介 歷史淵源 藝術特點 發展現狀 傳承價值 -
豫東調
豫東調又稱河南梆子、河南高調,一種河南省的漢族戲曲劇種,以商丘為中心的一個豫劇支派,同山東梆子(高調梆子)的關係極為密切。傳統劇目基本相同,唱法多由大本...
簡介 流行區域 唱腔特徵 形成淵源 歷史發展 -
寶林鎮調元國小
四川省成都青羊區寶林鎮調元國小
-
吳寶卿[漢調演員]
吳寶卿(1888—1957)漢調二簧演員,工旦。又名少泉,陝西山陽人。七歲入山陽武大腳(女)三聖班學藝。天賦聰穎,入班月余即登台演出。
-
調腔
調腔又稱掉腔,1953年袁雪芬提出:“調腔的名字一般都很陌生,不一定打得出去。於是改名新昌高腔”。她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被譽為“中國戲曲活化石...
簡介 歷史溯源 藝術特色 歷史 傳承價值 -
調塾村
說說調塾村概況,調塾村梁氏大宗分居幾十條村莊幾萬人,調塾村鄰村江門坡村、古河村、古河村仔和坡塘圩也是調塾村梁氏大宗分居成村莊,調塾村800多年歷史,解放...
調塾之由來 調塾村開基 調塾村新農村 調塾村建設開發 調塾村年例元宵 -
李調元
李調元,中國清代戲曲理論家,詩人。字美堂,號雨村,別署童山蠢翁。綿州(今四川綿陽市)安縣寶林鎮大沙村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進士,由吏部文選司主事遷...
人物生平 人物軼事 藏書第一家 相關訊息 紀念館 -
漢調二簧
漢調二簧原名“山二簧”、“土二簧”或“陝二簧”,陝南傳統地方戲劇之一,是陝西省第二大的傳統戲曲劇種,由漢水流域的山歌、民歌、小調發展而成,音調為漢中一帶...
歷史淵源 藝術特色 流行地區 主要流派 主要分類 -
陳調元[中華民國陸軍上將]
陳調元(1886-1943),字雪喧,河北安新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13年入北洋軍,在直系馮國璋部下鎮壓二次革命。後歷...
人物生平 家庭成員 人物紀念 人物評價 -
短調
蒙古民歌分長、短調兩種體裁,長調流傳於牧區,而短調則流行於半農半牧區。
引簡介 形成發展 藝術特點 表現形式及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