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寶興川牛膝,莧科植物川牛膝的乾燥根,具有逐瘀通經,強筋骨,通利關節,利尿通淋之功效,在中醫臨床套用與中藥產業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現代研究還從川牛膝根中提取出一種生物活性多糖——牛膝多糖,該物質具有促進紅細胞免疫、抗腫瘤、減輕環磷酞胺所致外周白細胞減少等功能。
寶興川牛膝主要成分杯莧甾酮(C29H44O8)含量顯著高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中不低於0.030%的限量標準。以模式標準採集地野生種群為基礎群體選育的“寶膝1號”,其杯莧甾酮含量達到0.062%。
川牛膝作為寶興縣最地道、最著名的中藥材品種,其模式標本采自寶興縣蜂桶寨自然保護區,與大熊貓生長在同一片淨土上,其產量已占到中國川牛膝總產量的60%以上,享譽國內外,具有廣闊的國際市場前景和發展潛力。
產地環境
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
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總面積3114平方千米,海拔750-5338米,屬川西龍門山脈、邛崍山脈高中山地貌類型,境內地勢變化起伏大,群山屹立,溝谷縱橫,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99.7%,屬典型的山區縣。地勢由東南向西北逐漸升高,全縣地貌屬垂直地形帶分布。縣內土地資源十分豐富,宜農宜園面積達36萬多畝,開發潛力大。屬於中緯度內陸亞熱帶立體氣候特徵,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出境水斷面水質達國家II類以上標準,空氣品質達國家I級標準,被譽為“青衣淨土”。獨特的立體氣候和眾多土壤類型特點,極適宜多種生物生長,生物多樣性明顯,2003年獲得《四川省無公害農產品(中藥材)生產基地》認證,2011年12月取得了四川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整體認證。
豐富的植物資源
寶興縣生物資源豐富多彩,被譽為“生物寶庫”。境內生態環境優良,原始植被保存完好,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1.04%,全縣查明有維管植物160多科、560多屬、1050餘種,占全省維管植物232科的68.9%,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樹種1種,二級5種,三級5種。基本為原生種,包括亞熱帶到寒帶植物,品類之盛,在全國各縣屬少見。模式標本產於本縣的植物29種,起源古老和特有種屬與單種、少種的植物10種,國家級保護樹種有10種。
富集的藥材品種資源
寶興縣多種類型的地形地貌結構和複雜多變的氣候特徵,營造了良好的生物多樣性種群,使種類眾多的中藥材品種富集於此,中藥材資源十分豐富,全縣已查明有記錄的藥用植物達607種,其中不乏天麻、川貝母、當歸、冬蟲夏草、雪蓮花等珍稀名貴藥材,常規藥材品種有杜仲、黃柏、厚朴、川牛膝、雲木香、白朮、玄參、烏梅、五倍子、大黃、羌活、獨活、草烏、南星、木通、金龜蓮、官桂、辛夷、雞血藤等70餘種。其中川牛膝為道地藥材品種,產量占全省產量的60%以上(數據來源於中藥天地網),享有“神藥之區”的美譽,1980年即被四川省藥材公司和中國藥材總公司定為中藥材生產基地,素有“藥材之鄉、川藥基地”之稱。
歷史淵源
寶興縣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從明清起便大面積種植,是川牛膝的原產地之一,也是川牛膝模式標本採集地。
隨著中藥事業發展,20世紀70年代末,作為農村經濟重要來源之一的川牛膝等中藥材開始在寶興大面積種植。
2010年,“寶興川牛膝、重樓sop及其最佳化升級示範項目”被列入國家科技部科技支撐計畫。同年,寶興縣被四川省科技廳確定為“四川省中藥現代化(寶興)中藥材種植特色科技示範基地”。
2013年,寶興縣承擔實施的“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寶興)川牛膝標準化示範小區”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總局評定為“全國優秀示範區”。同年,被確定為四川省第二批現代農業產業(中藥材)發展重點縣。
寶興縣與四川農業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和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等科研院所合作,開展了中藥材gap生產技術研究,選育完成了中國第一個川牛膝良種——“寶膝一號”,編制完成了《寶興川牛膝標準化生產技術操作規程(db511827t001—2013)》、《寶興川牛膝藥材質量標準與檢驗規程(db511827t002—2013)》、《寶興川牛膝標準化生產種子質量標準(db511827t003—2013)》、《寶興雲木香標準化生產技術操作規程(db511827t001—2014)》、《寶興雲木香標準化種子質量標準(db511827t002—2014)》、《寶興雲木香標準化質量標準與檢驗規程(db511827t003—2014)》等六個地方標準的制定、發布和實施推廣工作,以上標準分別於2014年和2015年開始推廣實施。同時還制定了雲木香、玄參和白朮等藥材的規範化栽培技術,規範指導藥農生產,全縣草本藥材規範化種植技術推廣面達85%以上。
生產情況
2011年,寶興川牛膝種植面積達到1000公頃,產量超過2400噸,達到全國產量的80%左右。成為川牛膝第一大縣。
2014年,寶興川牛膝種植面積達到2.17萬畝。
2017年,寶興川牛膝常年種植面積達2.38萬畝。
產品榮譽
2011年,寶興縣被列入“國家級川牛膝標準化栽培示範區”,“川牛膝規範化基地建設及其SOP最佳化升級”被列入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畫。
2012年,中國第一個川牛膝新品種“寶膝1號”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2013年11月1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寶興川牛膝”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寶興川牛膝產地範圍為四川省寶興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源
川牛膝。
二、種子質量標準
1.外觀形態:果實黑褐色、帶紅色,為胞果,橢圓形或橢圓狀倒卵形,暗灰色,長2至5毫米,直徑1至2毫米,內含種子一枚。種子卵圓形或橢圓形,有光澤,無毛,表面赤褐色,長2至2.3毫米,直徑1至1.5毫米。
2.淨度:各級種子除去雜草、其它植物和廢種子,淨度≥90%。
3.千粒重:千粒(去除胞果)重在1.4至1.8克。
4.含水量:含水量≤14%。
5.發芽率:種子發芽率≥80%。
6.生活力:生活力≥80%。
7.種子貯存:低溫避光貯藏。貯藏期限為一年,隔年種子不得用做播種用種。
三、立地條件
產地範圍海拔1200至2400米;微粘性壤土,有機質含量≥1%,pH值5.5至6.5。須輪作,輪作間隔為3年。
四、栽培管理
1.栽種:4月中下旬播種,採用穴播,株行距35×30厘米,穴深5厘米,每穴播種10至15粒種子;每公頃≤45萬株。
2.間苗管理:當年第一、二次中耕時各間苗一次(間苗要求:每穴第一次留苗4至6株,第二次留苗2至3株。
3.中耕除草:5月中、下旬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6月中、下旬苗高10厘米左右,8月上旬苗高35厘米左右時各行中耕除草一次。第二年亦須中耕除草三次,時間與第一年同。第三年如要收穫,只進行前兩次中耕。如第四年收穫,則第三年中耕除草三次,第四年只進行前兩次。
4.追肥:實行農家肥為主、化學肥料為輔的原則,在每次中耕除草後進行追肥。每畝施腐熟農家肥533至667千克。
5.培土:每年第三次中耕除草時,應在植基部培土防凍。
6.摘葉去薹:當營養充足時,植株生長茂盛,要及時摘去多餘葉片,促進根生長。抽薹時,要及時進行去薹。
7.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五、採收
在播後3至4年的10至11月收穫。要求深挖,減少斷根。
六、初加工
挖後,抖去泥土,去掉蘆頭和鬚根,割下側根,使主根和側根成單支。然後按根條大小,理順紮成小把;立放炕上或曬場上。炕時,按重量分組,65℃烘乾,間隔2小時抽樣檢測水分,至含水量≤16%後,堆放數日,回潤後,65℃烘乾,間隔2小時抽樣檢測水分,至含水量≤14%即可。
七、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呈近圓柱形,微扭曲,向下略細或有少數分枝,長30至60厘米,直徑0.5至3厘米。表面黃棕色或灰褐色,具縱皺紋、支根痕和多數橫長的皮孔樣突起。質韌,不易折斷,斷面淺黃色或棕黃色,維管束點狀,排列成數輪同心環。氣微,味甜。
2.理化指標:
項目 | 指標 |
水分(%)≤ | 16.0 |
浸出物(%)≥ | 65.0 |
灰分(%)≤ | 8.0 |
酸不溶性灰分(%)≤ | 1.5 |
杯莧甾酮(C29H44O8)(%)≥ | 0.03 |
3.安全和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寶興川牛膝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寶興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寶興川牛膝的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