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石村[江西省景德鎮市陶瓷工業園區羅家橋鄉寶石村]

寶石村[江西省景德鎮市陶瓷工業園區羅家橋鄉寶石村]

寶石村位於景德鎮市北部,羅家橋鄉東部,是陶瓷工業園區所在地。如今,經濟以陶瓷工業和農業為主,同時大力發展房地產和旅遊業。地貌為山地、丘陵、平原,河流眾多。屬中亞熱帶潮濕天氣。年均溫17℃,年降水量1764毫米。

建制沿革

名字由來

在景德鎮市昌江寶石村內的流域,大家將其稱之為“寶石河”,寶石河中央有一塊巨大的石頭,因此,村子叫做寶石村。

民間傳說,有一位民婦撿到了聚寶盆,而她卻當做了普普通通的盆,拿回家給雞裝食用,發現穀子怎么也吃不完,便覺得這個盆有古怪。於是,她便將盆投入江中,然而盆不沉下去,她再將石頭扔進盆中。光陰荏苒,石頭一再長大,長到一座山大小被天雷擊中,變成了現在的大小。

據老人說,江中的寶石依舊在長大。

區劃沿革

1984年,政社分設建鄉寶石村劃歸洪源鄉管轄;

1995年,洪源鄉經中國國家民政部批准,撤鄉置鎮,稱洪源鎮,寶石村歸洪源鎮管轄;

2002年,原羅家橋鄉、羅家墾殖場、寶石村劃出,設浮梁縣工業園區,寶石村歸浮梁縣工業園區管轄;

2014年12月7日,江西省政府正式恢復羅家橋鄉建制,寶石村歸羅家橋鄉管轄至今。

行政區劃

寶石村隸屬於羅家橋鄉,下轄倉下、潘家下、上古墩、下古墩、涼傘、新村組等村民小組。

地理環境

地理 地理

寶石村以低山丘陵為主,山清水秀,氣候溫和,茂林成蔭。村東昌江(寶石河)流淌而過,村南以農田為主,村北是橫亘的山丘。

人口民族

寶石村以農業人口為主,全村都是漢族人口。寶石村10個村民小組,529戶,1682人。正式黨員49名,預備黨員2名。

經濟概況

農業

農業作為寶石村的傳統行業,在寶石村過去的經濟發展上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現如今由於工業園區的建設,大量農田被徵用,只有涼傘村民小組有上百畝的水稻種植,以及倉下組老庵堂內上百畝的蔬菜種植。另外,在倉下組還有這數百畝的濕地松、杉樹的種植,為農村的綠化做出很大的貢獻。

陶瓷工業

陶瓷工業 陶瓷工業

陶瓷工業園區的建設中,下古墩組,潘家下、倉下組都有公司 ,還有寶石村處於園區的中心位置,極大的促進了陶瓷產業在寶石村的發展,也為寶石村提高了大量就業崗位。

旅遊業

旅遊業 旅遊業

在倉下組建設的名坊園,是集陶瓷產業,陶瓷旅遊,陶瓷餐飲為一體的,不僅促進了寶石村的旅遊發展,同時也推動了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寶石商業街在唐英大道和金嶺北大道建成,也是寶石村一張絢麗的名片。

社會事業

教育

寶石村內有寶石國小,陶瓷工業園區幼稚園,園區內有羅家學校。這些完善的教育體系和設施充分保障了孩子的學習。

衛生

寶石村內有衛生所,衛生所同時可以享受新農合,園區內新建了陶瓷工業園區醫院,是較大較完善的醫院,為村民就診提供極大便利和優惠。

交通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

寶石村東面是南北走向的金嶺北大道,中間有東西走向的唐英大道橫穿,鄉村公路通道家家戶戶,每一段公路都有路燈。村東是昌江流淌而過,可以直接通往九江港口。村南是景德鎮市機場,村北是杭瑞高速入口,向東有直接前往縣城的八車道公路。

風景名勝

寶石

距市區 2. 5公里,有兩塊石峰, 出水丈余, 因其獨起江心,古稱“ 飛來石,’ , 宋人有詩讚曰: “ 試問飛來石,飛從何處來; 山靈留勝地,永不放飛回” 。兩石相依,明 時稱為耦石。又因形似玉雕之筍,清代名之玉筍峰,督陶使唐英曾鐫“ 玉柱” 二字於上 (今已無存),並有“ 玉柱擎天空” 之句。 民間稱為寶石,石峰突起的地方,周圍水深且 潔,江風逐浪擊石,銀色浪花飛濺,加之兩岸竹林農舍, 田園風光如畫,相映更添情趣,近年已闢為遊樂場所。

名坊園

名坊園就是景德鎮的縮影。走進名坊園,“藝術”無處不在,曲徑通幽,花草樹木、水榭亭台與徽派建築相互映襯,一個個手工制瓷作坊彼此相連。步入這些作坊,整套制瓷流程呈現在眼前,從拉坯到出窯一目了然,整個景德鎮千年的制瓷技藝與文化都濃縮到了這裡。在這裡,你能詳盡了解千年瓷都技藝,更能親手觸摸中華陶瓷文明。

寶石商業街

風景 風景

寶石商業街坐落在工業園區對面,園區的東入口,迎面看去會感受到古香古色的氣息撲面而來。現今已經吸引了瓷茶商的入駐,是園區企業對外展示的一個視窗。

人文風情

春節

農曆年節, 舊時一般從農曆頭年十二月下旬起,包括送灶、祝福、除夕,一 直到元宵。過去本地對正月初一零點至拂曉前甚為重視, 各家焚香點燭,燃放鞭炮,開 門出行, 令阝里互相拜渴, 名曰賀正, 俗稱拜年。建國後, 國家規定從初一至初三,放 假三天,機關團體多舉行新春茶話會,進行團拜,並開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活動。個 人拜年, 4 0 年代前,平輩相互之間拱手致敬, 年幼者見長輩多行跪拜禮。建國後,均 以掬躬或握手抱拳來代替。

元宵節

風俗 風俗

也稱上元節, 時間在農曆正月十五日, 舊習喜游(迎)燈,通常是初八起 燈,至元宵散燈。游燈時,有龍燈和各種花燈,並配以鑼鼓嗩吶, 各家各戶也張燈結 彩,到處燈火輝煌, 游燈到時, 要放鞭炮迎接, 富戶人家還要備糕點紅包,搞賞游燈 人員。建國後, 游燈已成為人民民眾節日文娛活動的一項內容,並增加新的形式,賦 予新的意義。近年來,有機械、 電動、 電子大型龍、鳳及各種歷史人物和動物等音響玩具燈會, 向民眾和青年進行宣傳,寓教育於歡笑之中,吸引了廣大遊客。

清明節

節前一日為寒食, 舊俗鄉間有少數人家不舉煙火。清明日城鄉居民均到 瑩地培土掛紙, 祭掃祖墳。城區一些人家,祖墳在市境者, 大都全家荷鋤提筐, 前往 祭掃,並採集杜鵑花, 以供玩賞。農村舊俗是“ 會族而飲插柳於檐” ,並由族祠給母戶 男丁發一串清明肉。建國後, 舊俗已廢, 僅盛行用青艾作清明把。學餃、工廠、 機關 等單位則組織學生、工人、幹部到烈上墓、塔獻花圈祭掃, 以緬懷先烈,寄託哀思,進 行 傳 統 教 育。

端陽節

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午節。 舊時家家門上掛舀清、艾草, 焚蒼朮、 自 芷以驅毒蟲穢氣。早上吃棕子、鹹蛋, 中午飲雄黃酒,這一天有龍船競渡的習慣, 現時已成為一種體育活動。兒童掛紅蛋、香袋, 農村則有端陽拂曉放牛至野外吃 ‘ “ 神仙草” 的傳統, 傳說牛吃過此種露水草,肯長膘, 可抗疫。建國後,端陽節前後成 為衛生大掃除的日子,驅蚊、滅鼠, 以保全康。一些家庭還保持原有飲食習慣。 因為 雄黃有微毒, 已很少有人飲雄黃酒, 而以其他飲料代替。

中元節

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

農曆七月十五日, 俗稱七月半, 又稱鬼竹。解放前家家門前備酒肴,燒 “ 包 袱,’ ( 冥 錢) , 祭 拜 祖 先, 薦 度 游 魂, 有 的 還 做 孟 蘭 盆 會 和 放 河 燈 等 活 動。 解 放 後, 迷 信活動已少見, 但近年又有抬頭, 少數人不僅燒紙幣, 而且不惜花錢,買紙紮電視機、 電冰櫃、 家具等現代用品付之一炬。中元節的飲食習慣較流行吃糯米油糍和鹼水把(一 種帶鹼的米糕)。

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 與春節、端陽節為傳統大竹。此日, 儘可能 做到合家團圓共度佳節, 至親好友還要互贈月餅, 相邀賞月。城區的廳少年從八月初 一即著手劃燒“ 太平窯” (用燒瓷器的渣餅壘成的窯)。 6 0 年代後已不如以前盛行, 偶有 少數少年和退休老工人在昌江河畔搭燒。鄉間在青少年中還有玩用稻草紮成的草龍燈, 以慶豐收, 和“ ‘ 燒寶塔” 、 ‘ “ 送瘟神” 等具有歷史含義的活動。至今中秋節在民眾中仍為 受重視的一大節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