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珠嶼漁場

歷史上盛產真鯛、石斑魚、鱸魚、黃鰭鯛、康氏小公魚(江魚)和長毛對蝦。 春秋兩汛,長毛對蝦產量曾達50噸,篔簹港因盛產康氏小公魚,漁船密集,曾以“篔簹漁火”的美稱列為“廈門八景”之一。 自高集、集杏、馬鑾、篔簹4條海堤修建後,漁場面積縮小,潮流不暢,底質變遷,近幾年因杏林工業區排污,在東渡修建商港,魚、蝦類資源嚴重衰退。

位於福建省廈門市西港,水深10~15米。歷史上盛產真鯛、石斑魚、鱸魚、黃鰭鯛、康氏小公魚(江魚)和長毛對蝦。春秋兩汛,長毛對蝦產量曾達50噸,篔簹港因盛產康氏小公魚,漁船密集,曾以“篔簹漁火”的美稱列為“廈門八景”之一。自高集、集杏、馬鑾、篔簹4條海堤修建後,漁場面積縮小,潮流不暢,底質變遷,近幾年因杏林工業區排污,在東渡修建商港,魚、蝦類資源嚴重衰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