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862年(清同治元年)放荒招墾前,泥河(古稱濠河)兩旁已有人定居 ,此地土壤肥沃,旱澇保收,再從泥河向北望去,會看到無數小山包,故當地人稱此地為“寶山”。原屬呼蘭副都統,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後,劃歸綏化理事通判廳管轄。民國時期,屬永安鎮管轄範圍。東北淪陷後,1935年設寶山保,1941年改設寶村。“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置寶山區。1951年11月改為第二區。1956年4月,並村劃鄉,置寶山鄉。1958年8月,將勝利鄉和新立鄉併入寶山鄉,成立寶山人民公社。1961年將寶山公社劃分為寶山、勝利兩個公社。1984年3月,將寶山公社改為寶山鄉。1985年4月,改為寶山鎮,隸屬當時的縣級綏化市。1999年12月,縣級綏化市變縣級北林區,寶山鎮隸屬北林區。2006年,綏化市委、市政府將寶山鎮劃歸綏化經濟技術開發區。
發展概況
2014年,社會總產出預計達到11.6億元,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1.1萬元,城鎮人口達3500人,城鄉一體化進入快速推進期。寶山鎮公益設施比較完善,自來水入戶率為90.1%,有線電視入戶率為82%,電話入戶率為95%,鎮內下排水併入市網。通村白色路面127.5公里。
寶山鎮種植業以玉米、大豆和水稻為主,露地蔬菜和棚室蔬菜面積逐年增加,畜牧養殖業發展迅速,蔬菜、生豬、禽、蛋己成為市區主要的供應基地。
寶山鎮擁有豐富的泥河資源,河段長17公里,寬1.5公里。總面積2550公頃。有豐富的水草資源。其中,魚池600公頃,水稻850公頃,草資源1150公頃。同時,南山頭綠樹成蔭,具有極其豐富的水、土資源可供開發利用。
衛星城建設
按照綏化市委、市政府發展“五型經濟”、建設“五個一流”的戰略部署,以及“三農統籌”、“四化同步”工作要求,寶山鎮把建設衛星城作為推動鎮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依託,突出產城一體,全面推進衛星城鎮建設。
按照綏化市城市總體規劃布局,結合寶山鎮實際,聘請省城市規劃勘測設計院編制寶山鎮總體規劃和鎮村體系規劃,衛星新城規劃占地8平方公里,城鎮人口達到5萬人。總體布局結構為“一心一核三軸四組團”。一心是指引南泥河水進入城鎮內打造水系景觀帶,建設以鎮政府為代表的公共服務中心,匯集鎮區行政、教育、文化、醫療等公共服務職能於鎮區中心位置。一核是指鎮區商業發展聚集核心位置,以主要發展軸線匯聚位置為基點,向四周發展的主要發展核心。重點建設農貿大市場、大商場為代表的商業聚集區。三軸是指鎮區以哈伊路為對外聯繫紐帶的主要交通軸線,以規劃一街、二街及規劃七路兩側為主的主要發展軸線,三條軸線在鎮區形成“兩橫一縱”的規劃肌理,從而使鎮內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軸線。四組團是指圍繞鎮內構建的“兩橫一縱”交通軸線,打造三個濱水居住組團和一個文化產業組團。
旅遊資源
已初具規模的旅遊景點:
1、豐農水庫,位於聯合村南部,是早期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庫,長3公里,寬1.5公里,面積450公頃。這裡風景優美,景色怡人,庫區水質清澈,野生魚種類凡多,附近池塘、沙灘交錯,是居家旅遊、度假良好去處。2、九龍口,位於永發村南側泥河地段,長3.5公里,寬1.5公里,面積375公頃。蔥鬱的樹木、秀麗的風光,幽雅的環境,涓涓流水,平靜如畫的池水,農家小院,是您感覺美好大自然的理想去處。林場村的雙龍泉陵園,長3.5公里,寬1.5公里,面積525公頃。綠樹成蔭、花香鳥語、芳香怡人。3、南泥灣,位於寶山村南,長3.5公里,寬1.5公里.面積525公頃這裡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山坡、窪地、葦塘、草地交錯,風景如畫,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