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寬城滿族自治縣第二中學位於寬城滿族自治縣濱河街,縣行政中心西側300米處,左為財政局,右為工商局,前傍瀑河,背依金山街。學校始建於1979年8月,為使寬城公社國小畢業生全部升入國中而興辦的。因為當時縣城內已經有了縣一中,所以,學校取名為“寬城縣第二中學”。2002年5月,經承德市教育局、民族宗教事務局批准學校更名為“寬城滿族自治縣第二中學”,並定為“開展民族特色教育試點校”,主要業務宗旨是實施國中義務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發展和國中學歷教育(相關社會服務)。
學校時屬寬城縣境內六所國辦中學之一,現為市級初級中學辦學示範校,屬於全額事業單位,經費由縣財政局統一撥款,1999年4月升格為副科級單位,隸屬於縣教育體育局。學校初時有教職員工3人,1個教學班,學生49人,至2014年5月,發展到有教職員工200人,42個教學班,學生2520餘人。
學校發展迅猛。特別是1995年後,在“普九”、“普實”的推動下,縣政府加大了學校投資力度,先後建起了教學樓、辦公樓和實驗樓,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教師地位不斷提高,教師隊伍不斷擴大,學校致力於“教書育人、科研興校”,堅持以德育為首位,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為動力,以“創名校、出名師、育名生”為辦學思想,以“創一流辦學條件、創一流育人環境、創一流師資隊伍、創一流教學質量”為辦學目標,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新生,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為辦學宗旨,在人性化辦學新理念的指導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在管理工作中,實現了民主管理學校特色。學校三次制定出了“五年工作規劃”實施方案,使得學校發展大幅提升;三次完善修訂了學校《管理規程》,有利的推動了學校民主化、法制化管理進程;領導管理實行了“三層管理、逐級負責”與“民主議事、團隊協作”制度,推出了領導幹部轉崗制;教工隊伍管理推出了“全面評估、最佳化組合”制,實現了科研隊伍轉型特色。考勤形式推出了“上崗監督台”。教職工代表大會的召開,推動了民主管理學校進程;教育工作本著德育為首,育人為先的原則,圍繞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全人格的培養開展工作,學生常規管理實行了“四級階梯”制,出台了“一、二、三、四、五、六”德育工作實施方案;學校以教書育人為根本,以教學為中心,常規教學管理實行了“備、講、批、輔、考、研、訓”一體化模式,逐步實施了“新課程改革”方案,搭建出了“一、二、三、四、五、六”常規教學管理工作平台。
目前,學校辦學條件一流、育人環境一流、師資隊伍一流、教學質量一流,擁有實驗室、圖書館、閱覽室、語音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電子備課室和校園網等;音、體、美、勞、衛等器材、設備達到了市辦學示範校標準;現代信息技術教育中心有集錄、編、播、刻、攝於一體融多媒體、校園網、課件製作、教學評估於一身的現代化教學平台。200名在崗教師中,中學高級教師53人,本科學歷教師173人,省級骨幹教師3人,特級教師1人,市級骨幹教師3人,市縣學科帶頭人37人,市縣教學能手37人,市縣教學標兵19人,每年在國家、省、市專業刊物上發表論文82餘篇,還承擔著國家級科技課題2個,中考連續15年全縣第一,連續11年出中考狀元。
校園文化。校歌、校訓、校刊、誓詞1、校歌《未來靠我們開創》作詞:金猛作曲:蘇榮、馬小芳2、校訓。校風:文明、勤奮、健體、爭優;教風:尚德、博學、律己、塑人;學風:勤學、善思、創新、奮進。3、校刊。《新世紀》校刊創建於2002年,由德教處主辦,每月一期,主要刊載教師科研經驗論文、國內外最新教育動態。學生優秀作文典型範例轉載等,成為了師生展示才華的平台。4、誓詞。我是二中人,我是二中形象代表。校園廣播站、電視台1、校園廣播站。①德教廣播站成立於2000年,每天上、下學半小時範圍內為廣播時間,廣播內容豐富多彩,有國內外新聞、發生在身邊的人和事、學生優秀作文等,稿件由各班學生提供,一流採納,學校作為班級期中考核重要依據之一。②教導廣播站成立於2002年,廣播內容主要有學校通知、室內主題校會、英語考試聽力等,極大地方便了教育教學工作。2、電視台。電視台創建於2004年初,40個教學班全部安裝了21英寸彩電和有線閉路系統,方便師生觀看新聞等節目。
學校領導
金天聰,黨支部書記、校長。
唐仕君,黨支部副書記。
馮玉林,副校長。
李桂山,副校長。
教學管理
1、突出“一個重點”。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抓畢業班成績為重點。幾年來,實行了月考排名、考核評估、獎勵激勵等全面評估辦法,並出台了相關制度,使中考年年創新高。
2、搞好“兩個活動”。“兩個活動”為體育活動和藝教活動。學校每年度均要組織召開春、秋季田徑運動會和藝術教育工作成績展,十分注重平時活動的實效性。每年參加的市縣田徑運動會、“六一”節文藝匯演和國家、省、市、縣藝術作品大賽均獲得較好成績。
3、加強“三項指導”。①、加強對薄弱學科的教學指導。從生物、地理、歷史三學科入手,以勤聽課、多指導、抓教研為手段開展工作,全面提高教師整體教學水平。②、加強對畢業班教師的教學指導。學校整體把握教學進度,注重知識點的深度挖掘,提高複習效率,適時召開師生學習情況研討會等,為中考打好基礎。③、加強對各級各類參評教師的教學指導。學校積極推薦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學評優活動,對每一位參評教師細心指導,不惜花費人力、物力、財力,以此提高學校、教師知名度。
4、深化“四項研究”。①、深化課程研究。以教研組為單位,學習新課標,研究新教材,構建新課堂標準。②、深化課題研究。成立了課題研究組,人人有課題,人人有任務,注重了研究科研成果的階段性總結。③、深化課例研究。以學科為單位選出部分教學內容,集體研究,個人拿出教學見解,再進行課堂實踐,直至公認為止。④、深化課堂研究。開展好新課程教學評優課活動,每人精選一節拿手課,公講、公評,以此促進教學工作。
5、規範“5項管理”。①、規範常規教學管理。從“備、講、批、輔、考、研、訓”入手,實行量化打分、綜合考評制,加大課中檢查力度,分層負責、共同管理。②、規範整體工作管理。對具體工作具體分工,責任到人,讓分管領導創造性的工作,力求效果,使各項工作得以順暢落實。③、規範培養對象管理。對那些業務水平較低、敬業精神較差、教學管理一般的教師作為重點管理對象,從平時抓起,注重教學指導、查找問題原因、矯正心理素質,從而達到規範工作、創新工作的目的。④、規範差班、差生管理。對差班、差生教導處深入班級了解情況,實行跟蹤教育管理,以扭轉班風,提高教師管理水平為切入點,達到了治差目的。⑤、規範教研教改管理。整理規範教師“業務檔案”,出台了教研教改實施方案,人人上了教改評優課,人人撰寫了教改經驗論文,已基本形成了制度化。1997年以來,每年教師在各級各類刊物上發表或獲獎論文均在60篇以上。
6、加大“6項投入”。①、不斷加大信息教育中心裝備投資。②、不斷擴充教學設備。購買音、體、美、勞、實驗、衛生等器材。③、鼓勵教師外出做評優課。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④、加強圖書館建設。加大藏書數量,規範圖書建設標準。⑤、增加教師考核獎。出台相關考核、獎勵制度,提高獎勵幅度,擴大獎勵面。⑥、規範檔案管理,購買櫃廚、案盒,建立起教師業務、教學常規管理檔案。
教育成果
1、“普九”。學校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合格學生。1998年以來,學生“三率”達標,先後三次通過了“普九”國檢和復檢。1999年“普實”國檢達標。
2、榮譽。先後被評為縣委“文明單位”;“普法活動先進集體”;“優秀職工之家”;“知識分子工作先進單位;省公安廳“安全防範先進單位”;省“安全文明校園”;市“普九先進單位”、“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市“綠色校園”;省“安全保衛組織”、“校園文明建設先進學校”、“綠色校園”、市政府“花園式單位”;省“教代會工作先進單位”、市“衛生先進單位”、“校務公開工作先進單位”、“校園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縣總工會“優秀職工之家”;市“德育工作示範校”、“文明單位”;市首批國中辦學示範校之一、縣總工會“優秀職工之家”;省依法治校示範校、市家長學校先進校、衛生先進單位、縣先進黨支部、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優秀職工之家、“五四”紅旗團委。
3、運動會。1986年、1989年、1996—2015年縣中國小田徑運動會第一名。
4、藝術節。1996—2011年縣藝術節教育工作先進單位。
5、教改科研成果顯著,2011年完成省級課題6個
教學業績
1、中考。1982年首屆畢業學生王寶林被承德財校錄取,楊樹懷被河北工學院錄取,此後,每年至少有3名應屆畢業生被中專錄取。1991—1993年和1998—2012年連續中考全縣第一,全縣中考狀元均出自二中。
2、競賽。師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碩果纍纍。
3、論文。每年教師均在各級各類刊物上發表經驗論文、優秀教案。特別是1998年以後,教師在各級各類刊物上發表教學經驗論文、優秀教案520餘篇。
4、經驗。每年教師都有教育教學經驗材料在省、市、縣內交流。特別是1998—2010年,有170餘篇教育教學經驗材料在省、市、縣內交流。
5、獎勵。師生積極參加國家、省、市、縣各類競賽,獲獎師生達1000餘人次,先後取得省、市、縣、局各類獎勵達120餘項。2010年一位物理老師獲得了國家級優質課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