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寨溝村是楊山風景區彩門以內的第一個行政村,距木植街鄉政府所在地6公里。全村轄10個村民組,總面積18平方公里。現在退耕面積957畝,林地面積24231畝,村莊占地177畝。居民204戶,728口人。
村委所在地向北有一岔溝,溝內有一天然石寨,幫稱此溝為寨溝,村各由引而來。
全村共有20個姓氏。其中:趙姓30戶,酒姓27戶,李姓18戶,張姓16戶,孫姓15戶,王姓12戶,申、劉姓各10戶,楊姓7戶,任姓6戶,馬、金姓各5戶,周姓4戶,董、房、陳姓各3戶,賈、吳、彭姓各2戶,雷姓1戶。
經濟產業
小麥、玉米、紅薯為主要農作物。建國初期糧食產量只有40公斤。由於耕地少,土質差,產量低,以前開荒種坡地很普遍,因此水土流失嚴重,坡地逐漸退化荒蕪。六七址年代全力整修耕地、深翻、造水平梯田,修渠引水、建機灌站,仍改變不了吃糧統銷的局面。1980年土地承包到戶,大量使用作物優良品種,普遍追施化肥,修建水塘、水塔,壓埋塑膠引水管,使全村有170畝,耕地旱澇保收,糧食單產350公斤。
境內林立的高山均為陡峭的石山,天然林主要是薪碳林,主要樹種為姜子樹,零星緩坡分布的用材林(白櫟樹林)不到天然林的五分之一。近幾年來在荒坡地和退耕還林上大力營造經濟林。現有山萸肉樹已成規模,大小樹35000餘棵,年科鮮果45000餘斤。新植板栗樹13000 余棵尚未掛果。
1986年村里開始試種段木黑木耳,年產乾木耳1500公斤以上。1993年開始用段木種植香菇,年產乾茹3000公斤左右。1996年又引進袋香菇栽培技術。2003年一年全村共種袋料香菇50萬袋,年產乾菇50餘噸。
2003年黃牛存欄800頭,生豬飼養量100頭,山羊150隻。
全村運輸車輛共23輛,機車43輛,年勞務輸出55人;13家商戶,其中5人出國在吉爾吉斯開飯店。
基礎設施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民眾生產生活條件
2007年,該村緊抓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整村推進機遇,籌資55萬元完成5500米組組通及連戶道路硬化工程(其中整村推進扶持資金30萬元),使90%的住戶水泥路通到了大門口。道路建成後,該村按路段設立黨員義務護路崗,做好道路的經常性管理與維護。此外,該村籌資53萬元建起了840平方米的村委辦公樓,建設文化健身廣場一個6000平方米,安裝健身器材37件;籌資30餘萬元實施自來水入戶工程,共埋設管道8000餘米,使全村民眾和外來遊客用上了乾淨、安全的自來水,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5%。2007年以來,該村籌資30餘萬元建公廁3個,農戶改廁(水沖式)105戶,建垃圾填埋場一個、垃圾池20個;投資20餘萬元完成村組道路綠化12000米,栽植柳樹2500株、蜀檜3000株,建經濟林基地一個,栽植葡萄、大櫻桃、日本甜柿、桃子等共24000株,同時實施庭院綠化2000餘株。
政治
三、建立長效機制,鞏固新農村建設成效
一是加強村兩委班子和黨員隊伍自身建設,提高帶領民眾脫貧致富的能力。村兩委班子認真落實任期目標責任制,堅持每年為民眾辦3—5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好事;堅持每月組織一次村兩委班子和黨員集中學習,不斷提高政策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堅持每季度召開一次民眾代表會議,聽取民眾意見,研究討論重大村務事項。二是完善落實村規民約,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樹立農村新風尚。村兩委每年組織開展一次“十星級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評選活動,引導民眾樹立遵紀守法、扶正祛邪、誠實守信、團結友愛的良好村風民風,全村社會大局平安穩定,人民民眾安居樂業。三是加強衛生管理,建設清潔村莊。該村及時建立了愛國衛生工作領導小組和創建衛生村工作制度,成立了衛生保潔隊,配備了保潔工具,堅持每天清運垃圾,村委會每周組織人員對各村民組的衛生清理情況進行檢查評比,從而使全村村組道路、農戶庭院等各個角落經常保持乾淨整潔,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