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2009年人均純收入6258元,比2008年人均5044元增收1214元 。
經濟概況
本村主要是以農業產業為主。農民的收入來源主要依靠種植業、養殖業及外出務工。在種植方面,主要種植玉米,小麥,管理較為粗放,產量低;在養殖方面,本村有1戶養雞,1戶養牛,4戶養兔,全村沒有養殖大戶,牲畜養殖以傳統的粗放經營為主,許多家庭養殖都沒有選擇優良品種,在飼料配置上,都是依靠習慣餵養;全村共有外出務工人員40名,主要是年輕人,但外出之前缺少培訓,增加了找工作的難度。本村發展主要存在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資金投入不足。農村科技、文化和醫療衛生條件差,設備、設施落後,現村委會還沒有科技文化活動室。對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投入資金不足、投入困難,均制約著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2、全村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差,生產水平不高,勞動力素質低。全村的田地比較零星、分散,多數是梯田和坡地,不利於機械化耕作,基本上還處於“牛耕馬馱”的手工狀態,增加了勞動成本,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受到制約和影響,使農業增效、增收困難。勞動力素質低,村民還有相當數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觀念還比較落後,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進則滿”心理,農民素質不高的現狀嚴重製約著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進程。
3、農民收入低,產業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當前,全村仍面臨著缺乏新的產業支撐,農業產業結構、農村經濟結構矛盾突出,產品市場化程度低,農產品價格偏低,農民增收項目不多,農民增收難等諸多困難和問題。
4、新農村建設,缺乏科學規劃、統一布局。村委會在新農村建設上,村“兩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夠清晰,缺乏統一規劃、安排和部署。有的村組幹部在新農村建設上還存在認識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夠、方法不多;在宣傳、發動民眾方面也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對如何建設、怎樣建設本村的新農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寬;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動、不積極,工作方法不多,還存在“等、靠、要”的現象;這些將嚴重製約和影響整個村委會的新農村建設進程和質量。
5、村委會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組幹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村“兩委”班子成員中,國小、國中程度文化還占20%的比重,這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和後勁不強,在帶領民眾致富的路上力不從心;二是基層組織建設還有待完善、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