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
寨上古村位於老頂山下,是潞城市最南端的一個村莊。村莊緊鄰長邯公路(207國道),交通便利,南距長治市區13.2公里與太焦高鐵為鄰,西與長治飛機場僅14.3公里。
寨上古村東依老頂山與平順縣接壤,該村基本地處半丘嶺地帶,呈東西走向,東高西低,平均海拔927米。這裡人傑地靈,山清水秀、環境優美、民風淳樸、物阜糧豐,是宜農、宜商、宜業、宜居的理想所在;也是潞城平原之鄉唯一的窯洞村莊。現遺存古蹟有:建於嘉慶年間的劉家大院、乾隆年間重修的觀音堂、相傳東漢年間的古寨遺址,以及民國年間的古窯洞院落。
古寨遺址
寨上古村建村的來歷,據資料記載與羌城村建村歷史有關。《潞城市志》卷一建置《部分村名考》中這樣描述,“羌城,相傳東漢永初年建(107—113),羌族人民奮起反抗統治者,在該村建立了行政村。”東漢安帝永初年間,羌族人大規模入侵山西,侵擾長達十餘年,隨著戰爭的平息,一部分羌人定居到上黨地區,其中潞城市南部是其主要居住地之一。
東漢時期,羌族人過羊頭山來到百穀山下,順著山勢往北尋找他們理想的居住之地。當他們拖著疲憊的身軀發現在百穀山的西北是一片草木茂盛、地平水淺的土地時,喜極而泣。這不就是羌族人漂泊多年要尋找的理想之地嗎?往南就是郡城,往北有綿延的三垂岡為屏障,往西是濤濤的漳河,往東是山山相連的百穀山、老頂山、禹王山、盧醫山,在此建設自己的家園是最美的理想之地。於是,羌人選擇了羌城這個地方。他們憑藉常年作戰的經驗趕跑了生活在這裡的漢人,建立了自己的新城池,取名“羌城”。被趕跑的漢人只好往東上山,逃到了老頂山坡下。他們依山築寨,高築牆、深挖洞、修大門,建起占地十多畝的寨堡一處,取名“羌城寨”,後改名“寨上”。
羌族人遷至三垂岡一帶後,常遭到當地政府軍的鎮壓,他們只好放棄新建城池“羌城”北上,把目標指向太原。據《山西歷史與人物》記載:“東漢時期,羌族人受到東漢政府的歧視和壓迫,羌人起義,開始進入山西境內,活動於上黨、河東等郡,到處與政府軍交戰,反抗政府的殘暴統治。”羌族人離開“羌城”後,留給上黨的不只是一座漢化的城池——潞城羌城村;還有一座軍營,那就是沁縣羌營村;一個寨子村,即“潞城羌城寨”,也就是現在的“寨上村”。
羌族人走了,遺留在潞邑的“羌城”以及“羌城寨”、乃至上黨一帶百姓密集的羊民俗、羊文化、羊地名,卻交織在這一地區。羌族,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民族,造就了中國先古歷史上大半的帝王諸侯,他們的後裔雖然沒有在上黨實現建政之夢,卻與漢人相融留下了他們的羌文化。“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風俗,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習俗。
山寨窯洞
寨上全村188個院落中新建院120個,而廢棄或閒置的不同時代的窯洞院68個180餘孔窯洞,其中土窯洞45院,磚窯洞23院。這些窯洞大多沿溝崖依地勢而開鑿,規模大小不一,成為寨上村的窯洞群,也是翟店古鎮的唯一窯洞聚集村莊。
寨上窯洞最具代表性的是劉家大院的窯洞,建於嘉慶年間。主院一進兩院,該院的主建築是典型的北方窯洞建築風格,高大、厚重、宅闊,有一種粗獷的大氣之美。東西兩院圍牆以一圓形門巧妙地結合起來,打破了北方典型的四合院風格,吸收了南方家園的簡約之美。主房窗券上的磚雕裝飾圖案,雕刻細膩,刀法嫻熟。尤其是窯洞頂燒制的磚雕斗拱,別具一格,不失北方宅院的豪放。院中的幾棵古樹,突現出主人的超然情趣。其次是上世紀不同年代的窯洞,不同的建築風格寫就了寨上窯洞發展的歷史,沉澱著寨上人文風俗文化的記憶。
時代印記
在潞城市“推進兩個最佳化、實現二次崛起”的發展思路下,寨上村正努力打造“上黨第一羌文化”的名片。即:在寨上村觀看農耕用具,了解農耕過程,參與手工製作,體驗傳統技藝,欣賞羌族歌舞。寨上古村凝固歷史的古寨遺址,將成為打造“上黨第一羌文化”的一張名片。
隨之新農村建設的推進,昔日寨上村的窯洞人家,陸陸續續在寨上新區建設了紅磚瓦房,而閒置的不同時代舊窯洞,村委正努力將其打造為潞城平原之地唯一的窯洞民俗體驗區,在此基礎上開發為青少年的國情教育基地。
總之,寨上的百姓希望憑藉秀美的自然風光、厚重的歷史文化、淳樸的鄉情民風,吸引眾多旅遊休閒人士來此休閒觀光度假。到那時,千年古堡寨上村,將是翟店鎮乃至我市特色小鎮推出的一張金名片。
以創先爭優為契機,爭創文明和諧
經上級批准新的村級活動場所改擴建工程全面完成,為我村村民的文化活動提供了文化活動場所,並且安裝健身器材,周圍種植名貴樹木,進行景點布置,為民眾休閒娛樂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開展平安創建,構建和諧新農村
在平安村創建中,一是進一步引深“六合五聯四統一”工作機制,積極推進治安中心戶長制度,對各類矛盾糾紛做到及時有效的化解和處置,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上交”;二是安裝了居家衛士,成立了巡邏隊‘治保會,進一步增強了人防、物防、技防建設,形成了有效的社會治安防範網路。三是加強以黨支部為核心的基層組織建設和村委會等民眾自治組織建設,形成人人參與,共創平安的農村面貌。截止目前,全村無一起刑事治安案件,沒有發生一起矛盾糾紛及安全事故,沒有一件上訪告狀。
推動產業先進村上也不含糊,村領導到處奔波去找資金,引企業,讓我村的蔬菜大棚紅紅火火的辦理起來,當年就見到了成效,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