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縣阻擊戰

5月7日上午,西野東撤先頭部隊第四縱隊第七團接旅部命令,當天下午迅速渡過馬蓮河,搶占縣城東南部原頭,爾後相機攻取寧縣城,消滅守敵。部署一定,團長馮友才率三營首先渡河搶占早勝原頭,並向南山國民黨軍碉堡進攻;政委許德善和副團長王玉昆率領一營、二營及團部直屬機關人員下馬蓮川,在河西坡一帶構築工事,擺開攻城陣勢。其時,馬繼援派國民黨整編八十二師師部高參張彥負責寧縣防務,八十二師師部情報科長楊振華、師政工處秘書尹煥章亦在縣城。城區駐守國民黨軍隊有八十二師直屬工兵營300餘人,營長譚騰蛟;還有師屬特務團的輸送連;另有寧縣自衛隊,共約1300人。他們將縣城三門全部壓實,以城為中心,從南山、東山到廟坪,用塹壕、鐵絲網和碉堡群構築成幾道防線,其中有三層火力配備的東山大碉堡和一至二層火力配備的廟坪、南山子母堡;城內還關押有解放軍被俘戰士700餘人。是夜,寧縣城西、南山上篝火通紅,北風一陣緊似一陣,七團多次攻城無果。次日凌晨正準備組織新的進攻時,接到彭德懷命令:情況緊急,停攻寧縣,部隊立撤十里舖,構築防禦工事,準備阻擊敵人,掩護全軍主力轉移。於是,全團由進攻轉為防禦,一、二營撤至南橋子上邊,利用原邊三層半圓形峴坎掘戰壕三層,並斬斷橋子,配備好火力,以阻敵騎兵;三營則在十里舖東、西兩地保護側翼安全。
5時許,西野主力分數路從河西坡、渭一口、南義井等多處撤下馬蓮河川,部隊奪取春榮原頭以後,遂從早勝、春榮等地向東轉移。二縱隊和四縱隊一部,沿春榮原東撤,大批馱騾成四路縱隊,馱軍械彈藥行進,新寧縣幹部、民眾立即出動為挖斷的腰峴搭橋、修路,接應後撤,一部分人和馱騾已過石鼓、萬原峴子,後續尚絡繹於春榮原上。馬家騎兵由寨子河川繞道襄樂,上原腰擊。配合馬繼援作戰的胡宗南部飛機盤旋攻擊,轟炸掃射。從早勝原東撤的各部主力,自前半晚陸續到達,食宿於郭鋪、豐北、院子、西頭各村。天亮後繼續東撤,由沿途各村抽集人畜隨隊送行。走在最後的是彭德懷、習仲勛率領的西北野戰軍軍部,騎馬同行20多人,從馬家坪下川,棗園附近過河,由總部警衛團後衛,從容撤退,於9時許上到通往早勝原的南橋子。主力部隊剛一過去,馬繼援親率騎兵第八旅馬步鸞部、獨立騎兵第五團馬成賢部和步兵第一百旅一團馬璋部追至寧縣城,在南關稍停,即向早勝原追擊,其六十五師李振部亦隨後追來。西野總部邊撤邊阻擊著馬繼援追兵,直至彭德懷、習仲勛走過南橋子,警三旅七團一、二營方接火阻擊。
南橋子兩條峴道,相距千米,其地勢均南高北低,上腰峴寬不過5米,長達150米;兩邊俱為峽谷懸壁。一營、二營據高臨下,疊層陣地,集中火力,封鎖要險。馬繼援大兵追擊至此,面對天險,奈何不得解放軍兩個營的阻擊。幾次輪番衝擊,均被狠狠遏制以退,騎兵旅下馬改步兵隊形向前逼進,又陷入解放軍火力網,進退不得。七團兩營乘間集中八二、六零炮火轟擊其馬群,戰馬四處奔散,許多馱運彈藥的騾馬竄過土橋,跑到解放軍陣地,給一、二營補充了彈藥,戰馬成了解放軍運送傷員的工具。馬繼援部遭到相當大的損失而不能越過橋子一步,便留兩個騎兵團配合步兵三十六師正面牽制,六十五師全面進攻,其餘主力迂迴九龍、馬蓮兩條川道,企圖側後包圍解放軍。就在這個時候,七團又接到彭德懷嚴令:一定要阻住敵人,保證主力安全後撤。在這關鍵時刻,從屯字鎮撤來的兄弟部隊警三旅五團,也在團長郭應春、政委王學禮的帶領下投入戰鬥,配合七團阻擊馬部追擊。警三旅旅長親自到七團坐鎮指揮,縱隊司令員王世泰、政委張仲良也留在距南橋子不遠的清華村,隨時掌握戰鬥情況,解放軍五、七團東西各守一邊,互相呼應,分頭抗擊,“馬家”大軍在橋子北邊很難挪前一步!
解放軍七團和五團為遏制“馬家軍”側後迂迴包圍,決定後撤轉移陣地,另選有利地形,再行全面阻擊。後撤中,七團三個營以梯隊形式前後交替阻擊,始終保持從容不亂。他們利用村莊圍牆、土堆等有利地形,一邊阻擊,一邊交替掩護後撤,於下午2時許,全團抵達良平鎮。五團則分成兩個戰鬥隊,專揀胡同走,始終扼制住交通要道,一旦有好地形就堅持打一陣伏擊,馬家騎兵只在平地里發狂,接近不得。當退至早勝史家城時,利用城障再次進行了有力的阻擊,直至黃昏,才撤到良平鎮。
良平居早勝與平子之間,道路穿城而過,“馬家”正面和迂迴的部隊都必須在此匯集。七團一營早已據守城西北角的外圍碉堡,二營、三營和團部人員分守城內,團指揮部設在北門城樓,側應一營和二營、三營兵力。七團布置未畢,馬部正面追兵和迂迴的側兵一起趕來,與七團展開激戰。經反覆激烈爭奪,一營據守的外圍子母堡有的子堡失守,團指揮部所在的北門城樓也被敵人炮火轟倒,團部利用北城門洞指揮戰鬥,“馬家”步兵幾次逼至門洞幾十米處,一營趕來增援,營長張慶華和三連指導員馬宜生,率戰士用大刀、手榴彈將其擊退。戰至傍晚,馬繼援部加強了攻城炮火,其步兵不斷增圍,騎兵也下馬配合步兵攻城,七團指戰員堅持抗擊到天黑,勝利完成了掩護全軍主力安全撤退的阻擊任務,開始乘黑夜組織突圍。偵察參謀胡浪濤找來了兩名民眾做嚮導,三營由團長馮友才率領,沿城牆向東,在前邊沖開突破口,打通道路並回應後續部隊;二營由副團長王玉昆帶領,接前應後,併兼顧團直機關緊跟前鋒部隊邊戰鬥邊撤退;一營由政委許德善帶領壓後,以防追擊,主動進攻,槍聲喊聲震動原野,硝煙戰火瀰漫星空。馬繼援部誤以為解放軍發動反攻,都以陣地迎戰,並不出擊,七團乘機一舉突出重圍,撤離良平。張慶華在突圍中負傷,失去右眼;馬宜生背負傷員一氣衝出10多里路。部隊連夜翻溝,直抵宮河,與主力靠攏。野戰軍司令部副參謀長張文舟和早一步到達的五團指戰員在宮河原畔迎候七團,並轉達彭德懷對指戰員的關懷和問候。面對邊區廣闊腹地,號稱西北鐵騎的“馬家軍”只好退卻。
屯字鎮至此一系列戰鬥,國民黨南京《中央日報》、蘭州《和平日報》及其《西北通訊》等報刊頗多報導,然多有渲染失實之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