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方言

寧德方言

寧德方言(寧德話)屬於閩語中以福州話為代表的閩東話北片,以寧德市府所在的蕉城音為代表。寧德話在閩東語中是較有特色的,完整保留了中古陽聲韻 -m 、 -n 、-ŋ 和入聲韻 -p、-k、-t三套尾韻,這在閩東語所屬的各地方言中是絕無僅有的。

基本信息

概念

寧德話,屬於福州方言,或稱之“閩東方言”,具有上古、中古的語調,有入聲的保留,它還有地處吳、楚的吳楚方言存在,同時它又具有沿海山區的差異特點。

寧德市志中關於寧德方言的記載 寧德市志中關於寧德方言的記載

按照料教科書的分類。中國漢語分為北方方言、吳方言、粵方言、閩方言等數種,而閩方言內部,也有八九種之多的次方言。如閩東(包括福州)、閩南、閩中、閩北、客家、莆仙、南平官話方言島等等。寧德話,屬於福安話分支,已經表現出逐漸向福州話靠近的跡象,屬閩東方言,大體就是閩江中下游一帶地方,還包括閩東數縣。外地人,特別是北方人可能認為閩東方言就是一種可以通行於整個閩東及福州地區的語言,閩方言就是可以通行於全閩的語言。這其實是極大的誤會。事實上,就在閩東方言內部,也可分為南北兩片,寧德方言屬於“北片”。在同一方語區內,僅能勉強交流。

分布

根據方言內部的異同,寧德方言屬閩海方言群中以福州話為代表的閩東方言區。古田、屏南兩縣屬於閩東南次方言南區;蕉城區和福安、周寧、柘榮、壽寧、福鼎、霞浦等7縣(市),屬於閩東北次方言區。閩東方言福州話在南片區可自由交際,北片區各市(縣、區)人也能基本聽懂福州話。福安話在北片區的周寧、壽寧、柘榮等縣可自由交際,蕉城、霞浦、福鼎人也能基本聽懂福安話。

閩東方言北片區各縣(市)沒有像福州話韻母那樣的變韻現象。辭彙方面,北片區有些詞語說法與南片區不同,如“肚子”叫“腹肚”,“小孩”叫“傀儡”,“餓”叫“飢”,“生孩子”叫“生囝”或“飼囝”,“種豬”叫“豬獅”等。語法方面,北片區有些地方句子結構特殊,如壽寧話把“你先走”說成“你走先”,壽寧話、柘榮話把“再吃一碗”說成“食碗湊”或“食碗添”,福安話把“客人”叫“人客”,“母雞”叫“雞母”,“斗笠”叫“笠斗”,“前頭”叫“頭前”等。這是該方言特有的倒裝現象,“熱鬧”稱作“鬧熱”。這樣的提法很常見。在口音方面, 福安話語音濁重,語調偏硬;福鼎話輕清、綿軟。

同時,境內有一些地方形成區外方言島。霞浦縣的三沙鎮和水門、牙城兩個鄉鎮的部分村莊,以及下滸、柏洋、長春等鄉鎮的少數村莊(共約7萬多人)講閩南話;福鼎市的沙埕、前岐、店下、白琳、點頭、貫嶺、箭山、疊石等鄉鎮的部分村莊(共13萬多人)講閩南話;還有柘榮縣的乍洋鄉和東源鄉的少數村莊(約500多人)也講閩南話。全地區約有21萬多人講閩南話。閩南話是寧德境內第三大方言。還有少數地區形成汀州話(客家話)方言島和莆仙話方言島。古田縣鳳都鎮的後溪、珠洋兩個村(約5000人)講客家話,霞浦縣柏洋鄉利埕村福鼎樓自然村300多人)講客家話,柘榮縣城郊倒龍山村( 100多人)講客家話。此外,福安市社口鎮首筧村、福鼎市磻溪鎮赤溪村和點頭鎮觀洋村以及壽寧縣西南部邊境個別自然村講客家話。霞浦縣溪南鎮岱嶼村(100多人)講莆仙話;福安市下白石部分村莊(400多人)講莆仙話;福鼎市沙坦鎮澳腰等村莊(數百人)講莆仙話。

閩東方言南片的福州話在境內少數地方形成方言島。福鼎市秦嶼鎮(1. 5萬多人)全講福州話;霞浦縣的海島鄉和柏洋鄉的北岐村、長春鎮的計米村(共1. 4萬多人)講福州活。

由於歷史原因和地理條件,一些縣的邊界村莊講鄰縣方言。屏南縣西北部嶺下鄉的富竹、上樓、東峰、上梨洋、葛畲等村因與閩北的建甌市毗鄰而講屬於閩北方言系統的建甌話,周寧縣的西北部與政和縣接壤的泗橋鄉的赤岩、洋尾、洋尾弄、吳厝坑、吳厝坪和純池鎮的前溪等村莊講屬於閩北方言系統的政和話;霞浦縣的東沖半島與羅源縣的鑒江鎮隔海相望,該縣北壁鄉的東沖、上岐、下岐 個村講羅源話。

四五十歲以下的寧德人,多半從小受雙語教育長大,能熟練使用兩種甚至三種互相不能交流的語言。這在五六十年前,是不可想像的。那個時候,外地人進入鄉村與民眾交流,還要有翻譯。

隨著社會交往的擴大,寧德人①與外部世界交流越來越多。即便在窮鄉僻壤,操國語交流也沒有什麼問題的。完全聽不懂北方話的人,已很少數。在城區,國語的普及程度更高。大體上是這么幾種情況:從家庭內部來說,二十至三十歲的年青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交流,基本上以國語為主;二十歲來歲下以的青年與其父母之間的交流,城區以國語為主,農村以方言為主;同輩年青人之間的交流,城區亦以國語為主,在鄉村國語也占很大成份。有趣的是,年青人經常使用一種方言與國語混合的語言。在社會交流方面,不同行業之間方言與國語的使用範圍、頻度也是不一樣的。較大規模的服務網點的從業人員,基本操國語;公務員、事業單位從業人員的公務活動、與服務對象交流,基本操國語。有趣的是,在世俗生活如婚喪喜慶的場合,凡屬發布公共信息——如婚禮主持用語——用國語,而親友之間的交流,則大部分用方言。這種狀態,幾乎只在不到四十年內的時間形成。其原因相當簡單,就是國語的的社會交際功能的影響以及移民對寧德當地方言的衝擊。

基本腔調

語言是有生命的,寧德人的雙語狀態在變化與動盪中。

寧德話的基本腔調,專家認為,早於唐末,就基本形成。寧德建縣於後唐,公元933年,至今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寧德曾於宋代鹹平三年(公元1000年)劃出西北區域關隸鎮為現在的政和,於上個世紀的三十年代,分出周寧③。作為一個地理的概念,寧德的區域範圍基本穩定,作為一個文化的概念,有特定的方言,特有的民間傳說、諺語等內容及民眾的鄉土觀念。這些也有很長的歷史。

明、清及民國時期,寧德人能說北方話的人一定很少。現在的國語,是在北京話的基礎上形成的。而北京話,據說也只是明中期及滿人入關之後才定型的。當時的官話,更多地接近於吳語,即現在長江下游一帶的語言。現在我們難以想像寧德宋代狀元余復在開封時,操何腔調與皇帝對話;難以想像林聰在北京時,用何腔調為宦四十載。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古時官員遵行規避制,來寧德當官為吏的,皆家住千里百里以外,不屬於福州方語區。如宋時紹興人陸游、明時廣東人林時芳、清時河南人汪大潤等等。可以肯定,他們與寧德當地人的交流是通暢的,他們說“官話”,或努力學習當地方言。他們可能與一部分能聽懂官話的

鄉紳交流,再或者,縣衙門中的吏,本身就起著翻譯的作用。這種情況直到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初,仍然沒有根本的改變。

近代的寧德民眾,對學習國語有著很大的熱情。早於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寧德有一部分青年操著尚保留濃濃寧德腔的“國語”,四處炫耀。被鄉親稱為“假沙”,假的沙縣。但無論如何,這正是全國通用語言進入民眾階層的開始。新式教育的發展,對國語的普及,也到了重要的作用。民國時期三十餘年,寧德從民國初國兩所縣立高等國小開始發展,到四十年代末,已有省立中學一所,六年制國民國小12所,四年制國民國小31所。彼時中學生,已能熟練使用國語。因而當北方幹部大批南下到達寧德鄉村開展土改、剿匪時,通過翻譯,開展工作已經沒有什麼特別的困難了。這些北方幹部,被寧德民眾稱為“兩個聲”,意為不同之音。然而,不同之音並非只是北方語言,江浙、閩南、莆仙、廣東甚至還有外國的語言,也在百年來的近代史上,陸續進入寧德,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和改動了寧德方言。特別是新中國建立之後,外來人口大量進入寧德城關,對寧德的方言有了很大的衝擊。

操寧德方言的標準音———蕉城音的人,在五十年前,不過兩萬餘人。出城數里,到漳灣金涵一帶,語音就有變化了。近年城市急劇膨脹,移民使城區人口增加了數倍,操純正蕉城音的人,在城區內,已是“少數份子”了。與福州等規模巨大文化影響大的城市不同,寧德沒有一個被語言學家稱之為“向心型”的中心,方言的變化,是相當明顯的。

相對於國語來說,寧德話可稱之為一種“複雜”的語言。漢語字音,由聲母、韻母、聲調組成。現代漢語聲母二十一,韻母三十,聲調四聲。寧德話聲母少,為十五個,其中還包括了直接以韻母為頭的零聲母,然而韻母卻有七十八個之多。並且,聲調有七個。除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之外,還有陰入、陽入、陰去陽去之分。因此,用現代拼音法或國語讀音的漢字來注釋寧德發音,有許多字音是沒有辦法表達出來的。聲調中的入聲使用也十分有趣。年青人聽老輩人說國語,常有入聲。如中國之“國”、“打鐵”之“鐵”等等,土味十足。然而這也正是母語的影響。這種影響來自久遠的北方,而非僅寧德一地如此。但是,這種古老的語音正在急速地變化之中。

據專家說,以蕉城音為代表的寧德話,五十年代時,還保留著完整的中古陽聲韻、入聲韻三套韻尾。 這在閩東方言所屬的各縣城關話中是絕無僅有的。現在這三套韻尾已“從混亂到歸併,在年輕人口語中已基本完成”。寧德話的變聲,變音、合音等情況老年人與青年人有相當大的不同,一些詞在上年紀的寧德人口中,後一字的聲母往往是前一字的韻母,或將後一字的聲母減去,如“銀行”、“政府”,又如“錢紙”、“鴨子”等等。這種變聲、變音、合音的口音,在老輩人與年青人中,已大不相同,只有“金溪”、“鹹村”等專有名詞,還保留著這樣的讀法。

從辭彙上來看,更有著巨大的變化。一些舊詞,年青人聞所未聞,一些新詞,老年人十分陌生。前者如:“影戲”、“番錢”、“牙人”、“回力A”、“鞋套屐(木屐)”,乃至“合作社”、“公社”、“大字報”、“米證布票”等等。後者如“網聊”、“的吧”、“超女”、“惡搞”等等。也有些復古的詞,如“手信”、“題緣”等亦逐漸侵入現代方言口語之中。

寧德方言中一些承載著歷史文化信息的成份因此而逐漸消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保護與傳承

寧德方言將被錄成語音並永久保存

寧德全市方言將被錄成語音並永久保存 寧德全市方言將被錄成語音並永久保存

2014年9月10日,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福建庫)寧德市柘榮縣調查點發音人遴選工作正式開始,此次活動將選出7名發音人,他們說的柘榮話將以語音形式錄入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並永久保存。

記者了解到,柘榮縣成為寧德市語言調查和數據採集工作的首站,接下來調查團隊還將對寧德市其餘10個調查點進行語言調查和數據採集,這些調查點覆蓋寧德市9縣(市、區)。

發音人遴選條件“苛刻” 須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

記者從柘榮縣語委辦獲悉,本次遴選,面試專家將根據發音人語音面貌和臨場表現,最後選出4位柘榮方言發音人和3位地方國語發音人。

據介紹,此次遴選條件非常嚴格,其中,柘榮方言發音人參選人必須在柘榮當地出生和長大,家庭語言環境單純(父母、配偶均是柘榮縣城人),未在外地長住,並能說地道的柘榮話。同時,參加遴選的老年發音人須出生於1941至1950年之間,青年發音人須出生於1971年至1980年之間;地方國語發音人方面,須在柘榮縣城出生和長大,家庭語言環境單純,年齡、文化程度、性別不限,其中1人國語水平要求相當於三級甲等,1人三級乙等,1人接近方言。

根據福建省教育廳、福建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安排,寧德師範學院調查團隊將負責此次柘榮縣的語言調查和數據採集工作。該團隊負責人趙峰教授(寧德師範學院教育系主任)表示,遴選工作結束後,調查團隊專家將對發音人進行培訓,並將於今年底或明年初進行柘榮話有聲數據的採集。屆時,這些被選中的發音人將把最具代表性的柘榮話以語音形式錄入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永久保存。

全市共設11個調查點 計畫三到五年完成收集

今年開始,我省全面開展福建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建設工作,並由廈門大學、福建師範大學、寧德師範學院等10所高校組成的13個高校調查團隊將分閩南、閩東、閩中、閩北、閩西、莆仙等6個片區,對全省70個縣(市、區)的79個點進行調查和採集。

記者從市語委辦獲悉,在全省79個調查點中,寧德占11個點,其中,蕉城、福安、柘榮、周寧、壽寧、屏南和古田各占一個點,福鼎和霞浦則分別設2個點,計畫用三到五年完成語言調查和數據採集。

方言是一個地方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建設,可以給以後的語言研究和地方文化的研究提供依據,使文化得到有效傳承。

招募蕉城方言發音人

2016年6月,為挖掘最地道的蕉城方言(寧德方言),保護和傳承蕉城本地語言,蕉城區語委辦現向全區徵招蕉城區方言和地方國語發音人。

寧德地方媒體的宣傳推廣

寧德話情景劇《津津做古德》劇照 寧德話情景劇《津津做古德》劇照

近年來,多家寧德地方媒體以歌曲、情景劇、配音劇等多種方式宣傳推廣寧德話,取得較好反響,特別是為年輕群體所喜愛。其中,寧德哇哈網推出的寧德話系列情景劇《津津做古德》等最為知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