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寧州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寧州是元、明、清時期修水縣的故稱。
元大德五年(1301年)修水縣始稱寧州。
民國三年改縣名為修水。
行政區劃
轄蘆塘、茶舍、西茗、崗上、吳都、走馬、黃田、桐源、湘竹、坪田、高塅、范塅、竹塅等13個行政村、165個村民小組。
自然資源
寧州鎮風景秀麗、物華天寶,可謂“地表是金山,地下是寶藏”。
鎮域範圍內共有林地16.1萬畝,林木蓄存量20餘萬立方米;有桑園2000餘畝、茶園近3000畝、果園800餘畝;桃里片區四面青山環抱著5000餘畝無公害優質稻生產基地,桃里大米遠近聞名,是全縣有名的無公害大米生產基地,水稻面積5000餘畝;海拔1100多米、四季如春的眉毛山頂載著5000畝肥沃的土地,為奶牛、山羊養殖和藥材、雲霧茶種植提供了良好基地。地下現已探明的礦藏有金、鎢、釩、石煤、瓷土、石
灰石等10餘種,其中石煤含量達 10餘億噸、石灰石含量達 50餘億噸、瓷土可產 1100萬噸。
人口狀況
2009年常住戶4263戶,常住人口19000餘人。
政治體制
寧州鎮2014年在任領導有鎮黨委書記吳千金、鎮長余南生。
經濟概況
第一產業
區位得天獨厚的寧州鎮以發展城郊型經濟為主,郊區特色農業成效斐然,已形成了黃田村蔬菜、西茗村生豬、桃里片區生薑、吳都和湘竹村蠶桑等生產基地,特色農業和訂單農業呈現較好發展勢頭。
第二產業
工業經濟更是異軍突起,已設立蘆塘工業區、吳都工業區、勞動密集型產業園等產業園區,逐步形成礦產品深度加工、竹木加工業和服裝加工等主導產業,日益成為吸引工業投資的窪地和修水縣做強工業的主戰場。
社會事業
寧州鎮有寧州鎮中學一所。
交通運輸
寧州鎮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大廣高速、省道柯龍線相伴穿境而過,並因環抱修水縣城而成為武漢、深圳、南昌、九江等地進入修水縣城的門戶。
名勝古蹟
寧州鎮風景秀美迷人,逶迤安湘水清沏見底,神秘桃里盡顯原生態本色,宛如世外桃源。名勝古蹟主要有黃庭堅紀念館、桃里陳氏故居。
黃庭堅紀念館
黃庭堅紀念館為江西省十大名人紀念館之一,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修水縣城(義寧鎮)城南,為紀念黃庭堅而建。館址南山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為黃庭堅少時讀書遊憩之地。素有“七百里修江第一山”之美譽。已故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書法家趙朴初先生題寫館名。
桃里陳氏故居
桃里現保存有兩棟並列的建於清朝的陳寶箴、陳三立父子故居。陳家大屋為兩棟相連的磚木結構,右邊是一棟老屋,建於清乾隆時期,一進兩重,面闊三間。天井兩側廂房為客廳、官廳,上下堂前廳房為臥室、書房,陳寶箴曾居住上廳房內,陳三立生於此。左邊一棟是新屋,建於清光緒年間。陳氏故居已別列為國家級保護單位。
著名人物
寧州鎮也是一個才子之鄉,古有“五里三個舉,七里兩翰林”之稱,近代更是名人迭出,湧現出了北宋著名文學家黃庭堅、清末禁菸名宦湖南巡撫陳寶箴、維新“四公子”陳三立、近代著名畫家陳衡恪、歷史學家陳寅恪等一門五傑,位於桃里竹塅的義寧陳氏故居因此而引得無數後人前往瞻仰、探尋。
黃庭堅
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義寧鎮南山崖(今黃庭堅紀念館)為黃庭堅少時棲游讀書處。
發展前景
寧州鎮自成立以來,鎮黨委、政府堅持以縣委十五屆十次全會和縣三乾會議精神為指導,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緊扣“強黨建、夯基礎,保增長、提效能,惠民生、促和諧”的工作思路,突出“穩桑、擴菜、強茶”、“主攻工業園區、做大財政總量”和“全力以赴抓項目、一心一意謀發展”三大工作重點,全面實施“生態農業立鎮、工業商貿強鎮、休閒旅遊興鎮”的發展戰略,積極打造“基層黨建先進鎮、工業商貿示範鎮、生態農業特色鎮、和諧穩定平安鎮”。全面完成年初指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呈現政通人和、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