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發展
![寧夏醫科大學](/img/3/ec8/nBnauM3XzEDO2EjM0MjN0QTN5QTM5YDMwIjMxADMwAzMxAzLzYzLz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1962年10月,原寧夏醫學院、農學院、師範學院合併成立寧夏大學,寧夏醫學院改稱寧夏大學醫學系。
1972年5月,上海鐵道醫學院遷至銀川,與寧夏大學醫學系合併,重建寧夏醫學院。
1980年3月,國務院批准寧夏醫學院學生規模為1200人,包括研究生、本科生、進修生和預科生,寧夏醫學院首次招收研究生。
2002年11月,寧夏醫學院、寧夏衛生學校、寧夏護士學校合併成立新寧夏醫學院。
2006年10月,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
2007年9月,學校新校區正式投入使用。
2008年9月,建校50周年之際,學校更名為寧夏醫科大學。
2010年2月,寧夏醫科大學獲批成為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2010年4月,學校榮獲首批“全國50所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榮譽稱號。
2011年3月,教育部批准將山東大學與學校納入“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畫”,建立“對口支援”合作夥伴關係。
2016年,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國家衛生計生委、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共建寧夏醫科大學的意見》,標誌著寧夏醫科大學成功獲批為國家衛生計生委、教育部和自治區政府共建的地方醫科大學,正式躋身“省委部共建”高校行列。
辦學條件
院系機構
2016年9月,學校設有臨床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口腔醫學院、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中醫學院(回醫學院)、護理學院(高等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藥學院、理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部)、體育部、外國語教學部等13個教學機構,12個教輔科研機構。建成了較為完善的大學醫院系統,有13所附屬醫院(直屬附屬醫院2所,直屬附屬專科醫院3所),16所教學醫院,90餘所實習醫院和實踐教學基地。
師資力量
2016年9月學校教職員工及醫護人員7400人(含直屬醫院),其中專任教師862人,副高職稱以上的658人。教師中有雙聘院士1人,研究生導師522名(其中博士生導師25名)。教師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43人(含已退休人員),享受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人員24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二、三層次人選13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人,自治區“313”人才33人,入選自治區“海外高層次人才百人計畫”8人,入選自治區國內引才“312”計畫6人,教育部新世紀創新人才支持計畫4人,自治區級教學名師7人。
學科建設
2013年,學校擁有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3個專業學位點,並承擔著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研究生教育改革試點項目。有中醫溫病學、中醫脾胃病學、中醫心病學、中醫肝膽病學、中醫診斷學、推拿學、回醫學、回藥學等8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等9個自治區級重點學科。
2016年,臨床醫學學科進入世界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ESI)排名前1%,實現了寧夏區高校ESI排名“零”的突破。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一級碩士學科: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生物學、中醫學、公共管理學和護理學。
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
自治區重點學科:回醫藥學、神經病學、心血管病學、骨外科學、呼吸內科學、醫學遺傳學、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病理學和病理生理學。
教學建設
建設成果
2013年,學校有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醫學影像學、麻醉學、預防醫學、中醫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護理學、藥學、中藥學、醫學檢驗、公共事業管理、市場行銷、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生物技術等17個本科專業,有臨床醫學、中醫學、預防醫學、護理學、藥學等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自治區級特色優勢專業。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自治區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自治區級精品課程31門,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臨床前基礎醫學綜合實驗課程教學團隊)。
教師主持的各類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300餘項;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省(部)級18項。由學生主持的大學生創新實驗等項目160項,參與學生1000人次,共獲得自治區級特等獎3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7項;在近幾屆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有1件作品榮獲全國二等獎、5件作品榮獲全國三等獎。學校連續4次被評為全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是首批“全國50所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寧夏醫科大學自治區級“質量工程”項目名單
類別 | 項目名稱 | 部門 | 年度 | 項目名稱 | 部門 | 年度 |
重點建設專業(2個) | 醫學影像學 | 臨床醫學院 | 2013 | 麻醉學 | 臨床醫學院 | 2013 |
特色專業建設 | 臨床醫學 | 臨床醫學院 | 2008 | 醫學影像學 | 臨床醫學院 | 2011 |
中醫學院 | 2008 | 口腔學 | 口腔醫學院 | 2012 | ||
預防醫學 | 公共衛生學院 | 2009 | 中藥學 | 藥學院 | 2012 | |
護理學 | 護理學院 | 2009 | 麻醉學 | 臨床醫學院 | 2012 | |
醫學檢驗 | 檢驗學院 | 2011 | ||||
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7項) | 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基礎醫學院 | 2006 | |||
臨床技能培訓教學示範中心 | 臨床醫學院 | 2006 | ||||
預防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公共衛生學院 | 2006 | ||||
護理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護理學院 | 2006 | ||||
醫學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理學院 | 2006 | ||||
外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臨床醫學院 | 2010 | ||||
藥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藥學院 | 2010 | ||||
教學團隊建設 (7支) | 醫學遺傳學與細胞生物學教學團隊 | 基礎醫學院 | 2008 | |||
臨床前基礎醫學綜合實驗課程教學團隊 | 基礎醫學院 | 2009 | ||||
人體解剖學教學團隊 | 基礎醫學院 | 2011 | ||||
外科學教學團隊 | 臨床醫學院 | 2011 | ||||
內科學教學團隊 | 臨床醫學院 | 2012 | ||||
病理學教學團隊 | 基礎醫學院 | 2012 | ||||
臨床免疫學與微生物學檢驗教學團隊 | 檢驗學院 | 2013 | ||||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3項) | 面向基層構建基礎與臨床早期銜接的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基礎醫學院 | 2009 | |||
適宜民族地區的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教務處 | 2011 | ||||
多學科滲透式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檢驗學院 | 2010 | ||||
精品課程建設 (31門) | 組織胚胎學 | 基礎醫學院 | 2005 | 病理解剖學 | 基礎醫學院 | 2005 |
醫學細胞生物學 | 基礎醫學院 | 2005 | 人體解剖學 | 基礎醫學院 | 2005 | |
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 | 基礎醫學院 | 2005 |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 人文社科部 | 2005 | |
病理生理學 | 基礎醫學院 | 2005 | 環境衛生學 | 公衛學院 | 2005 | |
婦產科學 | 臨床醫學院 | 2005 | 臨床醫學院 | 2005 | ||
衛生統計學 | 公共衛生學院 | 2006 | 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學 | 公共衛生學院 | 2006 | |
外科學 | 臨床醫學院 | 2006 | 診斷學 | 臨床醫學院 | 2006 | |
溫病學 | 中醫學院 | 2006 | 健康評估 | 護理學院 | 2006 | |
兒科護理學 | 護理學院 | 2007 | 生理學 | 基礎醫學院 | 2007 | |
口腔正畸學 | 口腔醫學院 | 2007 | 實驗外科學 | 臨床醫學院 | 2008 | |
藥理學 | 基礎醫學院 | 2008 | 急救護理學 | 護理學院 | 2008 | |
內科學 | 臨床醫學院 | 2009 | 生物化學 | 基礎醫學院 | 2009 | |
臨床免疫學與檢驗 | 醫學檢驗學院 | 2009 | 臨床前基礎醫學綜合實驗課程 | 基礎醫學院 | 2010 | |
內科護理學 | 護理學院 | 2010 | 口腔內科學 | 口腔學院 | 2011 | |
針灸學 | 2012 | 臨床微生物血與檢驗 | 2012 | |||
機能學實驗 | 2012 | |||||
資源共享精品課程 (6門) | 口腔內科學 | 口腔醫學院 | 2011 | 機能實驗學 | 基礎醫學院 | 2012 |
針灸學 | 2012 | 藥理學 | 藥學院 | 2013 | ||
臨床微生物學與檢驗 | 檢驗學院 | 2012 | 急救護理學 | 護理學院 | 2013 | |
精品視頻公開課(2門) | 臨床基礎醫學綜合實驗 | 基礎學院 | 2012 | 兒科學 | 臨床醫學院 | 2012 |
優質公開課 (3門) | 人體解剖學 | 基礎醫學院 | 2012 | 實驗外科手術學 | 2012 | |
兒科護理學 | 護理學院 | 2012 | ||||
雙語教學示範課(2門) | 婦產科學 | 臨床醫學院 | 2011 | 醫學免疫學 | 基礎醫學院 | 2011 |
寧夏醫科大學2006-2013年度教改項目名單
姓名 | 項目名稱 | 部門 | 年度 |
臨床前基礎醫學實驗課程改革的研究 | 基礎醫學院 | 2007 | |
張建中 | 醫學生素質教育模式的研究 | 教務處 | 2007 |
劉志宏 | 非預防醫學專業全科醫學教學模式的研究 | 教務處 | 2007 |
宋琦如 | 預防醫學實驗課程設定的研究 | 公衛學院 | 2007 |
張建中 | 適宜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精醫術、尚醫德、強素質”醫學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 教務處 | 2009 |
李昭宇 | 雙環螺鏇式臨床教學改革模式的探討 | 臨床學院 | 2009 |
霍正浩 | 適宜寧夏地區農村及社區的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 教務處 | 2010 |
楊怡 | 基礎與臨床雙向滲透的教學改革研究 | 基礎醫學院 | 2010 |
馬競先 | 面向虛擬項目的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培養模式研究 | 理學院 | 2010 |
梁岩 | 中醫診斷學臨床技能實訓模式的探索及構建 | 中醫學院 | 2010 |
田淑卿 | 創新性人文醫學素質模組化教育教學改革 | 人文社科部 | 2011 |
張立明 | 藥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 | 藥學院 | 2011 |
楊旭 | 寧夏醫科大學“質量工程項目”實施的後評估機制初探 | 教務處 | 2012 |
寧夏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留學生培養模式的構建研究與實踐 | 教務處 | 2012 | |
霍正浩 | 以“卓越醫生”計畫為契機,開啟寧夏醫科大學臨床醫學教育綜合改革新舉措 | 教務處 | 2012 |
徐濤 | 深化創新性人文醫學素質模組化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加強寧夏醫科大學非限定性選修課課程建設的理念構建與實踐 | 教務處 | 2012 |
張立明 | 中藥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與評估 | 藥學院 | 2012 |
李勝玲 | 小組合作性學習在臨床護理學教學中的套用研究 | 護理學院 | 2012 |
張艷麗 | 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創新性實驗課程體系的構建 | 基礎醫學院 | 2012 |
楊怡 | 民族地區套用型醫藥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 基礎醫學院 | 2012 |
潘麗華 | 臨床醫學病例庫的建立及套用 | 臨床醫學院 | 2012 |
朱建華 | 寧夏醫科大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訓練與提升實踐探索 | 人事處 | 2012 |
張琳 | 專題化模組教育在護生通用能力培養中的套用研究 | 護理學院 | 2012 |
雷晨 | 全科醫學生的後期臨床培養一體化模式建立 | 臨床醫學院 | 2012 |
馮天義 | 強化預防醫學專業實踐能力及綜合素質培養體系的改革與實踐 | 公衛學院 | 2012 |
王荒野 | 臨床專業腹腔鏡規範化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 | 臨床醫學院 | 2012 |
訾秀娟 | 寧夏醫科大學臨床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實踐探索 | 臨床醫學院 | 2012 |
鄧璐璐 | Sandwich教學法在兒科見習課中的套用 | 臨床醫學院 | 2013 |
寧夏醫科大學課程評價體系的建立及實踐 | 教務處 | 2013 | |
劉旭寧 | 寧夏醫科大學素質拓展課程體系的構建及評價 | 體育部 | 2013 |
張蓮香 | 一體化多層次局部解剖學實驗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 基礎醫學院 | 2013 |
各學院實驗教學平台
2013年,學校有10所附屬醫院(直屬附屬醫院2所,直屬專科醫院3所),有12所教學醫院,90餘所實習醫院和實踐教學基地,分布於寧夏各地市及北京、上海、重慶、山東、遼寧、內蒙古、陝西、甘肅、青海等省市區。其中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是寧夏最大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1995年醫院躋身全國500家大型醫院之列。
寧夏醫科大學實習基地、附屬/教學醫院一覽表直屬醫院 | 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臨床醫學院(三級甲等醫院) | 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心腦血管病醫院(三甲) |
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腫瘤醫院(三甲) | ||
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西區醫院、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胸科醫院(均在籌建中) | ||
寧夏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總醫院口腔醫院(三甲) | ||
寧夏醫科大學附屬回醫中醫院(三甲民族醫醫院)(院址位於吳忠市) | ||
非直屬附屬醫院 | 寧夏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三甲) | |
寧夏醫科大學附屬石嘴山市第一人民醫院(三乙) | ||
寧夏醫科大學附屬石嘴山市第二人民醫院(三乙) | ||
寧夏醫科大學附屬銀川市中醫醫院(三級中醫醫院) | ||
寧夏醫科大學附屬銀川市口腔醫院 | ||
寧夏醫科大學附屬吳忠市人民醫院 | ||
教學醫院及實習基地(部分) | 寧夏人民醫院、上海市浦東新區公立醫院、甘肅省人民醫院、蘭州軍區總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陝西省中醫醫院、西安醫學院附屬醫院等。 |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寧夏醫科大學](/img/3/412/nBnauM3XzEDN3UzM4MjN0QTN5QTM5YDMwIjMxADMwAzMxAzLzYzL2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學校各級各類科研項目立項總數達2300項,科研項目總經費達到2.15億元,較之“十一五”期間項目總數增長53.39%,項目總經費增長近2.7倍。高層次科研項目立項工作取得突破,獲得國家科技支撐項目2項,973前期預研項目3項。
在自治區表彰的2013-2015年度科技進步獎中,共獲獎33項,占全區的20.6%,其中一等獎4項,占比達40%。學校附屬醫院規模不斷擴大,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其中,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是寧夏規模最大、技術力量雄厚、醫療設備先進、專家人才薈萃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已發展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保健、考試培訓職能於一體,是寧夏及周邊省區區域性醫學中心。
設施條件
2013年,學校擁有科技部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2個,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2個,自治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自治區協同創新中心1個,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寧夏分中心。與義大利費拉拉大學合作成立了中國(寧夏)——義大利癲癇研究中心。寧夏醫學科學院士工作站、寧夏六盤山藥用資源與利用院士工作站、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生殖與遺傳重點實驗室、顱腦疾病重點實驗室。
科技部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寧夏顱腦疾病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生育力保持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回族醫藥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自治區第三批科技創新團隊:生殖與遺傳基礎及臨床研究創新團隊。
自治區協同創新中心:寧夏回醫藥協同創新中心。
學術資源
學報《寧夏醫科大學學報》是由寧夏醫科大學主辦/主管的綜合性醫藥學學術刊物,1979年創刊,自2010年6月由雙月刊變更為月刊,主要報導本校和本區生物醫學各專業以及相關學科的科研成果,並接受區外醫學科研的來稿,以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促進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為辦刊宗旨。設有回醫藥學、論著、經驗交流、臨床護理、綜述、病例報導等欄目,其中回醫藥學為本刊的特色欄目。
《寧夏醫科大學學報》現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中文期刊全文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收錄期刊,《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CMCC)》收錄期刊,《中文電子期刊服務(CEPS)資料庫》收錄期刊和中華首席醫學網收錄期刊,寧夏回族自治區衛生類核心期刊。
館藏數字資源
寧夏醫科大學圖書館數字資源一覽表
語種 | 文獻類型 | 資料庫名稱 | 收錄情況 |
中文 | 期刊 | 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 | 1994-今,7700種期刊,部分回溯至創刊起,3500萬篇。(截止2012-10) |
萬方數據——醫藥期刊全文資料庫 | 醫藥期刊全文資料庫收錄1998年的中國醫藥科技核心期刊及部分其它期刊。 | ||
萬方數據——中華醫學會期刊資料庫 | 中華醫學會期刊資料庫收錄1998年至今的中華醫學會系列期刊,期刊總量124種。 | ||
學位 | 中國知網——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 18萬多篇(截止2012-10) | |
中國知網——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 150萬多篇(截止2012-10) | ||
萬方數據——中國醫藥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 274271篇醫藥衛生類學位論文(2011-4) | ||
會議 | 中國知網——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資料庫 | 1999-今,已收錄出版1.2萬國內重要會議投稿的論文,累積文獻總量140萬篇。 | |
報紙 | 中國知網——中國重要報紙全文資料庫 | 收錄2000年國內公開發行的500重要報紙。 | |
電子 | 超星數字圖書 | 36萬種電子圖書 | |
其他 | 萬方視頻 | 1000餘部醫學視頻 | |
起點自助考試系統 | |||
外文 | 期刊 | Springer-link資料庫 | 448種期刊 |
BMJ英國醫學雜誌 | 28種期刊 | ||
EBSCO資料庫——MEDLINE with Full Text | 1400種期刊 | ||
EBSCO資料庫——Alt HealthWatch: HOST | 180種期刊 | ||
電子 | Karger醫學外文電子圖書 | 478種醫學類電子書 | |
美星外文數字圖書 | 5000種社會科學圖書 | ||
維思博文外文電子圖書 | 3.3萬冊 | ||
圖片 | EBSCO資料庫——Scientific & Medical ART Imagebase | 包含醫學的圖例、動畫、以及互動的多媒體,它包括了24個人體系統及區域和20個醫學領域 | |
循證醫學資料庫 | BMJ——Best Practice循證醫學資料庫 | 以個體疾病為單位,涵蓋基礎、預防、診斷、治療和隨訪等內容,收錄上千種的臨床疾病和上萬種的診斷方法等 | |
EBSCO資料庫——DynaMed循證醫學資料庫 | 套用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及其它實證醫學相關文獻,每日更新共收錄逾2000項主題 |
現任領導
校園文化
學校標識
![寧夏醫科大學](/img/3/6bb/nBnauM3X3IzM2QDMyQjN0QTN5QTM5YDMwIjMxADMwAzMxAzL0Y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篤學精術,修德濟人。
“篤學”:專心致志、求真務實地學習廣博的知識。
“精術”:術業有專攻,對專業技能達到精益求精。
“修德”: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養成良好的職業操守,追求美好的職業境界。
“濟人”:渡化人、引導人、培育人、塑造人,用高明的醫術和優秀的品德使世人受益。
校風
尚德博學、慎思篤行、求真務實、勵志創新。
釋義:
尚德博學———立德為先、德才兼備,廣覽博取、全面發展;
慎思篤行———縝密思考、勇於探索,執著追求、忠實踐行;
求真務實———實事求是、崇尚真理,勤勉踏實、敬業務實;
勵志創新———堅定理想、志存高遠,開拓進取、自主創新。
校徽
校徽圖案主體採用草書“寧”和“醫科大學”拼音第一個字母“y”抽象變化而成展翅飛翔的和平鴿圖形。白色和平鴿是白衣天使的象徵,又蘊含銳意進取、勇於創新的時代精神,寓意寧夏醫科大學不斷追求,快速發展。圖案整體還構成一個“人”形,體現堅持“以人為本”、“育人為先”的現代教育理念,寓意莘莘學子健康成長,展翅高飛。校徽整體採用白藍兩種顏色,白色象徵神聖醫學殿堂和白衣天使,藍色象徵理性、科學、進取。
社團活動
2013年5月,學校建有志願服務基地36個,各種志願者分會、社團23個,小分隊131個,正式註冊的志願者人數占全校師生的90%以上。“青春寧醫社區行”、“抵制愛滋關愛人生”、“口腔健康銀川行”、“敬老愛老周周行”、“大手拉小手、關愛留守兒童”等志願服務活動。學校地址
A.寧夏醫科大學新校區地址:寧夏銀川市興慶區勝利街1160。
B.寧夏醫科大學雙怡校區
地址:寧夏銀川市興慶區勝利街69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