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養魚技術模式

②成魚養殖:魚種規格100~150克/尾,密度1500~3000尾/畝;套養:鱅魚規格50克/尾,密度100尾/畝;武昌魚規格50克/尾,密度100尾/畝。 7.主養羅非魚:放養溫室越冬魚種,規格25克以上,密度1500~2000尾/畝,套養鱅魚規格100克/尾,密度100尾/畝。 8.主養斑點叉尾:斑點叉尾規格50克/尾,密度1500尾/畝;鰱魚規格100克/尾,密度200尾/畝;鱅魚規格100克/尾,密度50尾/畝。

夏花階段開始可投餵配合飼料。夏花魚種池面積1~3畝,水深1.0~2.0米,池深2.5米;成魚池面積5~20畝,水深1.5~2.5米,池深3 米。要求漁池為東西走向的長方形,池邊無叢生的雜草,進排水方便,池塘底部平坦,淤泥不超過20厘米。

設備條件:魚種池配1.5kw增氧機1台,成魚池配3kw增氧機1~3台,自動投餌機1~3台,電力有保障,最好自備發電機,排灌設備齊全。

(一)種類主養的吃食性魚類有建鯉、黃河鯉、異育銀鯽、彭澤鯽、湘雲鯽、草魚、羅非魚、斑點叉尾、武昌魚等等。

(二)放養要求1.吃食性魚類和濾食性魚類放養比例為80∶20,鰱魚和鱅魚的比例為4∶1。在經常發生綠藻或藍藻大量繁殖容易水質變壞的池塘中可放養羅非魚調節水質。

2.只以一種或兩種魚類為主養品種,套養品種不能影響主養品種攝食和生長,如:鯽魚池中不能套養鯉魚和草魚。

3.放養夏花魚種時是馴化魚攝食飼料的最好階段,從夏花魚種投餵配合飼料可以降低魚種成本。

(三)參考放養模式

1.主養鯉魚

①夏花放養,鯉魚種規格2~10克/尾,密度5000~15000尾/畝,6月再套養規格為100~200克/尾的鰱魚和鱅魚分別300尾/畝、50尾/畝。

②夏花直接養成魚,6月放養規格10克/尾的鯉魚,密度800~1500尾/畝;套養:鰱魚規格150克/尾,密度250尾/畝;鱅魚規格200克/尾,密度50尾/畝。投飼高檔鯉魚專用料,在國慶節前鯉魚可達750克/尾以上。

③成魚養殖,鯉魚種規格100克/ 尾,密度1500~3000尾/畝;套養:鰱魚規格150克/尾,密度200尾/畝,鱅魚規格200克/尾,密度50尾/畝;草魚規格50克/尾,密度 50~80尾/畝;鯽魚或武昌魚規格25克/尾,密度150尾/畝。

2.主養鯽魚

選擇優良品種如湘雲鯽將增大魚的出池規格,提高銷售價格。

①夏花放養,鯽魚種規格2克/尾,密度8000~20000尾/畝,儘量減少鰱魚、鱅魚的套養比例。

②成魚養殖:魚種規格100~150克/尾,密度1500~3000尾/畝;套養:鱅魚規格50克/尾,密度100尾/畝;武昌魚規格50克/尾,密度100尾/畝。鯽魚密度不超過1800尾/畝,出池規格在350克/尾以上。
3.主養草魚

夏花放養前浸泡天然植物提取物免疫增強劑海珍寶,防制赤皮、爛鰓、腸炎等疾病,經過免疫處理可減少發病率。在飼養過程中,適當投餵青飼料,進一步降低成本。

①夏花放養:草魚規格2~5克/尾,密度3000~5000尾/畝,鯉魚規格25克/尾,密度50尾/畝;羅非魚規格50克/尾,密度100尾/畝;鰱魚規格150克/尾,密度200尾/畝;鱅魚規格200克/尾,密度50尾/畝。

②成魚養殖:草魚規格100~150克/尾,密度500~1200尾/畝;鯉魚規格100克/尾,密度300尾/畝;鰱魚規格100克/尾,密度 250尾/畝;鱅魚規格200克/尾,密度50尾/畝,鯰魚或烏魚規格50克/尾以下,密度10尾/畝。

4.主養武昌魚:最好選擇品種為團頭魴。飼餵中,適當投餵青飼料。

①夏花放養密度:武昌魚規格2克/尾,密度10000~15000尾/畝;鰱魚規格5克/尾,密度1000尾/畝;鱅魚規格50克/尾,密度100尾/畝;鯽魚或羅非魚規格10克/畝,密度100尾/畝。

②成魚養殖:武昌魚規格100克/尾,密度800~1500尾/畝;鰱魚規格150克/畝,密度200尾/畝,鱅魚規格200克/尾,密度50尾/畝;鯽魚或羅非魚規格50克/畝,密度250尾/畝。

5.主養淡水白鯧

淡水白鯧不能自然越冬,當年魚種必須養成。淡水白鯧規格5厘米以上,密度1000~1200尾/畝;鯉魚規格50克/尾,密度 200尾/畝;鯽魚規格100克/尾,密度100尾/畝;鰱魚規格100克/尾,密度200尾/畝;鱅魚規格150克/畝,密度50尾/畝。

6.主養鬍子鯰

鬍子鯰不能自然越冬,投放溫室越冬魚種5~25克/尾,密度3000-5000尾/畝。

7.主養羅非魚:放養溫室越冬魚種,規格25克以上,密度1500~2000尾/畝,套養鱅魚規格100克/尾,密度100尾/畝。

8.主養斑點叉尾:斑點叉尾規格50克/尾,密度1500尾/畝;鰱魚規格100克/尾,密度200尾/畝;鱅魚規格100克/尾,密度50尾/畝。
(四)注意事項飼料養魚完全是適應市場行情的養殖技術,上面的模式只能作參考。養殖戶必須根據市場行情、養殖條件、苗種來源、出塘時間等綜合因素決定放養品種、規格和密度。

(本文已被瀏覽 579 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