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本書將語文課本內外的全部知識(基礎知識)進行分類歸納,用專題形式出現,力爭讓它起到既是一本工具書又是一本複習用書的獨特的多功能作用。本書與一般同類書結構不同的是:一、各章所介紹闡釋的知識相對獨立;二、在介紹闡釋有關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有關知識時,一般以中考、高考大綱(也包括高等學歷自學考)為準,兼作一些深層次的介紹;三、有些章節所介紹闡釋的知識內容涉及大學教材中的一些知識範疇,意為開拓讀者的視野與豐富讀者的知識領域而撰寫;四、關於文學常識的介紹闡釋。本書分上下兩編。上編是語文知識篇,包括漢語拼音知識、漢字知識、標點符號知識、辭彙知識、邏輯常識、文體知識、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古文閱讀常識、現代文閱讀常識與方法以及中外文學常識。下編是掌握運用篇,包括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與運用、現代文閱讀理解的掌握與運用、文言文閱讀理解的掌握與運用、寫作知識的掌握與運用以及中、高考語文知識試題與解答。本書在編寫體例上有所更新:各章所介紹闡釋的知識相對獨立;在介紹闡釋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的有關知識時,一般以中、高考大綱為準,兼作一些深層次介紹;有關章節闡釋內容涉及大學教材中的一些知識範疇,意為開拓視野,豐富讀者的知識領域。本書適合於中等文化程度的讀者,既可作為參加各類中、高考、成人高考和自考讀者的複習用書,也可作為中等學校教師的教學參考和複習指導用書,甚至可以直接作為教案使用。作品目錄
目錄序
上編 語文知識篇
第一章 漢語拼音知識
一、音節?拼音?聲調
(一)音節
(二)拼音
(三)聲調
二、聲母?韻母?音變
(一)聲母
(二)韻母
(三)音變
三、“yw”用法
四、大寫字母?隔音符號
五、漢語拼音方案
(一)字母表
(二)聲母表
(三)韻母表
(四)聲調符號
(五)隔音符號
六、國語語音音節表
第二章 漢字知識
一、漢字的作用和性質
二、漢字的構造和形體
三、漢字的改革及其簡化
四、漢字的認識和書寫
五、漢字常識表
(一)漢字筆畫名稱表
(二)漢字筆順規則表
(三)漢字筆順例表
(四)漢字偏旁表
(五)漢字間架結構表
六、杜絕錯別字
(一)字形相近、字音不同的字
(二)字形相近、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
(三)字形不同、字音也不同的字
(四)字形不同、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
七、學查字、詞典
(一)字典、詞典
(二)學習使用字典和詞典
第三章 標點符號知識
一、標點符號作用和種類
二、標點符號用法表
(一)標號用法簡表
(二)占號用法簡表
三、靈活運用標點符號
(一)句號、問號、嘆號
(二)頓號、逗號、分號
(三)冒號
(四)引號
(五)省略號、括弧、破折號
(六)連線號
(七)書名號、間隔號、著重號
四、標點符號書寫位置
第四章 辭彙知識
一、詞?詞義
二、同義詞?反義詞?多義詞?同音詞
(一)同義詞
(二)反義詞
(三)多義詞
(四)同音詞
三、成語?諺語?歇後語
(一)成語
(二)諺語
(三)歇後語
四、詞語的感情色彩
五、詞語的語體色彩
第五章 邏輯常識
一、概念常識
(一)怎樣明確概念
(二)熟悉概念的種類與概念之間的關係
(三)明確概念的一般邏輯方法
二、判斷常識
(一)簡單判斷
(二)複合判斷
三、推理常識
(一)演繹推理
(二)歸納推理
(三)類比推理
四、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常識
(一)同一律
(二)矛盾律
(三)排中律
第六章 文體知識一小說
一、小說
二、散文
三、詩歌
四、戲劇
五 報告文學?紀實文學
六、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
七、雜文
八、中國古代文體常識
第七章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一、古代神話與朝代常識
二、官職常識
三、宗法常識
四、文史典籍常識
五、天文曆法常識
六、地理位置常識
七、封建科舉常識
八、音樂聲律常識
九、禮儀風俗常識
十、其他一般常識
第八章 古文閱讀常識
一、常見古今詞語異義
二、常見文言句式
(一)判斷句式
(二)疑問句式
(三)否定句式
(四)被動句式
(五)倒裝句式
(六)省略句式
(七)定語後置句式
(八)狀語後置句式
(九)賓語前置句式
三、常見文言虛詞(附:實詞活用)
(一)代詞
(二)介詞
(三)助詞
(四)嘆詞
(五)副詞
(六)連詞
四、常見文言通假字、古今字
附:上海市教材文言通假字表
五、古文翻譯一般方法
第九章 現代文閱讀常識與方法
一、記敘文閱讀
二、議論文閱讀
三、說明文閱讀
四、小說閱讀
五、散文閱讀
六、詩歌閱讀
七、戲劇閱讀
第十章 先秦兩漢文學常識
一、先秦兩漢文學史常識
二、作家與作品分析
(一)《詩經》
(二)屈原與《楚辭》
(三)孔子及弟子與作品《論語》
(四)莊子及後學與作品
(五)孟子與作品
(六)荀況與作品
(七)韓非與作品
(八)列禦寇與作品
(九)孫武與作品
(十)呂不韋與作品
(十一)左丘明與作品
(十二)劉向與作品
(十三)司馬遷與《史記》
(十四)賈誼與作品
(十五)劉安與作品
(十六)漢樂府詩
第十一章 魏晉南北朝文學常識
一、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常識
二、作家與作品分析
(一)曹操與作品
(二)陶潛與作品
(三)北朝民歌
(四)諸葛亮與作品
(五)吳均與作品
(六)范嘩與作品
(七)劉義慶與作品
(八)邯鄲淳與作品
第十二章 隋唐文學常識
一、隋唐文學史常識
二、作家與作品分析
(一)王勃與作品
(二)駱賓王與作品
(三)李白與作品
(四)杜甫與作品
(五)白居易與作品
(六)高適與作品
(七)岑參與作品
(八)王昌齡與作品
(九)王之煥與作品
(十)孟浩然與作品
(十一)王維與作品
(十二)張志和與作品
(十三)駕知章與作品
(十四)劉禹錫與作品
(十五)杜牧與作品
(十六)韓愈與作品
(十七)柳宗元與作品
(十八)李煜與作品
(十九)李賀與作品
(二十)李商隱與作品
第十三章 宋元文學常識
一、宋元文學史常識
二、作家與作品分析
(一)柳永與作品
(二)蘇軾與作品
(三)李清照與作品
(四)姜夔與作品
(五)辛棄疾與作品
(六)陸游與作品
(七)楊萬里與作品
(八)文天祥與作品
(九)范仲淹與作品
(十)王安石與作品
(十一)歐陽修與作品
(十二)沈括與作品
(十三)周敦頤與作品
(十四)司馬光與作品
(十五)蘇洵與作品
(十六)岳飛與作品
(十七)朱熹與作品
(十八)馬致遠與作品
(十九)張養浩與作品
(二十)王磐與作品
(二十一)睢景臣與作品
(二十二)關漢卿與作品
第十四章 明清文學常識
一、明清文學史常識
二、作家與作品分析
(一)宋濂與作品
(二)于謙與作品
(三)羅貫中與作品
(四)施耐庵與作品
(五)吳承恩與作品
(六)馮夢龍與作品
(七)歸有光與作品
(八)劉基與作品
(九)張溥與作品
(十)崔銑與作品
(十一)魏禧與作品
(十二)姚鼐與作品
(十三)方苞與作品
(十四)蒲松齡與作品
(十五)曹雪芹與作品
(十六)吳敬梓與作品
(十七)袁枚與作品
(十八)彭端淑與作品
(十九)洪亮吉與作品
(二十)劉開與作品
(二十一)李漁與作品
(二十二)紀昀與作品
(二十三)林嗣環與作品
(二十四)全祖望與作品
第十五章 近代文學常識
一、近代文學史常識
二、作家與作品分析
(一)李寶嘉與作品
(二)龔自珍與作品
(三)林覺民與作品
(四)梁啓超與作品
(五)孫中山與作品
(六)劉?與作品
第十六章 現代文學常識
一、現代文學史常識
二、作家與作品分析
(一)魯迅與作品
(二)郭沫若與作品
(三)茅盾與作品
(四)葉聖陶與作品
(五)巴金與作品
(六)朱自清與作品
(七)冰心與作品
(八)魯彥與作品
(九)老舍與作品
(十)曹禺與作品
(十一)郁達夫與作品
(十二)趙樹理與作品
(十三)孫犁與作品
(十四)丁玲與作品
(十五)賀敬之與作品
(二)中國現代作品
(三)外國作品
附錄三 高中文言文常見通假字
附錄四 高中文言文成語、典故
附錄五 名言佳句舉例
附錄六 語法複習表
(一)語素
(二)詞的構造
(三)詞類
(四)短語
(五)單句
(六)複句
(七)句群
附錄七 修辭複習提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