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西方“科學主義”把人視為物,“市場人格”把人視為經濟單元,在兩者的心目中“人”都是一個被統計、被運用、被控制的東西。一個“操縱者"的生活態度正是視“人"為“物”,它包含“欺騙、迷妄、控制、嘲諷’’四種特性。
他們不知不覺地變成了“操縱者”!他們迷失在外界的幻境裡!他們只是想征服,想表現,想取勝,想把一切做得頭頭是道,證明自己優秀。然而,他們同時忽略了自我。他們很少盡情享受工作和生活的樂趣。他們愈來愈煩躁,愈來愈:焦慮,愈來愈虛假!
這是人性的弱點。是每個人都可能有的悲哀。而一個能“自我實現的人",也就是一個具備“誠實、覺察、自由、信賴"等特性的人。
什麼叫“自我實現’’呢?
能自我實現的人,在時間的觀念上,是為此時此地而生活,過去和未來都只是現在的延伸,不必因過去而後悔或驕傲,也不會因現實的挫折而把一切寄希望於未來,縱、然外在世界複雜,人為的壓力令人厭惡,我們還是能保持“事在人為”、“有志者事竟成”的狀態。並且,即使我們面對許多不斷重複的平庸活動,也能以新鮮的眼光、創造的態度來解除重複又重複的無聊,突破不必要的限制。這表示我們不會墨守成規,我們知道價值的套用是有伸縮性的,同時,我們也能敏感到自己的需要和感覺,而以真實的情感與人建立親切的關係而又不虛偽造作、故弄玄虛。我們能超越對立,承認人與人之間難免有侵略、攻擊等本能的事實,而不刻意去否定去壓抑。自我實現的人會了解:人基本上是善惡兼具、陽剛陰柔並備,。而利己利他未必有衝突,工作與遊戲是可以相調和的,我們基本上相信:人性是建設多於破壞、助人多於利己,服務多於剝削的! 、
依這個標準看來,一個處處想要控制別人、把別人當“物,,,而不當“人”看待的操縱者。他們的人格是不平衡的、不健全的。。他們無法自立自主,他們永遠需要外在的支柱,否則便要崩潰。換言之,操縱者散發著濃厚的“失敗氣質"。
根據“溝通分析論”,每一個人的人格都由三部分組成“父母自我”代表責任感與主觀價值體系,關心別人,但有時會流於專制,“成人自我”,代表理性與邏輯分析能力,“兒童自我”代表原始的衝動,感情與欲望這三個自我狀態在一個人的性格中互相激盪,彼此爭奪這時,“成人自我”——也就是冷靜分析、判斷的能力——若過分遭到壓制,操縱者便誕生了。
一個操縱者如何發現自己的弱點、如何矯正自己的“失敗氣質”,本書有深入淺出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