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文光塔在富順縣東湖鄉同心村的同心山上,座東向西。有“富順文筍”之稱。
史記
縣誌載:晉葛仙翁煉丹於此,常有異人同煉,故名同心山,後建同心觀。宋邑人呂震、呂糙讀書其上,俱以文顯,山頂建塔9層,宛如玉筆指天,曰“文筆塔”。又記:明人就其頂平曠處為浮圖七級。清乾隆、道光年間補修,更名為“文光塔”,寓縣風之盛。塔身、塔基呈八邊形,須彌座,塔基條石建造,邊長2.5米,高1.83米。塔身磚石結構,七級樓閣式,層層上收,各層均開窗,八角攢尖寶珠頂,通高30米。座層弧形頂門,額刻知縣陳長墉題“文光塔”三字。門柱刻:“七級重光喜毓鍾英書台啟秀,三台上映看經文緯武天榜題名”,乃縣人進士張震撰書。題記為“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冬月。”
遊人可以繞實心柱盤鏇而上,登完113級踏道,即上頂層,縱目四觀,沱江如帶,天橋如虹,城廊雲煙,田野碧波,錦繡畫屏,盡收眼底。1982年7月,富順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文光塔在富順縣縣城東門外1公里的東湖鎮同心山頂,塔高38米,為7重樓閣式8楞形磚塔,塔剎為八角攢尖頂,造型挺拔秀俊,塔內有113級塔道盤鏇至頂,層面四方有窗,臨窗可遠眺。
塔下原有廟,廟前有清濁二池,常年水色不變。山腰有丹井,四時盈滿。山上處處竹木葳蕤,鬱鬱蔥蔥,風景秀麗。明朝年間,有人在此講學,盛極一時。到晚清,廟廢。民國時期,僅存鐵佛一尊。文革時還可拾級登頂,縣城清晰可見,文革後塔門封閉。如今,僅存文光塔與丹井,四周樹木已被砍伐盡矣。
“文光”為“文章興盛,光耀四方”之意,被視為富順縣的“文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