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原文
出守吾家侄①,殊方此日歡②。
自須游阮舍③,不是怕湖灘④。
樂助長歌逸⑤,杯饒旅思寬。
昔曾如意舞⑥,牽率強為看⑦。
注釋
【鶴注】永泰元年至忠州,逢杜使君而作。【顧注】忠州,古巴地,貞觀八年改臨州為忠州。地誌以巴蔓子及嚴顏皆忠烈,故名。
(上四過使君宅,下四歡宴之情。出守,為刺史。阮舍,比侄居。湖灘,近忠州。【顧注】長歌、旅思,皆公自言。宴時作樂,適助長歌逸興。而酒杯饒足,故覺旅思稍寬。王戎,王導之侄,常以鐵如意起舞,言使君昔為如意之舞,故今日仍牽引而相看也。)
①顏延之詩,“一麾乃出守。”②《吳越春秋》:“分州殊方。”③《晉書》:阮鹹與叔父籍,為竹林之遊。鹹與籍居道南、諸阮居道北,北阮富而南阮貧。④《峽程記》:四百五十灘、有清水、重峰、湖灘、漢灘。《一統志》:湖灘,在夔州府萬縣西六十里,其水甚險,春夏水泛,江面如湖。
⑤陸機詩:“長歌赴促節,哀響逐高徽。”⑥庾信詩:“山簡倒接,王戎如意舞。”周王褒詩:“未能扶畢卓,猶足舞王戎。”⑦《左傳》:“牽率老夫。”謝瞻《答靈運》侍:“牽率酬嘉藻。”
作者簡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天寶中期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後棄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拾遺、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三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他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大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