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城[隋唐長安宮城]

宮城[隋唐長安宮城]

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最初定都在漢長安城。當時的漢長安歷經長期戰亂,於是另建一座新城,名為“大興城”。李淵建立唐朝後,改大興為長安,此後進一步修建和完善。 唐長安城由外郭城、宮城、皇城3部分構成,總面積84多平方公里。是當時規模最大、最為繁華的國際都市。唐長安城的宮城,主要有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組成,亦稱“三大內”

歷史沿革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輝煌的時代,作為統治著唐朝的帝王,宮廷苑囿當然也是輝煌的.

唐代在長安有三個宮殿區,即太極宮、大明宮和興慶宮.這三個宮城不是同時建造的,也不是同時作為帝王生活的中心.

太極宮

太極宮興建於隋代,當時稱為大興宮.唐初的兩位皇帝主要居住在太極宮.大明宮原是一座避署用的宮殿,唐高宗中年因患風痹病害怕潮濕,便移住到涼爽乾燥的大明宮內,擴建後的大明宮從此成為唐帝王的主要居處.興慶宮的前身是唐玄宗即位以前的邸宅,唐玄宗即位後,將此地擴建,形成又一個宮殿區.興慶宮的規模不及太極宮、大明宮,但裝修極為華麗.玄宗時成為皇帝聽政與生活的中心.

安史之亂中,興慶宮遭到嚴重破壞.唐代後朝皇帝一般不居住在這裡.太極宮興建最早,被認定為正式的宮城.太極宮的正門為承天門,太極宮的前殿為太極殿.每逢元旦、冬至、大赦天下等重大節慶日及外國使臣來會,皇帝便登承天門主持盛典,其間設宴奏樂.太極殿是皇帝朝見群臣、處理政務的地方.

太極殿北門叫玄武門.玄武代表北方,按星象來說,玄武是由北方七個星宿組成的星象.在神話中,玄神是北方之神,是一種龜蛇合體的水神.唐代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李世民奪嫡事件——玄武門事變,就發生在這裡.

在唐代,皇宮的內外朝有了明確的區分.太極殿以北、包括兩儀殿在內的數十座宮殿構成內朝,是皇帝、太子、后妃們生活的地方.內朝又分為東西兩路,東路稱為東宮,是太子居住和讀書的地方.西路為掖庭宮,是皇帝與后妃們的居住處所.兩儀殿是內朝的主殿,居中軸線上,皇帝日常聽政也常在這裡進行,唐中葉以後,多在這裡舉辦帝、後的喪事.兩儀殿之北的甘露殿、神龍殿,是唐中期皇帝常住的宮殿.唐代皇帝的寢殿都叫做長生殿,取其吉祥意義.《長恨歌》中`七月七日長生殿',是皇帝在華清宮的寢殿.

太極宮內有三泓水池,即東海池、北海池、南海池,為帝王、后妃們泛舟之所.據史書上說,玄武門事件發生時,唐高祖李淵正在池中泛舟.可見唐太極宮的規模很大,在宮北部的海池內,竟然聽不到玄武門的動靜.

大明宮

大明宮 大明宮

大明宮在太極宮之東,所以又叫東內.大明宮原是太極宮後苑,靠近龍首山,較太極宮地勢為高.龍首山在渭水之濱折向東,山頭高二十丈,山尾部高六、七十丈.漢代未央宮踞龍首山折東高處,故未央宮高於長安城.唐大明宮又在未央宮之東,地基更高.

大明宮擴建後比太極宮規制更大,又依山而建,雄偉壯麗.大明宮的正殿含元殿,座落在三米高的台基上,整個殿高於平地四丈.遠遠望去,含元殿背倚藍天,高大雄渾,懾人心魄.皇帝在含元殿聽政,可俯視腳下的長安城.殿前有三條`龍尾道',是地面升入大殿的階梯.龍尾道分為三層,兩旁有青石扶欄,上層扶欄鏤刻螭頭圖案,中下層扶欄鏤刻蓮花圖案,這兩個水的象徵物是用來祛火的.

含元殿前有翔鸞、棲鳳二閣,閣前有鐘樓、鼓樓.每當朝會之時,上朝的百官在監察御史的監審下,立於鐘鼓樓下等候進入朝堂.朝會進行之際,監察御史和諫議大夫立於龍尾道上層扶欄兩側.

大明宮與其地基龍首山似乎構成一幅龍圖,龍首山為頭,含元殿座鎮尾腹,駕馭著巨龍,殿前的龍尾道,階梯麟麟,形似龍尾.

含元殿後的宣政殿,是皇帝日常朝見群臣、聽政的地方.宣政殿東西兩廊有門,東為日華門,西為月華門,門外是政府辦公機關和史館、書院.含元殿之後的紫宸殿,是皇帝的便殿.皇帝可以在便殿接見重要或親近的臣屬,辦理政務.在便殿辦公可以免去在宣政殿辦公的很多禮節.紫宸殿之後,為大片散落的宮殿群,皇帝可以隨意遊玩、居住.

大明宮中規模最大的宮殿是麟德殿,它由前、中、後三座殿宇組成,當時又稱為`三殿',面積相當於北京故宮太和殿的三倍.宮中盛大的宴會,多在麟德殿舉行.

大明宮內,中軸繞北部為太液池的所在.唐太液池與漢太液池同名,但一個在宮內,一個在城外.唐太液池供帝後蕩舟、賞月.池中有涼亭,池的周圍建有迴廊、殿宇,皇帝也經常在太液池大宴群臣.

興慶宮

興慶宮圖1 興慶宮圖1

興慶宮是唐都長安城三大宮殿區之一。位於唐長安東城春明門內北街。遺址在今鹹寧路北側,現在的興慶宮公園是它的一部分。

興慶宮自開元二年(714)九月初建,後經開元八年(720),新造勤政務本樓與花萼相輝樓;開元十四年(726),“取永嘉、勝業兩坊之半增廣之”;開元二十四年(736),“毀東市東北角,道政坊西北角,以廣花萼樓前”;天寶十年(751)四月二十一日,興慶宮“造交泰殿成”。興慶宮宮城,初築於開元二年(714),後在天寶十二年(753)十月十七日,又“和雇華陰、扶風、馮翊三郡丁匠,及京城人夫13500人,築興慶宮城,並起樓,四十九日畢。”等不斷擴建修葺,興慶宮成為長安城又一處大的宮殿區。據考古探測,西、北兩面城牆基寬約5米左右,東牆基寬約6米。南城牆有兩重,內側牆基寬5米,勤政務本樓即建在這一道城牆之上;外重牆相距20米,牆基寬3.5米左右。
整個宮城,東西寬1080米,南北長1250米,周長4660米,面積1.35平方公里,平面形制是一南北略長的縱長方形。興慶宮是長安城三大宮殿中面積最小的一處宮殿區,然而仍較明清北京故宮大近二倍。
興慶宮平面圖 興慶宮平面圖

興慶宮東、西、南、北四面共開八門。
東面為初陽門,位宮城東壁的南端。此門遺址東西16.5米,南北23.5米,面積387.8平方米。
西面偏北是興慶門,偏南是金明門,兩門上均有樓觀。金明門南距宮城南壁373米,遺址為20米的正方形,面積400平方米。
南面偏東是明義門,此門東距宮城東牆125米。偏西是通陽門,東距明義門520米,西距宮城西壁角345米。遺址東西41米,南北32米,面積1312平方米。
北面中為躍龍門、東為芳苑門、西為麗苑門。

興慶宮內有殿、樓、閣、亭、門等建築二三十所。其中勤政務本樓是興慶宮的主要殿樓之一,位於宮城西南隅的南牆處。始建於開元八年(720),後又經開元二十四年(736)、元和十四年(819)、太和三年(829)多次重修擴建。樓二層、南向,建在南面內側宮牆的中間,樓址呈長方形,東西寬26.5米,南北長19米,廣五間,進深三間,面積達500餘平方米。玄宗以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之意,取名為勤政務本樓。勤政務本樓遺址在今西安興慶宮公園內。
興慶池,位於興慶宮偏南的中部。據考古探測,興慶池東距宮東壁80米,西距宮西壁80米,南距宮南壁216米,北距瀛洲門124米。池東西915米,南北214米,東偏北9度,面積18.2萬平方米,是一個橢圓形大水池。

三大苑

唐朝三座宮城之外,又有三座大型苑囿,分別為西內苑、東內苑、禁苑.西內苑在太極宮之北,苑內有宮殿若干,其中弘義官是李世民為秦王時居住的地方,即位後改名為大安宮.貞觀四年,退居太上皇的高祖李淵搬遷到大安宮,貞觀九年,李淵病逝於大安宮之垂拱殿.東內苑在大明宮的東南角上.苑內殿有承暉殿、龍首殿,看樂殿、毬場亭子殿;院有靈符應聖院,唐僖宗崩於此處;池有龍首池,引龍首渠水注入,後又將池填平,改建為鞠場.坊有小兒坊、內教坊、御馬坊.

三苑之中,禁苑的規模最大.東、西兩苑只有方圓一兩里,而禁苑地處唐都長安西北部的大片地區,北枕渭水,向西包攬了漢長安城,南接宮城,周廻一百二十里.禁苑中有柳園、桃園、葡萄園、梨園,充滿生機.數十座閒雅的小亭散布於苑中,在各個景點附近建有宮殿,供帝後們設宴觀景並休息之用.在漢宮闕的遺址上,重建了著名的未央宮和數座亭台.禁苑中還飼養著多種禽獸,皇帝興之所至,便前來游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