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宣州試射中正鵠賦
聖人弦木為弧,剡木為矢。惟弧矢之用也,中正鵠而已矣。是謂武之經,禮之紀。故王者務以選諸侯,諸侯用而貢多士。將俾乎禮無秕稗,位有降殺。廣場辟而堵牆開,射夫同而鍾鼓誡。於以致國用,充歲貢。使技癢者出於群,藝成者推於眾。在乎矢不虛發,弓不再控。射繹志也,信念茲而在茲;鵠小鳥焉,取難中而能中。乃設五正,張三侯。葉吉日於清晝,順殺氣于素秋。禮事展,樂容修。既五善而斯備,將百中而是求。於是誠心內蘊,莊容外奮。升降揖讓,合君子之令儀;進退周旋,伸先王之彝訓。故禮舉而義得,且無聲而有聞。及夫觀者坌入,射者挺立。矢既挾,弓既執。抗大侯,佽決拾。指正則掌內必取,料鵠乃彀中所及。雕弧乍滿,當晝而明月彎彎;銀鏑急飛,不夜而流星熠熠。其一發也,(闕)若徹札;其再中也,(闕)雹如貫笠。玉霜降而弓力調,金風勁而弦聲急。愜群心而踴躍,駭眾目而翕習。若然者,安知不能空彎而雁驚,虛引而猿泣者也。矧乃正其色,溫如栗如;游於藝,匪疾匪徐。妙能曲盡,勇可賈餘。豈不以志正形直,心莊體舒。不出范兮,信得禮之大者;無失鵠也,豈反身而求諸。斯蓋弓矢合規,容止有儀。必氣盈而神王,寧心讋而力疲。則知善射者,在乎合禮合樂,不必乎飲羽;在乎和容和志,不必乎主皮。夫如是,則射之禮,射之義,雖百世而可知。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後遷下邽(今陝西臨渭區),一生經歷了代宗、德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七朝。
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進士,曾任過盩厔(今陝西周至縣)尉、左拾遺、左贊善大夫、江州司馬、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太子少傅等職。
自居易前期有熱情、有銳氣,是個同情人民,敢於反映民間疾苦、敢於揭露官場黑暗面的正直官吏和詩人。
他倡導了“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後期銳氣消失,稜角磨平,潛心佛事,以知足常樂,“獨善其身”自居。
自居易的詩歌以通俗淺顯著稱,今留有作品三千多首,他自己分之為諷喻詩、閒適詩、感傷詩、雜律詩四類,元稹編輯為“白氏長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