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堡小混沌

宣堡小餛飩的製作程式可分為:製成、制餡、包餡、下湯鍋、出鍋。

宣堡小餛飩

宣堡飛馬小餛飩以產於泰興市內宣堡鎮而得名,形成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相傳民國36年(1947年)宣堡鎮的趙鴻福,人稱趙鍋子,經營飲食小吃,經過多年反覆實踐,形成特色小吃。宣堡小餛飩具有皮薄餡嫩、味美湯鮮的特點,深受普通百姓和各階層人士的喜愛。其製作工序較為複雜,全為手工製作,分為擀皮、拌餡、做湯、捏包、下鍋。其中小餛飩的麵皮,薄似宣紙,幾近透明,可以用火柴點燃,堪稱一絕。20世紀60、70年代,在泰興飲服業組織的小餛飩技術大比武中,宣堡小餛飩多次榮獲一等獎。20世紀80年代後,許多客人都慕名前來品嘗,宣堡小餛飩名揚內外,頗為中外人士所稱道。

“銀杏之鄉”的泰興有“三寶”:一寶當首推“銀杏”了,二寶為“糖生薑絲”,三寶是“宣堡小餛飩”。宣堡小餛飩由於製作過程精細、考究,並以其湯鮮、味美、餡嫩、柔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食客,經久不衰。
宣堡小餛飩的製作程式可分為:製成、制餡、包餡、下湯鍋、出鍋。現一一介紹如下:

1.制皮:

選上好麵粉,加少量和適量水揉勻揉透,進行擀制,其過程中一定要用乾澱粉,邊撒乾澱粉邊擀制。直至將皮對著燈光能看到模糊的燈絲為好。後將皮改刀成5厘米見方的薄片。

2.制餡:

五花肉可用機械絞碎法或刀排碎法成茸後,加入生薑末、蔥末、糖、鹽、味素、醬油、攪拌均勻,口味以鹹鮮為好。同時,把必需的輔助調味料——油渣末(乃豬板油熬出後斬成的碎末)準備好,待用。

3.包餡:

左手托皮,右手用刮子挑入餡心,左手從小拇指開始依次把皮子向里靠攏。最後用右手以竹括子再把皮子向里靠一下,左手一攏即成。

4.下湯鍋:

水鍋上,燒開,把生餛飩倒入鍋內,勺子沿著鍋邊把餛飩攪動一下使之起身,後蓋上鍋蓋燜一會兒,至餛飩浮於水面,少淋一點冷水,氽一會兒。

5.出鍋:.

湯碗裡放入大油、醬油、味素、油渣末、蔥末,將水鍋里的湯沖入碗中,後用爪籬撈15至20隻餛飩於碗中,撒上胡椒粉,即可上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