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來源
系宜賓市農科所用自育的不育系宜香1A與自育恢復系宜恢3551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雜交稻組合。
特徵特性
該品種全生育期153.9天,比汕優63遲2.3天。株高118厘米左右,株形適中,劍葉挺直,葉色、葉鞘綠色,葉耳淺綠色,柱頭白色。分櫱力較強,畝有效穗16.34萬,穗層整齊,穗長26.0厘米,每穗著粒數162.2粒,結實率82.6%,乾粒重28.3克,穀粒淡黃色,粒形橢圓形,無芒,穎尖桿黃色。後期轉色好,易脫粒。品質測定:糙米率79.5%,精米率72.8%,整精米率64.2%,粒長6.2毫米,長寬比2.4,堊白粒率74%,堊白度15.5%,透明度2級,鹼消值6.2級,膠稠度72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3.3%,蛋白質含量7.6%。稻瘟病抗性鑑定:2003年葉瘟3、6、7級,頸瘟3、3、5級;2004年葉瘟3、4、5、5級,頸瘟5、5、5、5級。
產量表現
2003年參加四川省中秈遲熟高產B1組區試,平均畝產555.72公斤,比汕優63增產4.61%;2004年中秈遲熟高產A1組續試,平均畝產557.16公斤,比汕優63增產7.6%,兩年平均畝產566.25公斤,比汕優63增產6.23%。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54.12公斤,比汕優63增產7.57%.
栽培要點:
①適時播種,培育多櫱壯秧,秧齡30-40天;
②合理密植,每畝栽1.3-1.5萬穴為宜,每穴兩粒穀苗秧;
③合理施肥。重底早追,N、P、K配合施用,中等肥力田每畝施用底肥有機肥75公斤以上,尿素7.5公斤,磷肥40公斤,鉀肥7.5公斤;移栽秧返青後每畝施用促櫱肥尿素4公斤;抽穗前15-20天,畝施穗粒肥尿素3公斤,鉀肥5公斤;
④科學灌水。稻田要求前期淺水管理,中期夠穗苗曬田,後期濕潤管理到成熟;
⑤及時防治病蟲害。
種植區域
適宜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作為一季中稻種植。
2005年重慶審定,編號:渝審稻2005014
品審會已於2011年終止推廣
特徵特性:該組合全生育期159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長3.6天。屬中遲熟雜交水稻,株高118.2厘米。畝有效穗數15.6萬穗,穗長26.0厘米,穗平著粒數184.8粒,穗平實粒數152.5粒,結實率82.7%,千粒重27.7克。
經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糙米80.3%,精米率72.1%,整精米率39.8%,粒長6.0mm,長寬比2.5,堊白粒率78%,堊白度25.9%,透明度2級,鹼消值5.5級,膠稠度80mm,直鏈澱粉含量23.4%,蛋白質7.9%,為普通稻。
經涪陵區農科所檢測鑑定,葉瘟6級,感葉瘟,頸瘟9級,高感穗頸瘟。抗性與對照汕優63相當。
產量表現:2003年參加重慶市雜交水稻普通稻B組區試,平均畝產527.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3.8%,8個試點6增2減,居第4位;2004年參加重慶市雜交水稻普通稻A組試驗,平均畝產568.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5%,8個試點全部增產,居第4位;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48.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7%。2004年參加重慶市雜交水稻普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5.4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1%,居第4位;6個試點全部增產。
栽培技術要點:適時播種,培育壯秧:按各地正常播種期適時早播,稀播培育壯秧,畝播種10-15kg,採用地膜育秧、水稻旱育秧或拋秧,中苗早栽,秧齡25-35天。移栽規格:畝栽1.2-1.5萬窩,中等肥力田移栽規格為30×13.3cm或(46.7+20)×16.7cm。施肥技術:中等肥力田,底肥畝用有機肥500kg以上,尿素5kg,磷肥40kg,鉀肥5kg,分櫱肥於返青後畝用尿素3kg;孕穗肥於抽穗前35天畝用尿素3kg,鉀肥5kg;穗粒肥於抽穗前7天畝用尿素2kg。及時防治病蟲害:根據觀察和當地植保站病蟲預報,稻瘟病、稻螟、稻飛虱、紋枯病等應及時、有效的防治。前期淺水栽秧,後期斷水不宜過早。
審定意見:經審核,符合品種審定條件,通過審定。並要求種子包衣、加強稻瘟病防治,適宜我市海拔800米以下稻瘟病非常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