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特性
鄂柑2號是宜都蜜柑的主栽品種,是屬寬皮柑桔品種。樹勢較強,樹形較開張,葉片較大,萌芽率強,成枝力中等,新梢柔軟。花芽分化能力強,一般為單花,以有葉花坐果為主。主要結果母枝為春梢和早秋梢,以春梢結果較好。單性結實,果實無核,高扁圓形,單果重125.0克左右,大小較均勻,皮薄,可食率高,中心柱較充實。9月下旬開始著色,10月上旬成熟,剛著色時果皮桔黃有光澤,完熟時果皮桔紅色。抗寒性與龜井溫州蜜柑相似,適應性較強。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測試中心測定,維生素C含量239毫克/千克,可溶性固形物10.7%,可滴定酸0.88%,總糖6.80%。風味濃郁,爽口化渣。1984~2003年在宜昌、老河口等地試驗、試種,一般新建園三年開始試果,四年株產可達10公斤,六年後進入盛果期,一般畝產3000公斤。2004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認)定,品種審定編號為鄂審果2004001。產地環境
宜都市地處長江中游近三峽出口、鄂西南部,處於江漢平原向鄂西山區的過渡地帶。版圖面積1357平方公里。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是一個丘陵起伏的半山區。東部丘陵,海拔在50-250米,沿長江及清江出口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中部丘陵、沖溝與崗地交錯,但坡度較緩,形成平畈,是該市糧油和農特產品的主要產地。該市位於北緯30°06′—30°36′,東經111°06′—111°36′,季風明顯,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嚴冬酷暑時間短等特點。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657.7小時。全市年平均氣溫為16.7℃,日極端最高氣溫為40.8℃,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3.8℃。春季氣溫變幅較大,夏季晴熱酷暑,秋季氣溫下降迅速,冬季嚴冬短暫。80%的年份1月份平均氣溫高於4℃,為柑桔、茶葉、油桐等作物安全越冬提供了保障。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235.4mm,最多年降雨量為1869.0mm,最少年降雨量為757.2mm。在作物生長季節(4至10月)全市各地雨量超過1000mm占80%以上,能滿足作物正常生長需要,極適合柑橘的生產發展,是中國柑橘區劃中寬皮柑橘最適宜區。歷史淵源
宜都蜜柑栽培歷史悠久:公元450年,在盛弘所著《荊州記》一書中就有關於“宜都甘”的記載。悠久的栽培歷史,讓無數的文人騷客紛紛揮毫潑墨,也吸引了眾多的專家學者索古論今。“春日清江岸,千柑二頃園。青雲羞葉密,白雪避花繁。結子隨邊使,開筒近至尊。後於桃李熟,終於獻金門。”這首《橫磧柑園》,是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在遊覽宜都橫磧橘園風光時即興而作的詩篇。詩中所提到的“橫磧”,就在宜都市陸城花廟堤附近。在清代,身為宜都縣令的彭穎也寫下了“十里黃柑茂,何如八百桑”的佳句。生產情況
截止2008年,宜都市水果總面積達到29.2萬畝,其中柑橘28.7萬畝(掛果面積17萬畝),總產量35萬噸,其中柑橘34.7萬噸。2008年全市柑橘平均單產達到2040公斤/畝,全市人均占有柑橘總量達到0.88噸,2008年水果總產值4.1億元,占種植業總產值的40%以上,柑橘系列加工產值達到15億元。截止2008年,宜都有大型柑橘苗木繁育場5家,其中位於枝城鎮大堰堤村的湖北省果樹良種苗木繁育場,是中南地區最大的國家級果樹良種苗木繁育基地。總面積1900畝。另外,宜都市具有20多年柑橘容器育苗的經驗和500多人的專業嫁接隊伍,區位優勢獨特,交通便利,氣候適宜,有規模化育苗的土地條件和隔離設施。
截止2008年,全市共有產後商品化處理企業90家,有生產線95條,年加工能力70萬噸。擁有省級龍頭企業5家,定單面積40萬畝,基本形成鄂西南最大的柑橘初加工銷售集散中心。桔瓣罐頭加工企業達到4家,年加工能力5萬噸。另外,有占地2000㎡的通風貯藏庫1家,一次容量2000噸。還有製造水果商品化處理生產線的企業2家,可年生產各類型號水果商品化處理生產線300多條。全市還有柑橘生產合作社21家,在柑橘產、供、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進了全市柑橘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