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埠小馬燈

定埠小馬燈是民眾組織興起的一項活動,春節期間在廣場表演,具有較強的觀賞性。 “擺陣”、“擺字”是跳小馬燈的主要特色。 定埠小馬燈由紀念當地名人呂盛而興起的,對研究當地的民俗文化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簡介

在明代,椏溪有位朝廷副使呂盛在雲南為官,騎一匹千里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來回於雲南和椏溪定埠之間,家鄉人民為懷念他做官勤政,興小馬燈紀念他。燈會一般從正月初一開始出場、十八罷燈。由年齡在十二三歲的小孩表演。人物有前、後馬夫各一名,有關公、張飛、劉備、趙雲、岳飛、岳雲、楊再興、王貴、金兀朮、金太子、哈密刺(軍師)12員騎馬戰將,每將後面有搭伴(夫人 )一名,二名金韃子隨後,共28人。戰將的馬是篾扎紙糊,由馬頭馬尾組成,分別綁在人物的腹前腹後。戰將手舞馬鞭,踩著鑼鼓點子舞蹈。搭伴(夫人)一名,手持三角彩旗一面,側腰舞動。上一世紀中葉,已作為當地中國小文體活動內容。

人文歷史

定埠小馬燈是民眾組織興起的一項活動,春節期間在廣場表演,具有較強的觀賞性。它的最大特點是人小、馬小、道具小,討人喜愛。跳小馬燈分廣場舞蹈和進家朝拜二種形式。“擺陣”、“擺字”是跳小馬燈的主要特色。表演小馬燈,從出場到收場分為九陣,即“長蛇陣”、“烏鴉翻飛陣”、“太字陣”、“琵琶陣”、“梅花陣”、“六角陣”、“金鎖陣”、“雙龍出水陣”、“虎尾陣”。 “太字陣”主要是演員跳擺出“天下太平”四字。 定埠小馬燈由紀念當地名人呂盛而興起的,對研究當地的民俗文化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對馬的製作採用誇張的手段,馬頭比真馬小,馬頸較短,戲劇人物小巧玲瓏,配打擊樂產生強烈的音響效果,這些都充分體現了民間文化藝術的特點。 近年來,當地人民政府重視定埠小馬燈的保護工作,對現有藝人進行排查,收集、整理了小馬燈“九陣圖”、16個臉譜等相關資料,組建了小馬燈表演隊伍。同時,把該項目納入當地中國小文體活動課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