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簡介
全村國土面積,,年平均氣溫13.8 ℃,年降水量120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水稻、小麥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3080畝,人均耕地0.96畝,林地5188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33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19.8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烤菸、油菜、養殖為主。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2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6萬元,占總收入的5.72%;畜牧業收入0.65萬元,占總收入的0.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3頭);第二、三產業收入242萬元,占總收入的38.47%;工資性收入94萬元,占總收入的14.94%。農民人均收入4500元,農民收入以房屋出租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1人(占勞動力的73.81%)。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第三產業。 發展住宿、餐飲為龍頭,以水廠為重點的二、三廠業、發展畜牧業來增加農民收入。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04戶,共鄉村人口1397人,其中男性782人,女性615人。其中農業人口369人,勞動力207人。該村以白族為主。
到2006年底,會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人,占人口總數的1.36%(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69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100%;享受低保16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5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福星完小,中學生就讀到下關五中,該村距離國小校0.1公里,距離中學3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8,其中小學生29人,中學生19人。
該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3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尚未成立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3個,黨員總數48人,黨員中男黨員28人,女黨員20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團員31人。
發展重點
發展住宿、餐飲為龍頭,以水廠為重點的二、三廠業、發展畜牧業來增加農民收入。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297.5畝(其中:水田1045.5畝,旱地252畝),人均耕地0.8畝,主要種植糧食、蔬菜等作物;擁有林地3729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8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4畝,主要種植梨、板栗、桃等經濟林果;無水面面積;其他面積11660.5畝。無礦產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村內無路燈。全村有488戶通自來水,水質已達到國家飲用水標準。有488戶通電,有45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6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3.2%和94.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5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53戶(分別占總數的92.8%)。
該村到溫泉鎮的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面;7個自然村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水泥路面交通便利,車站在村口,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74輛,農用車12輛、拖拉機65輛,機車7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045.5畝,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297.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8畝。
到2011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7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21戶。已完成"一池三改" (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5戶。該村已實現通自來水;通電;通路;電視;電話五通;7個自然村,2個自然村已開通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7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有23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8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