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莊村[安徽省潛山市官莊鎮官莊村]

官莊村隸屬於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官莊鎮 ,位於潛山市西北邊陲,與舒城縣接壤,是官莊鎮政府所在地。

2016年11月3日,官莊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名稱由來

官莊古鎮,始建於漢末,興盛於明清。

官莊地名始於宋朝。據宋史記載,屯田郎中員外郎掌屯田、營田、職田、學田,官莊之政令。清朝《吳振臣寧古塔紀略傳》載:清康熙時,寧古塔將軍編流人隨旗下,設立官莊。從這些記載可以看出,當時的“官莊”是行政機構的名稱。千百年來,因這裡世代讀書,為官者甚眾,後人便以“官莊”為地名沿襲下來,官莊鎮、官莊村名皆緣於此。

地理環境

金紫山 金紫山

金紫山海拔1539米,是官莊鎮也是潛山市的最高峰。近處,蜿蜒 的官莊河穿村而過。

自然資源

官莊村[安徽省潛山市官莊鎮官莊村] 官莊村[安徽省潛山市官莊鎮官莊村]

官莊村地域總面積9平方公里,擁有山場16500畝、耕地 1267畝、茶園2000畝(其中集體茶場500畝)、桑園面積1500畝。

該村境內“天柱紅”花崗石資源豐富,經地質鑑定,色灰白 、灰紅,斑狀、塊狀結構,整體固定,硬度極強,耐腐蝕,是一種裝修材料,全鎮現有開採、加工台鋸28台套。

名優特產

該村的特產有:鮮繭、乾茶、豆皮等。此外還盛產“仿宣紙”。

人口概況

全村轄42個村民組,1150戶,4380人。村黨總支下設3個支部、5個黨小組、黨員103人。其中從事個體工商戶80人、交通運輸業30人、建築業100餘人、工業110人、外出務工人員1100餘人。

經濟概況

201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30餘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080元。

全村擁有“雙培雙帶”示範基地4個,示範戶30戶。宣紙製造、水電、石材加工、木材加工、豆製品加工及茶葉、蠶桑等多業並舉。引資200萬元,創辦明珠製衣廠,年產值600餘萬元,實現稅收60萬元,轉移當地勞動力70餘人,人均年收入達1萬元。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曉雲”豆製品公司年產值達30萬元以上。茶葉、蠶桑收入數百萬元。

社會事業

該村擁有一幢按照3層600㎡標準化村部,建成1公里水泥街道,擁有標準化村衛生室、農家書屋等。

風景名勝

村域內生態環境良好,旅遊資源豐實,人文底蘊深厚,傳統產業歷史悠久。山上茶園、桑園星羅棋布,山下田園風光秀美。境內有清乾隆皇帝御賜“五世同堂”匾額、德馨莊、余氏宗祠(省保)、千年銀杏樹、風溪橋、三牲石、官莊老街、余大化烈士墓等名勝古蹟。龍獅燈、民間剪紙、黃梅戲等歷史傳承猶存。傳統產業有豆製品、書畫紙、茶葉加工及商貿業等。

官莊老街

最美稻田 最美稻田

老街全長300餘米,寬3米,路面由青石板鋪成,兩旁店鋪眾多,主要經營漢皮紙、書畫紙、黃板紙、竹木器、油漆畫、豆製品、茶葉、蠶繭等,素有“豆腐之街、書畫之鄉”之稱。

官莊產桑皮書畫紙始於宋元時期。2004年,桑皮紙走進了紫禁城,破解了故宮修復古蹟難題。

如今的官莊老街有了新的名字,叫“豆腐一條街”。官莊由於海拔高,山地土質好,氣候濕潤,特別適宜黃豆生長,加之山里清泉眾多,甘甜清冽,做出的豆腐白如玉、嫩如脂、素而香、鮮而純。因此,幾百年來,這裡家家戶戶便形成了做豆腐、吃豆腐的習慣。官莊豆腐坊至今還保留著傳統手工做法。如今男人多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豆腐西施”,便成了官莊老街一道亮麗的風景。

古祠堂

毗鄰官莊老街的是余氏宗祠。“余姓”在官莊是大姓,從古至今出了20多位名人。余氏宗祠是一處雕樑畫棟的古建築,三進兩廂,約400平米,是余氏先祖余文章在清乾隆57年(1792)修建的。

古祠堂在解放前,每年有一至兩次族務活動,解放後被視為國有資產使用,做過學堂、供銷社、食品組、公社企業、個體廠(坊)。由於歷史原因,曾損毀嚴重。2011年,家族開會,湊錢整修祠堂,恢復古蹟。到2013年祠堂才基本整修完畢。後來經過申報,如今祠堂已是縣、市、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整修如新的余氏宗祠,東廂設有農耕文化屋,用來展示各種農具,還有農家書屋,西廂依然是余氏家族的會議廳,用做家族議事的活動中心。在大廳兩側的牆上,貼有餘氏宗祠的簡介、余文章傳、五世堂後裔歷史名人簡介及余氏的家規家訓。在廳前,還有高懸的“五世同堂”和“七葉衍祥”匾額,匾額雖有些斑駁,但乾隆手書遒勁有力,乾隆二字清晰可見。余氏宗祠里的一切,處處顯露出余氏家族昔日的榮光。

德馨莊

徐屋 徐屋

德馨莊俗名廣興老屋,始建於明正德年間,清乾隆末擴建成明七暗九硬五進的大宅子,占地8400平方米。據史料記載,余文章就出生在這裡,出生剛滿月,父親病逝,母親獨身撫孤,余文章成人後,以孝敬孀母為第一要事,母親老病,他與妻子日夜陪侍,親制湯藥,數年如一日,毫不懈怠。誠孝聞聲遠近,鄉人倍受感化,鄰里相助,敬老撫幼,友愛兄弟,和睦相處,蔚然成風。余文章一生忠孝節義仁愛之風,不僅受到當時百姓的景仰,也受到朝廷的肯定,《清史·孝義傳》將其孝善行立傳載入。

乾隆五十五年,余文章87歲,有7子,全家130多口人,五世同居,和睦相處。縣令見聞奏報朝廷,乾隆乃賞賜“五世同堂”匾額,隔3年又賜“七葉衍祥”匾額。在莊正門門楣上,依然可見“五世同堂”的石刻。

如今的德馨莊,內里的房屋雖有些破敗,但從外面看,依然恢弘大氣。白牆黑瓦,雕欄翹角,古色古香。在美好鄉村建設中,為傳承孝義文化,促進和諧村居和精神文明建設,官莊村的余曉八廣泛梳理余文章治家經典,就地改造廣興老屋,讓德馨莊重新煥發出時代風采。

2012年廣興老屋被縣評為美好鄉村“先進村居”光榮稱號,官莊中心村現已獲批為“安徽省特色景觀旅遊名村”。

著名人物

段曙光

官莊村[安徽省潛山市官莊鎮官莊村] 官莊村[安徽省潛山市官莊鎮官莊村]

段曙光,安徽潛山人。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新四軍 。曾任新四軍江北游擊縱隊桐西遊擊隊隊長、副連長,新四軍第七師團參謀,華東野戰軍連指導員,第三野戰軍營教導員。參加了萊蕪、兗州、淮海、渡江等戰役。建國後,任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師後勤處政委。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團副政委、團政委。1959年畢業於解放軍政治學院。後歷任團政委、師政治部主任、師政委、軍政治部副主任、軍副政委,新疆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烏魯木齊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中共新疆軍區紀委專職書記,新疆軍區副政委。1988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曾獲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

余大化

官莊村[安徽省潛山市官莊鎮官莊村] 官莊村[安徽省潛山市官莊鎮官莊村]

余大化(1899—1927),又名猶龍,字鑒民,安徽省潛山市官莊鎮人 ,出身於破落地主家庭。童年時讀私塾。潛山黨組織的創立人,領導了當地的反帝反封建鬥爭。

1927年月7日,在中共黨員柳文杰等同志組織下,數百名請願民眾包圍了縣府,爆發了潛山革命鬥爭史上著名的梅城暴動。由於叛徒告密,暴動失敗,劫獄未成。12月8日凌晨,儲乙然下令封閉四面城門。將余大化、范笑山兩同志分別殺害於梅城東西轅門,製造了“一二·八”慘案。余大化同志威武不屈,臨刑前奮筆疾書:“撒手空歸,這回不算”,高呼“共產黨萬歲!”從容就義。

余英時

官莊村[安徽省潛山市官莊鎮官莊村] 官莊村[安徽省潛山市官莊鎮官莊村]

余英時,1930年生於天津,原籍安徽潛山,當代華人世界著名歷史學家 、漢學家。香港新亞書院文史系首屆畢業生,哈佛大學史學博士,先後師從錢穆、楊聯升二位先生[2]。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哲學學會院士。曾任密西根大學副教授、哈佛大學教授、耶魯大學講座教授、普林斯頓大學校聘講座教授、康奈爾大學第一任胡適講座訪問教授和新亞書院院長兼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

著有《漢代中外經濟交通》《歷史與思想》《史學與傳統》《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歷史人物與文化危機》、《士與中國文化》《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朱熹的歷史世界》、《方以智晚節考》《論戴震與章學誠》等。2006年,余英時榮獲有“人文諾貝爾獎”之稱的“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2014年榮獲唐獎首屆漢學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