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碩景星廟會

官碩景星廟會

官碩景星廟會是集商貿、旅遊、信仰、娛樂、民間文化藝術於一體盛大的中國民俗活動。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七、十八、十九舉行。這三天,除了“游神”之外,還有“游燈”、“祈平安”、“燒香船”等活動形式,成為官碩一種文化景觀。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游神

正月十七早晨,三通炮響過後,各村中標扛抬老爺塑像的身強力壯的人,分4人一組,扛著六乘神轎從舊寨內、繞主村,再游山地,然後到“值當年”神壇前,(稱“頭處安”)接拜。之後按正月初三抽籤之先後,分別到各社接拜。接拜神壇一般設在祠堂、公廳或者臨時搭建之神壇。“神案前”擺著各家各戶為敬奉老爺的粿品、五牲、三牲、糖獅、水果等祭品,還陳設古玩等工藝品,布置堂皇。多數村社還聘請劇團演戲娛神。游神所到之處,鞭炮齊鳴,人山人海。接拜時,出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屬下治子,跪於神案前,由道士執鈴念誦禱祝。誦聞曰:“為仕者步步高升,讀書者一舉成名,經商者一本萬利,行船者一帆風順,種田者一種落塗萬種收成。”至此,一處安禮成。正月十八、十九照例游神。

游燈

這是“祈平安”的前奏。正月十八、十九,夜幕降臨,萬人空巷,全鄉民眾,扶老攜幼,手提燈籠,聚集到村前游燈。此時各村社參加游燈的千人隊伍頭扎紅巾,腰纏紅帶,身穿緊身短褲,打著腳帶,手提用竹篾編成的火把,敲鑼打鼓,匯集到“值當年”的神堂前。只聽號炮三聲,遊行隊伍便在頭燈的引帶下,抬著六尊老爺塑像,秩序井然地巡古寨、繞主村,所到之處,歡聲雷動,鞭炮震耳,此時,全鄉成為燈的海洋,一直持續到“祈平安”開始。

祈平安

遊行隊伍從東面村前(糖房西北側)步上安路,過新厝直上西溝尾,到達普慶善堂北側,就地頂拜時,村寨田野,戲停演,聲不喧,萬籟俱寂,正如俗語所云:“靜過官碩十八夜”。此時,正式進入“祈平安”。接著遊行隊伍抬著神像,奔回神壇。

燒香船

這是“祈平安”的最後一個儀式。“香船”是集全鄉各戶淨化的香紙(平年12張,閏年13張)綑紮而成。祈平安的道士在神壇上誦經,擲杯後,執事人一人背上香船,一人背上小鼓,一人提著小鑼,各執火把,一路輕敲細打,直奔“香船埔”焚化。當全寨看到“香船”烈焰升空,“好啊……興啊……”之歡呼聲如巨雷在各村社乍起,伴隨著鞭炮聲、鑼鼓聲響徹夜空,各戲台也敲開大鑼大鼓演戲。

十九夜,儀式依然。只是游神隊伍沿橋頭村安路向新寨疾走,繞村寨,再折入寨中,穿巷奔走巡遊。然後,把諸神塑像抬回“景星古廟”,結束一年一度的景星廟會。

景星廟會,是鄉人出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經歷代言傳口授。遂成風俗。改革開放之後,廟會恢復,整個儀式基本上演化成親人團聚、親朋聚會的歡樂節日。來自國內外各地的親朋好友,互通信息,互相祝願,祈求經濟繁榮,人們康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