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藍皮書:中國宗教報告

藍皮書指出,中國佛教的2010年,是在積極穩健的發展中度過的。 藍皮書指出,2010年,中國道教時值“換屆之年”。 2011年10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宗教藍皮書《中國宗教報告(2011)》日前在京發布。

基本信息

宗教藍皮書:中國宗教報告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8月1日)
由中國社科院發布
平裝: 29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09717280, 9787509717288
條形碼: 9787509717288
商品尺寸: 23.6 x 16.4 x 1.4 cm
商品重量: 440 g
ASIN: B00400O6MO

內容簡介

威發布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有關宗教信仰的入戶問卷調查結果——中國基督教信仰人口數據。
“特邀報告”強調在中國宗教發展的新階段,促進宗教和諧是處理宗教關係的新境界。
“各大宗教報告”關注本年度中國各大宗教發展的狀況與面臨的挑戰。
“熱點報告”再次聚焦中國基督教.聚焦信仰人口和信仰狀況。
“專題報告”總結雲南多元宗教生態平衡、民族團結與宗教和諧戰略。

宗教現狀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2011年《宗教藍皮書》指出----
2010年中國佛教呈現積極穩健態勢
2011年10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宗教藍皮書《中國宗教報告(2011)》日前在京發布。藍皮書結合當前宗教文化復興運動的新形勢,分析了中國各大宗教在2010年積極健康的發展態勢,探討了各大宗教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並提出了對策建議。
藍皮書指出,中國佛教的2010年,是在積極穩健的發展中度過的。中國佛教協會第八次全國代表會議的順利召開,新理事會領導成員的確認,充分顯示了中國佛教積極穩健的趨向。
在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和中國佛教的共同支持下,中華佛教宗風論壇隆重舉辦,影響廣泛;永信法師作為第一位走上“歐洲論壇”的中國僧侶,闡釋中華民族文化特質特別是中國佛教文化內涵,受到各國政要矚目。在自然災害面前,中國佛教慈善事業的突出表現更是值得讚揚。在玉樹地震、舟曲土石流等巨大自然災害面前,藏傳佛教僧侶的無畏投入、慈悲情懷和愛國精神,以及國家領導人對僧侶的高度重視、熱情評價,使西方為之震撼。“蒙古佛教”概念的理論探討,在佛教傳承體系觀念方面求真務實,立意深遠。藍皮書認為,總體而言,全年各項活動的推進,都體現了這種積極進取、穩健發展的態勢。
藍皮書援引美國普度大學的調查顯示:最近30年來在中國恢復最為迅速的宗教是佛教,信仰者人數也是全體人口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大約為18%,認同信仰佛教的人數大約有2億左右。
藍皮書分析認為,實際上,中國佛教信眾雖多,但是正式皈依的佛教信仰者應該不超過2000萬人,信眾可以歸納為三類:即精英階層、實力階層和草根階層。草根階層主要是城市平民和農民,人數超億,人員構成日見年輕化,是佛教信仰的廣泛的社會基礎。為此,藍皮書指出,在當代中國五大宗教以及民間信仰中,佛教無疑是對中國社會影響最為普及深遠的,而其面向現代的社會轉型所承載的歷史使命也最艱巨。
最後,針對佛教面臨寺院數量與信仰人數比例失調的局面和改善乏力的狀況,藍皮書建議應以信眾需求為本,加以合理疏導和依法管理,徹底化解“亂建廟宇和露天宗教造像”的問題。
(參見2011年宗教藍皮書《中國宗教報告(2011)》,P20~21頁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
道教在未來仍將大有可為,應正確認識道教文化的價值
2011年10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宗教藍皮書《中國宗教報告(2011)》日前在京發布。藍皮書結合當前宗教文化復興運動的新形勢,分析了中國各大宗教在2010年積極健康的發展態勢,探討了各大宗教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並提出了對策建議。
藍皮書指出,2010年,中國道教時值“換屆之年”。隨著中國道教協會第八屆全國代表會議的順利召開,中國道教正以全新的面貌融入21世紀的中國社會。作為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也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道教在未來之中國仍將大有可為。
一年來,中國道教在組織建設、制度建設、文化建設、人才培養、宮觀建設、社會參與、對外交流等方面成就顯著。中國道教協會第八次全國代表會議在規模以及代表性上堪稱歷次之最。其7個專門工作委員會的首次設定,彰顯了中國道教在面臨新問題、新挑戰時,具有改革與創新的膽略。
針對上海世博會,道教提供了良好的宗教服務,展示了自己的新形象。為我國西南乾旱地區、青海玉樹災區舉辦的一系列大型祈福解厄法會、募捐活動,更是秉承“濟世利人”理念的善舉,充分顯現了道教在當代中國社會的影響力。而且,媒體與民眾對道教養生、煉養方術的廣泛關注,顯示民眾對宗教產品的熱切需求以及道教在宗教市場上有可為之空間。
與此同時,藍皮書指出,當前,對道教文化的學術思考亦顯得十分必要。
2010年發生的“李一事件”提醒人們,要正確認識中國傳統的宗教形態,正確認識道教文化的價值,恰逢其時,且勢在必行。作為中國本土唯一的宗教,道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道教法術不是巫術、迷信;在歷史與現實中,道教與民間信仰始終處於良性的互動中;重視宗教生態的平衡,更應關注本土的宗教信仰。
最後,藍皮書指出,毋庸置疑,道教的復興還需要社會各方面幫助,也包括新聞媒體的同情和理解。可喜的是,媒體對道教活動進行負面報導的現象,近年來已有所改觀。就中國而言,多種宗教和諧共存是歷史的常態。以天道信仰為核心的儒、道二教,自秦漢以來一直都是中華民族認同的核心理念和價值觀的基礎。在現實民族國家中,當我們充分關注宗教信仰的“生態平衡”問題時,相對弱勢的中國本土宗教應該得到更多關注。
(參見2011年宗教藍皮書《中國宗教報告(2011)》,P54~73頁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
自我認知與反思 是中國基督教走向公民社會的持久動力
2011年10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宗教藍皮書《中國宗教報告(2011)》日前在京發布。藍皮書結合當前宗教文化復興運動的新形勢,分析了中國各大宗教在2010年積極健康的發展態勢,探討了各大宗教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並提出了對策建議。
藍皮書指出,2010年,是中國基督教界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發展及當前的現實處境展開全面總結與深入反思的一年。藉助紀念三自愛國運動發起60周年的契機,中國基督教會對過去60年來的歷史做了全面的總結,高度肯定了三自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並且客觀評價了西方傳教士的貢獻。同時,中國基督教會也結合時代發展的形勢,進一步認識了自身定位,確定了當前工作重點,明晰了未來發展方向。
中國基督教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是,中國基督教更面臨著相當嚴峻的挑戰,除了社會環境因素外,中國基督教更需要正視和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2010年,中國基督教兩會圍繞一系列問題展開了思考和討論。比如:基層教會管理模式不統一,增加了教會治理的難度;基督教兩會凝聚力和影響力下降;內部團結問題;人才培養和試用問題等等。游離於基督教兩會之外的信徒問題日益凸顯,且在大中城市尤為明顯。這與教會聚會形式單一,活動單調,不能適應不同層次與結構的信徒之需要有關。
藍皮書指出,事實上,上述各方面的“問題”中,有些需要通過建章立制、改進作風、強化落實或加大投入等方式予以解決;而有些則需要轉換和更新思路,或通過創造性的體製革新來加以處理,他們不一定是有損中國基督教發展的負面問題,而是源於傳統以及時代發展變遷所形成的挑戰。總體上,這些思考反映了中國基督教兩會能夠正視問題、不迴避矛盾的務實精神。
(參見2011年宗教藍皮書《中國宗教報告(2011)》,P167~169頁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
新興宗教表現搶眼,未來若干年可能都是新興宗教蓬勃發展的時期
2011年10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宗教藍皮書《中國宗教報告(2011)》日前在京發布。藍皮書結合當前宗教文化復興運動的新形勢,分析了中國各大宗教在2010年積極健康的發展態勢,探討了各大宗教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並提出了對策建議。
藍皮書指出,改革開放後,中國已經更好地形成了研究新興宗教產生和發展的必要條件,新興宗教作為宗教多元化的一種體現,在中國社會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今天,也有搶眼的表現。
2010年12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辦的“新興宗教發展趨勢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巴哈伊教、一貫道、摩門教、天帝教、真空教等新興宗教的領袖出席了會議,。此次會議得到了國家宗教事務局、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以及國家反邪教部門等單位的大力支持,首次出現了學界、政界和(新興宗教的)教界共同探討新興宗教問題的場面,成為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興宗教研究學術會議。
藍皮書認為,新興宗教的研究可以讓中國社會正視除“五大宗教”之外的其他新興宗教和新興宗教現象。長期以來,中國社會的信仰領域形成了除“五大宗教“之外別無其他宗教的假象。而實際上,新興宗教和新興宗教現象的升溫,與傳統宗教還遠遠不能滿足民眾的心理需求有一定關係。
藍皮書分析認為,從其源頭來看,當代中國社會已經出現的大量新興宗教可以分為“外來型”與“本土型”兩大類。外來型的新興宗教又有兩種,一是已在北美歐洲盛行的新興宗教,如巴哈伊教、摩門教、國際克里希納意識會等;二是海外華人創辦的新興宗教,如呼喊派、靈仙真佛宗、觀音法門等。本土型的新興宗教也有兩種,一是土生土長的新興宗教;二是外來新興宗教在本土分裂而形成的新派別。
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當今的中國,正處於急劇的社會變遷時期,為新興宗教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產生和發展的重要契機。市場經濟的結果,讓一部分人有財力“創立宗教帝國”,可以為追求靈魂得救而想方設法,也可能為追求經濟效益而讓宗教組織成為發財致富的手段。與市場經濟同步的思想變化和意識形態多元,為各種新思潮、新觀念創造了相對廣闊的空間,使人們容易接受甚至追求新興宗教所傳授的觀念。
最後,藍皮書指出,可以預見,未來若干年可能都是新興宗教蓬勃發展的時期,一些新興宗教可能因為沒有合法地位和參加人員少,壽命短暫,而另有少量新興宗教組織則可能在不合法的狀態下順利發展,越做越大。一方面,中國新興宗教已經是中國宗教現象的組成部分,構成了當今中國宗教狀況的不應被忽視的一面;另一方面,由於它們處於一種隱蔽或半隱蔽的狀態,也為研究者的考察或研究製造了許多困難。
(參見2011年宗教藍皮書《中國宗教報告(2011)》,P11~16頁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