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路、電視、電話四通,無路燈。全村有169戶通自來水,有1029戶飲用井水,有62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61.13%)。有1028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5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6.42%、99.90%和 63.8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0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48戶(分別占總數的78.43%和72.69%)。該村到鄉道路為沙石路;進村道路為沙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5.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0輛,拖拉機 0輛,機車23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0.00畝,有效灌溉率為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全村有0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1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0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14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7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5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228.61畝(其中:田0.00畝,地2,228.61畝),人均耕地0.51畝,主要種植玉米、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3,871.5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0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0畝;水面面積 175.00 畝,其中養殖面積0.00畝;草地0.00畝;荒山荒地 1,537.82畝,其他面積5,421.97畝。有石灰岩等資源。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33.2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4.40萬元,占總收入的36.46%;畜牧業收入 235.00萬元,占總收入的44.0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2900頭,肉牛20頭,肉羊0頭);漁業收入0.00 萬元,占總收入的0%;林業收入0.00萬元,占總收入的0%;第二、三產業收入63萬元,占總收入的11.82%;工資性收入160萬元,占總收入的30.01%。農民人均純收入 99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44.5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946人(占勞動力的46.81%),在省內務工503人,到省外務工44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 縣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42.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6.63%。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蠶桑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蠶桑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029戶,共鄉村人口4395人,其中男性2242人,女性2153人。其中農業人口4359人,勞動力 2021人。該村均為漢族。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人員名單附後),占人口總數的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619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83.02%;享受低保218人(人員名單附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5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1,569.00平方米,擁有教師22人,在校學生873人,距離廟溝中學5.00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873人,其中小學生704人,中學生169人。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73 人,少數民族黨員0人,其中男黨員64人、女黨員9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陽塘、大秧等14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4個,共有團員140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人畜飲水比較困難,有百分之五十村民還在一公里以外去挑水用,遇天氣乾旱時取水路程可達三公里以上;交通運輸比較困難,各村組路面撲片存在窄、陡、急的問題,甚至無法通車,嚴重影響村民的生活發展;用電費用高,由於輸電線路陳舊、腐爛,村民用電一度達2元以上。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栽桑養蠶,計畫2007年發展新桑園1000畝;發展養殖業,2007年計畫生豬養殖達到3500頭,牛250頭;發展勞務經濟,計畫每年轉移勞動力1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