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
《昭明文選》卷十九《洛神賦》之《紀》:“魏東阿王,漢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與五官中郎將,植殊不平,晝思夜想,廢寢忘食。黃國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鏤金帶枕,植見之,不覺泣。時甄后已為郭后讒死,帝意亦尋悟。因令太子留飲,仍以枕齎植。植還,少許時,將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見女來。自云: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時從嫁,前與五官中郎將,今與君王。遂用薦枕席,歡情交集,豈常情能具。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發,羞將此形貌重睹君王爾!言迄,遂不復見所在。遣人獻珠於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勝,遂作《感甄賦》,後明帝見之,改為《洛神賦》。”詩歌
唐李商隱《無題四首》之二援引此典曰:“賈氏窺簾韓椽少,宓妃留枕魏玉才。”此上二典中的“宓妃”都是指曹丕之妻甄氏,她史上本未留名,因為曹植在洛神賦中以“洛神”指代她,而洛神就是宓妃,宓妃原是伏羲氏的女兒,因迷戀洛河兩岸的美麗景色,降臨人間,來到洛河岸邊。故以“宓妃”作為甄氏的代稱。
洛神賦
《洛神賦》是三國時期魏國文學名家曹植(曹子建)的浪漫主義名篇。洛神賦圖
《洛神賦》原名《感甄賦》,一般認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亦作《感甄賦》,“甄”通“鄄”(juàn)。唐代李善則認為其為甄皇后所作,此說亦博得後世多人的認同。
附:《洛神賦並序》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辭曰:
余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闕,越轘轅,經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於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末察,仰以殊觀,睹一麗人,於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爾有覿於彼者乎? 彼何人斯?若此之艷也!”御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所見,無乃日乎?其狀若何?臣願聞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 春松。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穠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 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閒。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
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壤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盪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習禮而明詩。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執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
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 若將飛而未翔。踐椒塗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
爾乃眾靈雜遢,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游女。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揚輕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休迅飛鳧,飄忽若神,陵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於是屏翳收風,川後靜波。馮夷鳴鼓,女媧清歌。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六龍儼其齊首,載雲車之容裔,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為衛。
於是越北沚。過南岡,紆素領,回清陽,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雖潛處於太陽,長寄心於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
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冀靈體之復形,御輕舟而上溯。浮長川而忘返,思綿綿督。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僕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評論
《宓妃留枕》是發生在甄妃與曹植之間的事情,本就是現實中的夢,追逐的結果定然是被撕裂,只有在神界才能達到自由,圓滿,極致,華麗的愛情如願迸發,也讓觀眾欣賞到藝術世界的巔峰之美。發生在嫂子與小叔子之間的這點事,莫管歷史上有還是無,則被炒作得十分文藝唯美,最可靠的憑證就是《洛神賦》了。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一千多字的娓娓描述,字字珠璣,暗香飄渺。歷史記載,《洛神賦》的原型宓妃即甄妃。甄妃父親甄逸是上蔡縣令,她雖然三歲喪父,但家境優裕。及笄後嫁與袁紹之子,袁紹也是一方諸侯。
甄妃為三國時期傾國美女,通文能詩,曹操父子三人皆為歷史上之蓋世雄才、詩人,隨便哪個都可與她匹配唱和,況三人對她均愛慕有加,還有人說曹操打袁紹的那場戰役就是為了甄妃。當兒子曹丕向他請示,想帶走袁紹兒媳甄氏時,寫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擁有帝王胸襟的曹操,唯有慷慨允諾,但也心懷繾綣。
曹丕與父親曹操一樣,鞍馬間為文,橫槊賦詩,是位具有文韜武略的帝王。雖說甄妃是作為戰利品擄掠而來,可面對這樣一個人傑,甄妃也會為之心動吧,何況曹丕對她是真心愛戀。但曹丕終究不是案前書生,為了他的統一大業,經常出外征戰,只能將愛妃留在後方。小曹丕五歲的曹植便有機會陪伴這位風華絕代的嫂嫂。生性自由浪漫,厭惡戰爭的曹植,與同樣痛恨血腥戰亂,有切身之痛的甄妃漸漸心有靈犀,聲息相通,李商隱曾寫下“宓妃留枕魏王才”,是真是假,已入了義山詩人的詩句。
愛情從來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東西,當曹植在曹丕的劍鋒下用血淚詠出那首句句如同驚雷的《七步詩》,兄弟之情戰勝了殺戮之心,但也開始了曹植被貶流放的命運。
無題二首(其二)
李商隱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①。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②。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③。
[注釋]
①金蟾:指蛙形的香爐。齧鎖:咬著香爐上的鎖扣。玉虎:吊水用的轆轤,用玉虎裝飾。以金蟾能燒香、玉虎能汲水反襯自己苦於相思卻找不到機會與情人相會。
②賈氏窺簾:晉韓壽貌美,侍中賈充召為僚屬,賈充的女兒在簾後窺見韓壽,很是喜愛。賈充知後,便將女兒嫁給韓壽。韓掾:即韓壽。宓(mì)妃留枕:相傳宓妃是伏羲氏之女,溺水洛水,號為洛神。這裡指甄氏。曹植離京回封國途中。宿於洛水邊,夢見甄氏來相會遂作《洛神賦》。魏王:指曹植。
③春心:相思之情。
[賞析]
《無題》其二抒寫了一位幽閨中的女子對愛情熱切的追求和失意的痛苦。東風颯颯送來細雨陣陣,芙蓉塘外響著一聲聲的輕雷。先以淒迷的春景襯托女子的愁苦和悵惘,繼寫在迷濛的春雨中,這位女子悵然若失之情:她寂寞幽居,手搖玉飾的轆轤,獨自汲水而返。這位女子為何這般悵然?第三聯寫出了緣由:韓壽英俊,曹植多才,女子思念的男子兼有英俊之貌和迷人之才,使她傾慕,使她相思。然而最後還是水月鏡花,於是就有了“一寸相思一寸灰”的苦痛,末聯迸發出女子內心的鬱積與悲憤,既有幻滅的悲哀,也有強烈的激憤不平。李商隱在此詩中可能也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