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群體:如何掌控群體智慧的力量

完美的群體:如何掌控群體智慧的力量

《完美的群體:如何掌控群體智慧的力量》內容簡介:1.在《完美的群體》一書中,蘭·費雪揭開了人類複雜群體行為背後隱藏的簡單秩序,將掌控群體智慧力量的方法分享給大家。他讓我們相信:只要掌握群體智慧,我們就能夠從複雜性泥潭中掙脫出來,發現複雜中的簡單之美。只要掌握群體智慧,‘烏合之眾’就可以變成‘完美的群體’,人類就一定能夠預測和避免各種形式的完美風暴,掌控自己的未來。2.《完美的群體》從研究蝗群、蜂群和蟻群,進而研究人群,揭示了群體運作的3大模式;提出了複雜信息的10大篩選規則,指導人們從紛繁複雜的信息中淘出智慧的金子;提出了群體信息的兩大量化模型,引領人們穿越複雜性的迷宮;提出了社會與行為研究的10大規則,幫助人們發現複雜中的簡單之美。3.蘭·費雪希望能夠利用幽默、趣聞和親身經歷的故事,幫助人們理解群體行為。在《完美的群體》中,從蝗蟲觀看《星球大戰》的研究到去機場接新婚妻子卻險些沒認出對方的經歷,從在擁擠的人群中比賽前進速度的實驗到和兒子一起清理路上枯枝的故事,隨處可見幽默的智慧。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完美的群體:如何掌控群體智慧的力量》編輯推薦:1.誰說群體就是烏合之眾?誰說群體面對複雜行為只能無能為力?《完美的群體》向《烏合之眾》和《群體的智慧》發起挑戰。
2.《完美的群體:如何掌控群體智慧的力量》作者蘭·費雪是世界名校布里斯托大學物理系教授,研究遍及物理、化學、生物、哲學等眾多領域,被譽為挑戰“烏合之眾”的全能科學家。
3.海銀資本合伙人、網際網路研究專家王煜全專文推薦;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副主任、教授陳文光;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教授、信息科學中心副主任袁曉如;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淼;電子科技大學教授、網際網路科學中心主任周濤聯袂推薦。

作者簡介

作者:(澳大利亞)蘭·費雪 譯者:鄧逗逗
蘭·費雪,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物理系教授,納米物理學與軟物質研究所研究員。研究遍及物理、化學、生物、哲學等眾多領域,被譽為挑戰“烏合之眾”的全能科學家。擁有悉尼大學,新南威爾斯大學等多所名校的化學、數學、輻射化學、物理學、生物科學、哲學等多個學科的博士和碩士學位。著有多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其中,《如何泡餅乾》(How to Dunk a Doughnut)一書被美國物理協會評為“年度最佳科普圖書”。在《新聞周刊》、《華盛頓郵報》和《科學美國人》等著名期刊發表多篇文章。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費雪沒有用敘事手法掩蓋複雜性科學的真相,而是聚焦於此,他用緊湊的節奏展示了一個宏大的主題。《完美的群體》的貢獻卓著。
——《自然》
蘭·費雪利用有趣的關係證明了統計數據並不總是說謊,有時也會揭示出重要的真相。
——《波士頓環球報》
從蝗蟲到行人,到計算機算法,到股票市場,費雪的敘述一氣呵成。
——《今日心理學》
如果不是因為現在是一月,我一定提名本書為年度圖書。不過誰知道接下來的12個月會發生什麼呢?但不管怎樣,蘭·費雪的表現都難以超越。
——《BBC焦點》

名人推薦

社交網路時代,利用社交網路、利用無線網際網路、利用大數據分析等最先進的科技手段,我們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對人類社會的整體行為有了全面而細緻的了解,也第一次有機會利用群體智慧型解決好我們社會面臨的方方面面的問題。研究社交網路必須從研究社會性動物,從研究群體開始,這也正是《完美的群體》一書真正的價值所在。
——王煜全 海銀資本合伙人,網際網路研究專家
群體到底是能夠產生智慧,還是烏合之眾?其背後的原理是什麼?蜂群、螞蟻和蝗蟲的行為對理解人的群體行為有什麼啟示?本書結合了對動物行為的觀察和簡明的數學方法,揭示了群體行為背後的一些原理,並給出了在相關場景下(如緊急逃生時)應如何做才是最佳化的選擇。
——陳文光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副主任、教授
複雜的現象可以用簡潔的規則刻畫,群體的智慧源於個體的簡單決策和參與。從某種程度上說,該書和《烏合之眾》並不衝突,它們各自描繪了複雜的社會群體行為的不同側面。
——袁曉如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信息科學中心副主任
我相信歷史的細節甚至某些巨觀進程是無法預測的,但帶有自組織機制的集體行為,例如群體的智慧,是可以在統計意義上預測的。也許有一天,雖然我們不能預測類似2008年金融風暴來臨的具體日期,但我們能夠大致預測它會到來。這是複雜性科學能給我們帶來的最大的福利。
——李淼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本書所展現的,是還原論的力不從心和系統論的優美從容。孕育於群體中的力量和智慧,是本世紀想要成功的每一個科學家、企業家和政治家必須學會的。
——周濤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網際網路科學中心主任
《完美的群體》一書完美地揭示了群體智慧型和簡單決策規則的力量。
——歌德·吉仁澤 馬普人類發展研究所所長
非常高興能夠讀到本書,這是一本基於以往偉大思想而創作的作品,它推陳出新、敢於質疑,同時又通俗易懂。
——斯科特·庫珀 麻省理工研究員,《獵酷》的合作者
蘭·費雪證明了,動物群體行為研究能夠讓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社會。通過將個人經歷與對新理論觀點的清晰闡述相結合,《完美的群體》揭示了謠言、觀點和信息在群體間快速傳播的原因。
——戴維·森普特 烏普薩拉大學數學系教授
簡單地解釋複雜性似乎有點違背常理,但是在《完美的群體》一書中,蘭·費雪做到了這一點。書中語言清晰流暢,通過閱讀並理解這本書,人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到世界上有多少看起來複雜的東西實際上並不複雜。
——格雷戈里·索德 悉尼大學生物學副教授
《完美的群體》一書絕妙地解釋了決定我們日常生活的網路效應。我極力推薦給那些尋求日常生活中複雜性問題解決方案,以及對群體智慧、群體商業和群體創造力感興趣的人。“
——彼得·葛洛 《群聚創造力》作者,《獵酷》的合作者
從蝗蟲觀看《星球大戰》到管理中的‘墨菲定律’,《完美的群體》涉獵頗廣。這本書很好地展示了關於群體的數學分析,將新興的複雜系統科學簡單明了化。書中內容通俗易懂,極富教益。
——伊恩·斯圖爾特 《數學萬花筒》作者
我不確定這裡是否有“複雜性科學”,但毋庸置疑的是這裡有許多有趣的想法,如複雜中的簡單。蘭·費雪的這本書確實是指引人們進入這個有趣領域的一盞明燈。
——羅伯特 M. 梅勛勳爵 牛津大學動物學系教授

圖書目錄

前言·完美的群體,超凡的智慧/001
【關鍵字】超個體自組織動態次序複雜自適應系統湧現特性
第一部分發現群體智慧的力量
第1章尋找隱藏的秩序:群體智慧型的產生/013
【關鍵字】群體智慧型正反饋福特效應連鎖反應負反饋
第2章5%的核心領導者=90%的成功:蝗群與蜂群模式,同步與無形的領導者/035
【關鍵字】柏德三規則
第3章永遠會有最短和最快的路線:蟻群模式,最佳實踐的正反饋/053
【關鍵字】蟻群最佳化粒子群最佳化
第4章非自願力量與自願力量的結合:人類群體模式,社會力與物理力連線的自組織/071
【關鍵字】社會力恐慌指數0.4人群行為的社會關懷模式
第二部分掌控群體智慧的力量
第5章少數服從多數,還是取平均值:群體決策/095
【關鍵字】多樣性預測定理多數意見陪審團定理
第6章從烏合之眾到群體智慧:群體共識/117
【關鍵字】法定人數回響投票悖論不可能定理群體思想
第7章一張沒有蜘蛛的網:網路世界裡的群體智慧/147
【關鍵字】六度分隔節點馬太效應
第8章做個“淘金者”:複雜群體信息的10大篩選規則與5大對策/183
【關鍵字】經典決策理論啟發式力場分析
第9章穿越複雜性的迷宮:複雜群體信息的兩大量化模型/213
【關鍵字】本福德定律後此謬誤拉姆齊定理
結語 群體的智慧,複雜中的簡單之美/229

序言

[推薦序]
洞悉社交網路,從研究群體行為開始
王煜全
海銀資本合伙人、網際網路研究專家
我對社會性動物的興趣始於20年前上大學的時候。那時,社會生物學還是一個相當生僻的概念,把人類社會當作螞蟻、蜜蜂這樣的社會性動物來研究,在當時還是相當驚世駭俗的。因此,一個有著共同興趣的小團體半私密地討論這樣的話題,反倒變成了一件相當有意思的事情。
直到近年研究和投資於社交網路,我才突然發現大學期間的小小興趣竟然成了研究中的重要工具。我們迎來了社交網路時代,利用社交網路、利用無線網際網路、利用大數據分析等最先進的科技手段,我們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對人類社會的整體行為有了全面而細緻的了解,也第一次有機會利用群體智慧型解決好社會面臨的方方面面的問題。研究社交網路必須從研究社會性動物、研究群體開始,這也正是《完美的群體》一書真正的價值所在。
人真的不是具有完全的自由意志的獨立個體,而是時刻居於群體之中、時刻受到群體強大影響的社會動物。對人類社會的理解,真的可以因為對動物群體的理解而獲益良多,有時候,對群體而言很複雜的事情,個體只需遵守很簡單的行為準則即可實現。《完美的群體》一書正是揭示了很多這樣的簡單規則。
魚群在遇到天敵時會表現出一定的群體智慧型。例如,有一隻海豹想吃掉魚群,當它朝魚群衝過去時,魚群會突然散開,留出一個出口正好讓海豹穿過去。沒有一條魚會停著不動,最終海豹一條魚都吃不到。魚群作為一個超個體似乎是有生命、有智慧的,它知道如何覓食、如何躲避攻擊。計算機實驗室的模擬證明,只用三條規則就可以把魚群的複雜行為模擬出來。第一是避免碰撞到其他個體;第二是按照最接近自己的個體前行的平均方向前進;第三是向最接近自己的個體的平均位置移動。魚群只是遵循了一些非常簡單的規則,就體現出高度智慧型,這也正是《完美的群體》中特別提到的“柏德三規則”。
這種情況在整個社會網路裡層出不窮。在社會網路中,個體會受到很多局限,無法表現出很高的智慧型。例如,我們只能看到周圍的事物,看不到全局。甚至可以說,個體對複雜的事情缺乏理解。但是當我們從整體角度看整個群體的時候,智慧型不高的個體往往表現出超凡的群體智慧。我們稱之為“湧現特性”,即智慧是湧現出來的,不存在於每個個體之中。“湧現特性”是社會行為的一個重要特徵。一個真正好的社會一定會有很多優秀的東西湧現出來。
群體智慧的形成機制是因為有競爭、有選擇,然後通過選擇中的淨化穩定策略將一些行為策略保留下來,所以群體中存在各種不同的行為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講,有一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存在即合理。”今天我們看到的所有東西,都是經過億萬年選擇進化保留下來的,它們的存在都是合理的。
從全球的角度來說,人們都逐漸接受了進化論,相信人是進化來的,並進而相信情緒、心智、理性等都是進化的產物。進化就是更好地適應環境。從個體的角度看,人類確實比其他動物具有更強的適應性,但隨著我們適應環境、改造環境能力的大幅提升,個體進化以適應環境的速度明顯遠遠落後了。人類社會依然到處都有貧困、殺戮、歧視……
其實,作為群居動物的我們,處處都留下了適應群體生活的印記。進化也是如此,不光有個體的進化,還有群體的進化。從群體的角度看,我們的進化仍然有巨大的潛力。通過對群體行為的研究,特別是對社會性動物的研究,我們有希望從群體進化的角度,解決個體進化沒能解決的問題。
進化永遠不能使我們達到完美,但可以使我們更加趨近完美。從這個意思上來說,人類永遠也成不了完美的群體,但使人類社會無限趨近於完美的群體,本就是我們自身存在的重要意義和我們努力的主要方向。
而首先,就要從對群體行為更加深入的了解開始……
[中文版序]
探尋群體智慧的力量
本書講述的是“群體智慧型”在自然界中的演變,以及人類如何師從大自然,利用群體的力量在複雜的環境中制定最完善的決策。受邀為本書中文版撰寫新的序言讓我倍感榮幸,因為在社會經濟進步日新月異的今天,這個領域的發展步伐極其迅速,中國讀者對此也一定懷有濃厚的興趣。
本書的英文書名其實隱含了一個文字遊戲——它與西方人耳熟能詳的短語“完美風暴”的讀音頗為相似。完美風暴是指導致狀況出現戲劇性惡化的一系列事件的疊加。許多讀者都聽說過好萊塢大片《完美風暴》,劇中兩氣流迎面相遇,共同製造了一場颶風。颶風正好和一艘捕魚船不期而遇,將其困在其中。這部電影象徵著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災難,即許多發展緩慢的事件表面看似波瀾不驚,但若它們通力協作就能掀起腥風血雨。
為了規避或擺脫這種劣勢,我們通常需要讓自己融入“完美的群體”,也就是能夠利用群體智慧和協作思維的超群力量的社會團體,從而避免“完美風暴”或者亡羊補牢。下面我將敘述群體的運作模式,以及我們該如何利用群體智慧開發更有效的群體決策過程。
向大自然學習群體智慧
大自然教給我們的第一課就是魚群、蜂群和鳥群利用極其簡單的規則完成它們的自組織,讓群體行動整體劃一。我將在本書前3章討論這條規則,並在第4章描述人群如何仿照、利用稍稍複雜的社會規則完成人類的自組織。
舉例來說,在大街上相向而行的人群會不自覺地列隊前行,這種簡單的社會規則可以幫助他們輕鬆地避開彼此。但是如果迫於壓力打破這條規則,就會造成群體恐慌。科學家們正在以這些規則為宗旨建造樓房和主幹道,確保它們的幾何形狀可以維護這些規則,使危險的擁堵情況大大減少。
說到群體決策,我們從大自然中受益更多。例如,螞蟻會利用一種叫做“蟻群邏輯”的甄選過程做出極其明智的決策,在這個過程中,優秀的決策被不斷強化,較差的決策被逐步淘汰,直到最佳決策浮出水面。我將在第3章論述:計算機科學家如何利用類似的邏輯形式,即所謂的蟻群最佳化探尋有效的交通和信息網路設計方案,我們又如何利用這類邏輯在朋友和鄰居的協作下解決生活當中的一些疑難雜症。
群體智慧,總體大於部分之和
自組織和網路問題通常可以接受群體決策過程的檢驗,在這個過程中,群體所有成員的思想基本一致。但是人類所擁有的獨立思考能力,能幫助我們解決其他動物無法解決的問題(不僅是動物個體,也包括動物群體無法解決的問題),還可以幫助我們得出具有多樣性、獨立性的結論,從而達成群體共識。由此得到的群體智慧將會成為一種強大的決策工具。
群體智慧在兩類情形下尤其有效。第一種情形:我們需要在少數幾個備選方案中選出最佳方案。數學演算方式告訴我們,最好的方法就是少數服從多數(參見第5章)。
但多數人的意見並非總是最佳選項。在第二種情況中,如果可以獲得不同人對於最佳行動的意見的平均值,則取平均值通常是最佳答案。可以採用這種方式的情形通常涉及大量的(甚至是無限的)備選方案,我們稱之為狀態估計問題。適用的例子包括:
取多少比例的共同收益投資公共事業,如防洪救災;當一群人迷路時應該向哪個方向前進;估計罐子裡有多少粒米。
在這類問題中,數學演算的結果告訴我們:群體的估算均值總是比絕大多數個體成員的答案更加準確。這個結論並非偶爾適用,而是“總是如此”。
雖然這種數學演算方法堪稱完美,但是在通往最佳決策的道路上仍然荊棘叢生。而我所指的這類群體智慧能夠發揮作用的前提是群體內所有成員均能保持自己的獨立判斷。但問題是我們應該如何確保結論的獨立性。人通常有一種傾向,即容易被群體內的一兩個強大的聲音所左右,而我們又希望被看成是這個群體的忠實成員。我將在第6章中論述這個問題,並探究我們應該如何做出和分享自己的獨立判斷。我們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會環境和個人處境,但是基本原則都是一樣的,特別是下面這個令人詫異的結論:在一個社會團體內,思維方式的多元化是群體作為一個整體完成有效決策的關鍵。
要執行獨立判斷並不需要一併掌握所有可能的資料。科學家已經證實,通常我們只需要掌握少數信息就可以制定不錯的決策。我們可以把科學家的結論歸納為一套簡單的決策規則,不僅要了解這些規則,還要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它們。我將在本書最後三章列舉和探討這些問題。
預測與規避完美風暴
我並不是說決策制定變成了一道自動程式。人們還是必須運用自己的判斷力和理解力應對社會經濟環境日趨複雜所帶來的各種問題。當系統各個部分看似無關且變化緩慢的事件共同作用,製造出一場完美風暴時,一些突發的意外變化就會令情況急轉直下,我們要預測和處理的正是這一類問題。
完美風暴的形態各異。舉例來說,惡劣天氣與疾病或傳染病爆發的聯姻可能導致糧食歉收,甚至造成饑荒。
2010年4月14日至4月20日,一次小型的火山爆發遭遇了高層大氣不同尋常的氣流,造成了全世界的空中交通中斷。銀行間的聯接模式導致整體網路容易受到個別環節崩盤的影響,所以近年來不斷出現銀行破產的報導。特定的社會與經濟壓力的關聯也會導致整體經濟的滑鐵盧。
現代經濟和社會的複雜互動讓完美風暴的發生勢不可當。自從撰寫本書以來,我接觸了一大批世界各地的研究學者,他們急於知道這些戲劇性的事件是如何發生的,以及如何才能規避或應對這些事件。研究沿兩條主線鋪開:
如何及時地預測這些事件,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如何設計我們的經濟、社會和商業系統,儘可能降低這些事件的發生機率。
作為本書的作者,我的工作就是整合這些研究成果,讓決策者能夠信手拈來,方便套用。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加入到“完美的群體”,發揮群體的力量,制定最有效的決策。如此一來,我們才能確保未來盡在掌握。
[前言]
完美的群體,超凡的智慧
當97隻蝗蟲坐觀星球大戰就在《星球大戰》創下票房紀錄後不久,97隻蝗蟲也被迫觀看了這部影片。就這件事而言,蝗蟲們沒有太多選擇的餘地,因為它們不僅被五花大綁,還被緊緊地夾住了頭部。當蝗蟲看到從螢幕另一側飛過來的飛船艦隊時,大腦會作出反應。實驗人員正是對其大腦在這一過程中發出的腦電波進行監測。
科學家們試圖解釋為何在密密麻麻的一群蝗蟲中,每一隻都不會衝撞其他蝗蟲。有關這一群體行為的研究為解釋人類的群體行為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例如,解釋我們如何在人群中走自己的路,如何為汽車設計一套防撞系統。人類還可以從動物,如一群蝗蟲、一群飛鳥,或一群魚兒的群體行為中,學到很多東西。本書將要講述的便是人類應該如何借鑑這些寶貴經驗來做出更好的群體決策,以及作為群體中的一員如何做出更好的個人決策。
超個體比簡單的個體疊加更強大
群體中的每一個個體都會遵循一些規則,這些規則有助於它們從群體中獲得最大的利益。一些規則使它們聚在一起形成一個團體,另一些規則則允許它們像超個體中的一員那樣行事。超個體中沒有個人領導者,但這種組織形式能夠提升群體的智慧。利用這種智慧,群體可以做出集體性決策。因此,超個體比簡單的個體疊加更加強大。
現代科學對複雜性的研究表明,動物群體的集體行為,尤其是蝗蟲、蜜蜂和螞蟻等昆蟲的集體行為,來自於相鄰個體間互相作用的一組簡單規則。這一科學研究還顯示,人類社會中的許多複雜行為模式也來自於一組相似的個體間的社會互動規則。我寫本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找出這一過程的運作機制,引導我們走出時常籠罩在生活中的那團複雜性迷霧。
超個體
超個體是指一個由許多個體組成的有機體,它擁有個體身上並不具備的特性,這種特性源於個體之間的互動與連線。超個體中沒有個人領導者,但這種組織形式能夠提升群體的智慧。利用這種智慧,群體可以做出集體性決策。因此,超個體比簡單的個體疊加更加強大。
自組織簡單規則產生複雜模式的過程被稱為“自組織”。在自然界中,原子和分子自發地聚集在一起形成晶體,晶體又組成了帶有複雜圖案的貝殼,都是自組織過程。風吹過沙漠表面勾勒出形狀複雜的沙丘,也是自組織過程。我們的身體發育時也會經歷自組織過程:單個細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心臟、肝臟等組織。人類聚在一起形成家庭、城市和群體等各種社會組織形式,同樣是自組織過程。
我們無須一個核心指揮者來監督整個自組織過程,需要的只是一套適當且簡單的局部規則。一粒粒沙子在重力、風以及互相之間摩擦力的聯合作用下自行形成沙丘。原子或分子與相鄰的原子或分子相互吸引或排斥,這些力量自身足以形成一種長程有序,其影響可向四周擴散至數十億個原子直徑的地方。
自組織是指不需要依靠外部的指令,系統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種規則,各盡其責而又協調地自動形成有序結構。簡單來說,簡單規則產生複雜模式的過程被稱為“自組織”。
人類社會結構正處於混沌的邊緣
人類社會同樣也由數十億人組成,人與人之間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創造了人類的社會結構。當然,這些結構並不像晶體中的原子那樣規律。“人類社會結構正處於混沌的邊緣”,研究複雜性的科學家的這一說法很生動,但卻容易讓人誤解。
完全無序的狀態實際上是很難達到的,不過,我妻子認為我的辦公桌上胡亂堆放的檔案已經相當接近無序的狀態了。但我認為辦公桌的無序中也有次序,儘管我是唯一能看到這一次序的人。
從動態次序到動態互動模式
大多數無序的形式中都存在某種次序,我們稱之為“動態次序”。只需往一杯熱的黑咖啡中加入少許冷牛奶,你就能親眼目睹這種“動態次序”。表面的圖案反映了表面以下的情況,冷熱液體的混合製造了一系列旋渦,之後迅速自組織成不同尋常的有規律的排列。這一系列旋渦被稱為“瑞利-貝納德對流單體”。你可以在一毫米淺盤所盛的液體中看到這些對流單體,也可以在兩千米厚的地球大氣層中看到它們。
處在混沌的邊緣的系統,不論是動物群體還是人類群體,都具有動態次序,但這種動態次序比一杯咖啡里的旋渦持續的時間要長得多。這一次序來自個體間的互動規則,這些個體製造了大規模的動態互動模式。最終的呈現模式是作為一個整體的社會,而不是組成社會的個體。
這些模式跨越了不同的時間尺度。一些模式可以持續很久,如城市;另一些則如同天空上的雲朵,大風一吹就消散得無影無蹤;還有一些可以在任何地方發生在任何人之間,如人際關係。
處於混沌的邊緣的系統中可能存在動態互動模式。一種模式下,系統在不同位置之間不斷反覆循環,有時候,這種情況會發生在家庭的爭論中,周而復始地爭吵卻依然無法解決問題。另一種更加富有成效的模式能夠適應並滿足不斷變化的情況,如魚群遭遇捕食者時的情形。
大多數無序的形式中都存在某種次序,這種存在於無序的形式中的次序被稱為動態次序,它來自個體間的互動規則,這些個體製造了大規模的動態互動模式。
複雜自適應系統中的非線性行為
當一群人能夠共同應對周圍環境的變化時,這個群體便成為一個複雜的自適應系統。對人類社會學的學生而言,甚至是對所有研究自然的學生而言,這一系統得以形成以及管控系統中個體行為的規則都是相當有趣的。
成功的生態系統,成功的城市和社會都是複雜自適應系統。根據科學家詹姆斯 ·洛夫洛克( James Lovelock)的“蓋亞假說”(Gaia),整個世界就是一個複雜自適應系統,它的某個長期適應可能會為了自保而將我們趕出門外。這種情況發生與否或許取決於我們是否能夠理解支配其複雜性的規則,以及我們是否懂得適應、遵守這些規則。
在一個要發展壯大的複雜自適應系統中,個體成員之間必須存在一種特殊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的方式並不是像很多人在拔河比賽中不停拉動繩子一樣是簡單的相加,這種相互作用是非線性的,也就是說,某個個體的行為將使其他個體或者團隊產生不相稱的反應。
例如,音樂會結束時,只要有一個人開始鼓掌,周圍的一些人就會被帶動起來一起鼓掌,而這些人又會帶動其他一些人。一波接一波,很快,整個音樂廳的觀眾便都開始鼓掌了。這種“群體鼓掌”有時會進入同步狀態,這是觀眾作為一個整體的特性,不屬於任何單獨的個人。
這種湧現特性會在同時產生多種類型的非線性行為時,出現在複雜自適應系統中。當一群人能夠共同應對周圍環境的變化時,這個群體便成為一個複雜自適應系統。
湧現特性是指“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特性,即整體會因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連線和互動呈現出的新的特性。這種新的特性只有整體才具有,任何組成部分都不具有。
群體智慧型的產生
一個群體可以獲得的最重要的湧現特性之一便是群體智慧型,它可以使群體在某種程度上應對並解決個體成員無法單獨處理的問題。在本書中,我考察了自然界中產生群體智慧型的簡單規則,並探尋了我們是否能夠利用這些規則(以及其他與群體智慧型沒有必然聯繫的簡單規則)和群體智慧型,來引導我們應對生活的複雜性。
本書從群體智慧型的概述開始:什麼是群體智慧型?它是如何從非線性的相互作用中產生的?哪類動物會利用群體智慧型?群體智慧型會給群體中的個體以及整個群體帶來什麼樣的益處?
接下來的兩章闡述了蝗蟲和蜜蜂群體飛行時使用的規則,以及螞蟻的地面邏輯。這三種昆蟲利用複雜自適應系統的基本規則,以截然不同的方式發揮群體智慧型。它們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借鑑的東西。
蝗蟲的碰撞避免策略對我們如何在車流中駕駛和在人群中行走有所啟示。蜜蜂用“看不見的引線”來指揮蜂群的行動,我們同樣也可以在行走在陌生環境中時利用這種看不見的引線。螞蟻利用一種特殊形式的群體邏輯找到捷徑及最佳路線,我們在步行或駕車時可以效仿它們。而且,你會驚訝地發現,螞蟻的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還被套用於很多其他的情況。
在介紹完昆蟲邏輯之後,我便著眼於人群中的個體行為,並闡述了最近對複雜人群動態的研究,這些研究揭示了我們應如何在危險的人群中應對自如並找到出路。
接下來的兩章重點闡述了群體決策。我首先探尋了我們是應該遵循“平均”原則——公平考慮每個人的意見,還是應該以大多數人的意見為準。然後我指出了人類應如何利用群體智慧型達到最佳共識,以及如何避免危險的“群體思想”風險。
實現群體智慧型的方式之一便是構建人際網路。我在第7章中探討了構建人際網路的不同方法,包括著名的“六度分隔”,並且闡明了如何利用新知識得出便於人際網路的構建和溝通的有效策略,以及如何通過人際網路提高預防疾病傳播的能力。
我在第 8章詳述了在面對複雜問題時,利用簡單規則作出最佳個人決策的方法。實際上,有些方法十分簡單,而且能夠為我們提供作出最佳決策所需的大量各類信息。
在第9章中,我進一步探究了作決策的方法——在複雜性中尋找模型。有些時候,這些方法可以引領我們走向正確的方向,但正如科學研究已經證明的那樣,社會整體通常比各部分的總和更強大,所以我們必須知道,整體複雜性什麼時候可以摧毀掩埋在其中的簡單性。簡單是好的,但複雜性規則也是好的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