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佳木斯市退休幹部宋金和,40年堅持收集日軍侵華物證,建立“日軍侵華物證陳列室”向公眾免費開放。逾萬件見證歷史腥風血雨的無聲鐵證,真實還原了那段歷史——
“‘9·18事變’又添新的鐵證!”6月上旬,退休幹部宋金和再度成為各界關注的人物:他歷盡千辛萬苦找到的一份日軍指揮官關於“9·18事變”的作戰預案手令,以鐵的事實向世人證明,當年日軍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蓄謀已久的。
這只是他多年收集的冰山一角。剛邁進“日軍侵華物證陳列室”,還沒來得及參觀,一股陳腐的味道就鑽進了鼻腔,其中還夾雜著些許潮濕,也許這就是歷史凝固的味道吧。熟悉宋金和的人都知道,老宋一直堅持收集侵華日軍物證,40年來先後收集侵華日軍服裝、照片、地圖以及軍刊畫報、紀念章等200餘類逾萬件。
宋金和挖掘侵華日軍物證堅持不懈,是出於對民族大義的責任和歷史的尊重。“這些物品真實地還原了日軍侵華戰爭歷史片斷,記錄和展示了侵略者反人類、反人性的殘暴行徑,我的目的就是讓更多年輕人記住國恥,更加珍愛和平!”宋金和告訴記者。
這些年為收集侵華日軍物證到底吃了多少苦,宋金和自己也說不清楚。10多年前他到外地出差,無意中在一個舊貨市場發現了1937年出版的12冊《朝日新聞》合訂本。這些當年日本出版的報紙,真實地記錄了侵華日軍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無疑是揭露日軍侵略行徑的鐵證。
手捧報紙的宋金和“如獲至寶”,可由於合訂本太大、太沉無法攜帶,他只得忍痛割愛挑選了盧溝橋事變、南京大屠殺等重要歷史時段的幾冊報紙。回來後,宋金和越研究越覺得這些報紙的重要,把其他合訂本收集全成了他的一個心結。
10多年來,宋金和先後幾次前往,可由於城市改建、店鋪搬遷更名等原因,總是無功而返。最後歷經周折,他好不容易才找到當年的舊貨市場,圓了自己多年的夢。
辛苦工作
“找齊這些報紙資料,不僅是為了收藏,更重要的是不讓那段血淚歷史有‘空缺’。”當通過媒體得知日本教科書否認侵華罪行,日本一些領導人不顧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人民的感受執意參拜供奉著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後,他蒐集侵華日軍物證更上心了。
有一次,宋金和無意中收集到一塊日本鐵牌,經過認真查證後發現,這是當年日本陸軍大臣荒木貞夫賜給1931年至1934年參加滿洲事變和占領長城的軍官“三件套”實物紀念品之一。據當年日本報紙刊登的照片顯示,還有一大一小銅鑄的日本兵手持步槍腳踏長城的雕塑,分別代表著登上長城和占領長城。
“這三件實物,是當年鼓動日軍燒殺、姦淫、掠奪的精神象徵,無疑是反映日軍侵華史實的有力佐證。”為了找到這兩個雕塑,宋金和跑遍了東北幾乎所有的古玩和舊貨市場,他還發動親朋一起幫忙尋找。上千個問詢電話、上萬公里的奔波,他終於將這套珍貴的歷史物證收集齊全。
“比收集物證更吸引人的,是研究他們背後的歷史。”每收集到一件侵華日軍物證,宋金和都要尋找研究與之有關的歷史故事。
老花鏡、放大鏡和白手套,是多年來常伴他左右的“老朋友”。時間一長,他對自己收藏的每件物證都如數家珍,成了遠近聞名的抗日戰爭“活化石”,他常常能從小物件中解讀出與之關聯的大事件,讓不少文史專家都為之驚嘆。
一次,宋金和生病在家,前來給他輸液的醫生一邊參觀他的藏品,一邊聽他講述背後的故事,不僅捨不得走,還三天兩頭就往他家裡跑,後來這個醫生成了幫助他整理侵華日軍物證的志願者。
“勿忘國恥,珍愛和平”,作為一個中國人,宋金和心中一直默默堅守著這一信念。隨著收集的日軍侵華物證不斷豐富,他有了一個想法,將這些物證集中展出。在地方政府、駐地部隊、企業和社會志願者的幫助下,2009年8月15日,“日軍侵華物證陳列室”成立,並免費向社會開放。64年前這一天,正是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日子。
陳列室不僅為人們打開了走近歷史、回望歷史、閱讀歷史的一扇視窗,也成為佳木斯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逢新兵入伍,新生入學以及重要節假日、紀念日,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每次宋金和都親自接待、親自講解。多年來,陳列室已接待參觀者6萬餘人次。
宋金和和他收集的侵華日軍物證也吸引了很多熱衷於軍事研究的專家、志願者和網友,有人提供收集信息,有人把自己多年的收集品無償送給陳列室,還有人自願到陳列室做義務服務……
陳列室的名氣越來越大,不少因距離較遠而無法來參觀的單位便邀請宋金和去作報告。雖然一路顛簸非常辛苦,可年近七旬的他樂此不疲,至今已為軍地單位作國防教育報告600餘場。
這些年來,宋金和被佳木斯市委黨校聘為終身教授、抗聯史專家,被評為“全國愛國擁軍模範”。
在陳列室出口處的桌子上,擺放著厚厚十幾本留言簿,上面寫滿了參展感言。或悲憤、或感慨、或激動……無盡的感言評說著歷史,也評述著收藏歷史之人。正如一位觀眾在感言中所寫到的——收藏歷史之人,定然與歷史一樣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