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①宋迪:字復古,洛陽人。歷官度支員外郎。善畫寒林、松石,尤善平山遠水。作畫崇尚意境, 蘇軾曾稱其畫“妙絕一時”。
②陳用之:“之”亦作“智”。郾城(今屬河南)人。仁宗天聖中為圖畫院祗候,未久罷歸。居小窯鎮,世人多稱之為“小窯陳”。善畫佛道、人馬、山川林木,而偏於精詳。
③倪(huǎnɡ)然:通“恍然”,忽然領悟的樣子。
譯文
度支員外郎宋迪精工繪畫,尤其擅長平山遠水。其得意作品,有《平沙雁落》《遠浦帆歸》《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落照》,稱為“八景”,喜歡的人多為傳播。往年小窯村陳用之善於繪畫,宋迪見其山水畫,對他說:“你的畫確實精工,但缺少自然情趣。”用之深深嘆服他這話,說:“我常擔心自己的畫不及古人,正在於這一點。”宋迪說:“這點不難做到。你可以先找一堵破敗的牆壁,對著牆壁張起一幅白色絲絹的大畫布,然後倚在敗牆上,早晨晚上日出日落時,都看敗牆在畫布上的投影。觀看得久了,隔著畫布就能見到敗牆的上部,高低平凹,曲曲折折,都能變幻成山水的景象。心目一體而存想:敗牆高處是山,低處是水;凹陷處是山谷,缺口處是山澗;顯豁處是近景,模糊處是遠景。神會而意到,忽然發現敗牆上都是人物、禽獸、草木飛動往來的景象,全然歷歷在目。於是隨意命筆,默然畫出心領神會的意象,自然畫中的意境就都天然而成,不似人為的造作,這就叫做‘活筆’。”用之自此以後,繪畫的格調得以不斷進步。
出處
《夢溪筆談》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筆談》二十六卷,分為十七門,依次為“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機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誌、藥議”。《補筆談》三卷,包括上述內容中十一門。《續筆談》一卷,不分門。全書共六百零九條(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地理、氣象、醫藥、農學、工程技術、文學、史事、音樂和美術等。在這些條目中,屬於人文科學例如人類學、考古學、語言學、音樂等方面的,約占全部條目的18%;屬於自然科學方面的,約占總數的36%,其餘的則為人事資料、軍事、法律及雜聞軼事等約占全書的46%。
就性質而言,《夢溪筆談》屬於筆記類。從內容上說,它以多於三分之一的篇幅記述並闡發自然科學知識,這在筆記類著述中是少見的。
《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輝煌成就。
作者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北宋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漢族。1歲時南遷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陽一帶,後隱居於福建的尤溪一帶。公元1063年(仁宗嘉祐八年)進士。神宗時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公元1072年(熙寧五年)提舉司天監,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出使遼國,駁斥遼的爭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陝西鹽政。後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禦。1082年(元豐五年)以宋軍於永樂城之戰中為西夏所敗,連累被貶。晚年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夢溪筆談》。
成就
《宋迪論山水畫“活筆”》選自《沈括·夢溪筆談·書畫》
沈括北宋科學家、改革家。晚年以平生見聞,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筆記體巨著《夢溪筆談》。一位非常博學多才、成就顯著的科學家,我國歷史上最卓越的科學家之一。精通天文、數學、物理學、化學、地質學,氣象學、地理學、農學和醫學;他還是卓越的工程師、出色的外交家。
沈括的科學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曆法,與今天的陽曆相似。在物理學方面,他記錄了指南針原理及多種製作法;發現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歐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闡述凹面鏡成像的原理;還對共振等規律加以研究。在數學方面,他創立「隙積術」(二階等差級數的求和法)、「會圓術」(已知圓的直徑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長的方法)。在地質學方面,他對沖積平原形成、水的侵蝕作用等,都有研究,並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醫學方面,對於有效的藥方,多有記錄,並有多部醫學著作。此外,他對當時科學發展和生產技術的情況,如畢昇升發明活字印刷術、金屬冶煉的方法等,皆詳為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