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宋義文,字,文潤。 1968年3月生於山東陽穀。“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教育書畫家協會”理事,“中國國家畫院”劉大為工作室畫家,“上海浦東書畫院”畫家。
藝術成就
2000年10月《古韻》在“山東省跨世紀中國畫精品展”中獲優秀作品獎。
2002年12月《春》在“山東省首屆中國畫雙年展”中獲佳作獎。
2003年9月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美術高考指導書《人物速寫》。
2007年5月作品《花開花落》在全國第七屆中國小美術作品評選中獲園丁組金獎。
2007年12月《苗家三月》入選“全國小幅工筆重彩作品展”。
2008年10月《享受陽光》入選“全國第七屆工筆畫大展”。
2008年1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義文畫集》。
2009年5月 《春之韻》入選“倡導綠色生活共建生態文明全國美術作品展”。
2009年6月 《暖陽》入選“2009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0年12月《都市音符》入選“全國首屆現代工筆畫大展”。
2011年4月 《家園》入選“全國第八屆工筆畫大展”。
2011年6月由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畫名家作品集・宋義文人物畫選》。
2011年10月《如歌水月》入選“第三屆中國齊白石國際文化藝術節”中國畫展。
2012年7月《吉祥草原》入展“2012吳冠中藝術館開館暨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2年8月《祥和年集》在“翰墨新象”中國畫大展中獲優秀獎(最高獎)。
藝術評論
宋義文和他的畫
認識義文是在北京畫院學習期間,轉眼已有十幾年,他純樸真誠,敏睿沉穩不事張揚,且輕鬆幽默,既有南方人的靈氣,兼有山東人的直爽,相識愈久愈有品位,有較好的人緣。
執著造就成績。為了尋夢,他先後就讀於“山東省輕工業美術學校”、“曲阜師範學院”、“聊城大學”、“北京畫院”,以至今天深造於“中國國家畫院”。這一路走來痛並快樂著,從未間斷對自己深愛的國畫藝術的探索,再加之十八年的美術高考教學工作,鍛造了他堅實的繪畫基礎,兩次北京深造,使他得以拜識名師大家,眼界審美得到升華。
他重視傳統,對古代人物、山水、花鳥畫之精品深入臨習,謂之“養眼”“養心”,更能豐富人物畫的表現。他更不忘師法自然,深入生活,探尋美的源泉,從不盲目跟風,總是孜孜以求地沉浸在傳統和現代藝術之中,找尋自我,用心體會,把適合自己的融入到作品之中,畫出自己對生活美的獨特感受。結合寫生體驗,注意對人物形神的處理和對畫面意境的營造,作品傳象達神氣韻渾樸靈動,在工筆的基調上追求寫意韻味,沉穩有詩意,構思常有奇妙之處。加之他勤奮謙和、思路敏捷,能舉一反三,取長補短,因此他的筆墨溫和雅致,不浮不躁,繪畫氣息濃郁,清新脫俗。用他自己的話說“搞創作能培養自己的綜合能力,包括對線與墨、黑與白、疏與密等的對比因素對立統一關係的運用,更重要的是作品格調和審美趨向的把握,是決定作品品位高低的關鍵因素”,他的筆墨技法和創作理念正日臻純熟。
義文近幾年的作品逐漸引起業界關注,我看到他近期的畫作不禁眼前一亮,去年《苗家三月》入選“全國小幅工筆重彩大展”;今年《享受陽光》又在5000多件徵稿中入選“全國第七屆工筆畫大展”,他正展示出自己的實力。作品格調和畫境皆出自畫家自身修養和學識積累,人格高畫品自然也高,畫如其人,雖然他對自己的探索還不滿意,雖然他的作品還有需要挖掘和斟酌的地方,但都是他對生命和藝術的體驗和感悟,我想隨著他的厚積薄發,會不斷有精品佳作展現在讀者面前。
谷石(谷石,原名谷正秋,旅美畫家)
2008年10月於北京香山
感受、發現與提煉
---宋義文人物畫讀後
徐恩存
宋義文是一位在現實生活中成長並成熟的人物畫家,他的思考與實踐帶有濃郁的現實主義色彩,因此他的作品及其藝術走向都漾溢著源於現實生活的激情與詩意。
檢索宋義文的人物畫作品,一種撲面而來的氣息是――在作品的意向之間、在筆墨之間、在整體氛圍中,都充盈著現實的人文關懷,處處流露出畫家對現實生活的由衷感受和鮮活發現,其作品因而煥發著樸素、單純、歡樂與淡定的情思。
宋義文在藝術取向上,是明確和毫不含混的,他力避了假、大、空的虛假和雕飾,以樸素、單純為目標,在日常生活中擷取藝術靈感與創作素材,自覺躋身於“新中國畫”的創造行列,在繼承與創新中定位自己和自己的藝術。因此,宋義文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定位了自己的藝術選擇和審美方向――以水墨寫意的方式表現身邊的日常生活詩情,以及其中的平凡人和平凡事。
以線為藝術特徵的中國人物畫,在經過漫長時間的歷練中,幾近完美無瑕,爐火純青,從東晉顧愷之的以“連綿不絕”、“春蠶吐絲”為特徵的線條,到陸探微的“筆跡勁利、如錐刀焉”等等,都體現早期中國人物畫用線密集的特點,至南北朝的張僧繇,則一掃“密體”畫風,而為“疏體”,用筆精練簡約,即以“點曳斫拂”為特點;在此基礎上,曹仲達以用筆稠密、衣紋緊窄為標誌的“曹衣出水”與唐吳道子的“吳帶當風”並列彼時,其影響甚廣。到五代兩宋時期,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以及李公麟等所作人物畫,線條勁爽有力,至梁楷則以水墨寫意為主,首創潑墨,線與墨色結合,建立了“熟想而默識”、“氣至而神完”的表現手法與理念;至明貫通,技法嫻熟,風格獨特。
宋義文在人物畫史的研究與梳理中,把握了以線為主的中國人物畫要領,吸取前人經驗的同時,又借鑑了當代名家的創作理念和筆墨技巧,盧沉、周思聰、劉大為、任惠中等都給了他極大的影響和教誨。他的藝術在不經意間發生了蛻變,更貼近了藝術規律與藝術本質。
從工筆畫到寫意,這是一個很大的藝術跨度。在這裡,我們看到宋義文在觀念上、方法上,乃至技法上的巨變;顯然,他完成了從“工畫如楷書”到“寫意如草聖”的轉變,他筆下的人物在乾濕濃淡與繁簡疏密中,顯現出“神似”的韻致和魅力。
如他的水墨人物寫生,很好地說明了他近期達到的藝術水準與高度,這批新作用筆隨意自由,奔放簡練,其中不乏草書筆法、筆勢與筆力,人物在“離形得似”、“遺貌取神”中,獲得了形式意味,而且,在筆墨之間充滿了性情與個性,使筆與墨不拘謹、不僵化、不乏味,顯現出寫意水墨的美感與韻味;在縱情揮灑、酣暢淋漓之中,達到“似與不似之間”的層面,體現出“形神兼備”的境界。
在宋義文的新作《水墨人物寫生》中,足以見出他紮實的繪畫功底和藝術感受力的,從現實人物的“形”轉化為筆墨表現的人物畫,在不失“骨法用筆”的原則中,又要達到作品整體的“氣韻生動”,這不僅是水墨技法的掌握,還是學養與情懷的彰顯。分析作品,不難發現,宋義文把現實生活中的人物用藝術手法提升為感性生動的生命形式,並賦予極有特點的筆墨形式與結構;首先,他從早期的“寫實”觀念中解放了出來,力求在平面空間中處理人與人、人與物、以及物與物的關係,使形式、內容、筆墨都獲得表現的自由,進而使自己的作品更符合藝術規律;其次,他堅持以“線”為主的寫意方式,這不僅是對寫意傳統的繼承,更是對寫意傳統重新闡釋和解讀,因此,畫家筆下的“線”有了生命,有了活力,且在虛實之間進行著豐富的演繹,使虛寫與實寫互為補充、互為表里,在乾濕濃淡與抑揚頓挫的筆墨表現下,便必然轉換為令人耳目一新的水墨文本;最後,也是最值得稱讚的,乃是宋義文在藝術上的自覺,以及文化立場的自信,在當代中國畫壇多元化格局與流派紛呈的情態下,他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在平凡中發現真美,在現實中體現純真,他自覺躋身“新中國畫”行列,始終把目光聚焦在身邊日常生活的詩意發現上,他從尋常角度切入生活、切入藝術,力求以樸素的語言、親切的氛圍、溫馨的意緒、日常的構圖,銘記並表現時代巨變中的人和事、心靈與世界的本真性和豐富性。
從2007年創作的《金梭》,到《都市音符》、《暖陽》、《家園》、《聖山腳下》、《收穫季節》、《享受陽光》、《大愛》,直至新作《二月二》、《沐日》、《春暖塞上》、《金穗》,以及《水墨人物寫生》等等,見證了宋義文的勤奮、努力、艱辛與收穫,也見證了“藝術回到本身”的歷程;當然,對於宋義文來說,站在今天的成績上,他最大的收穫在由外在世界向內在世界的轉化中,看到了藝術的新高度和新目標。
在不脫離“骨法用筆”、 “氣韻生動”的理念與原則中,宋義文以自己的實踐和藝術證明了他的潛質和能力,他從“畫什麼”到“怎么畫”的轉變,標誌著他走向了藝術的新階段。因為,對於任何藝術而言,一旦能從生命形式出發,便會展現出無比燦爛的前景。
(徐恩存 中國著名美術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