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隱逸傳

宋書隱逸傳,宗炳,字少文,南陽涅陽人也。祖承,宜都太守。父繇之,湘鄉令。母同郡師氏,聰辯有學義,教授諸子。

原文

高祖開府辟召,下書曰:“吾忝大寵①,思延賢彥。南陽宗炳、雁門周續之,可下辟召,以禮屈之。”於是並辟太尉掾,皆不起。宋受禪,征為太子舍人;元嘉初,又征通直郎;東宮建,征為太子中舍人,庶子,並不應。妻羅氏,亦有高情,與炳協趣。羅氏沒,炳哀之過甚,既而輟哭尋理,悲情頓釋。謂沙門釋慧堅曰:“死生不分,未易可達,三復至教,方能遣哀。”衡陽王義季在荊州,親至炳室,與之歡宴,命為諮議參軍,不起。

好山水,愛遠遊,西陟荊、巫,南登衡、岳,因而結宇衡山,欲懷尚平之志。有疾,還江陵,嘆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難遍睹,唯當澄懷觀道,臥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圖之於室,謂人曰:“撫琴動操,欲令眾山皆響。”古有《金石弄》,為諸桓所重,桓氏亡,其聲遂絕,惟炳傳焉。太祖遣樂師楊觀就炳受之。

炳外弟師覺授亦有素業,以琴書自娛。臨川王義慶闢為祭酒,主簿,並不就,乃表薦之,會病卒。

元嘉二十年,炳卒,時年六十九。衡陽王義季與司徒江夏王義恭書曰:“宗居士不救所病,其清履肥素②,終始可嘉,為之惻愴,不能己已。”

史臣曰:“夫獨往之人,皆稟偏介之性,不能摧志屈道,借譽期通。若使值見信之主,逢時來之運,豈其放情江海,取逸丘樊。蓋不得已而然故也。

(節選自《宋書?隱逸傳》)

注釋

①忝大寵,繼承帝位,有辱天子稱號。

②清履肥素,指行跡超凡脫俗。

譯文

宗炳字少文,南陽涅陽人。祖父宗承,任過宜都太守。父親繇之,曾任湘鄉令。母親是父親同郡人師氏,非常聰明,有口才、有學問、有節操,親手教育所有的子女。

宋高祖大開官府大門,公開招攬人才,下詔書說:“我繼承帝位,有辱天子的稱號,我要延請、招聘賢明人士。南陽人宗炳、雁門人周續之,可以下令徵召他們,以禮相待,讓他們出來做官。”於是一起徵召他們為太尉掾,他們二人沒有應詔。宋朝代晉掌權後,徵召宗炳為太子舍人;元嘉初年,又征他為通直郎;東宮太子得勢後,又徵召他為太子中舍人和中庶子,都沒有應詔。妻子羅氏,也有高尚的情懷,和宗炳趣味相投。羅氏死後,宗炳十分悲痛,後來停止哭泣,用佛理自遣,悲哀的情緒立即減輕了許多。對和尚慧堅說:“生與死的區別,不容易明白,再三思考,才能排遣心中的悲哀。”衡陽王劉義季在荊州時,親自到宗炳的家裡,和他一起歡聚,並任命宗炳為諮議參軍。宗炳依然沒有接受。

宗炳酷愛山水,喜歡遠足。他向西到過荊巫地區,向南登過衡山,並在衡山上蓋屋居住。心懷前人向子平那樣的隱居志向。後來,他因病回到了江陵,嘆息道:“我年紀大了,病也來了,名山大川恐怕難得看完了,只有使自己心情更加沉靜,修養進一步提高,然後,睡在床上,再遊歷這些大好河山吧。”凡是他遊歷過的地方,都繪成圖畫,貼在室內的牆上,對人說:“我彈琴奏樂,要讓眾山都發出迴響。”古有《金石弄》一曲,為桓氏所器重,桓氏家族衰敗之後,這支曲子也就失傳了,只有宗炳還能彈奏。太祖派樂師楊觀跟宗炳學習這支曲子。

宗炳的表弟師覺授也有超凡脫俗的品行,用琴書來自我娛悅。臨川王劉義慶委任他為祭酒和主簿,他都沒有赴任,於是劉義慶向皇上上表,推薦他,可就在這個時候,他生病去世了。

元嘉二十年,宗炳去世,終年六十九歲。衡陽王劉義季給司徒、江夏王劉義恭寫信說:“宗居士不去改變他所不滿的東西,他行跡超凡脫俗,一生品行值得褒揚,我對他的去世深感悲痛,簡直無法控制自己的哀思。”

史臣說:“那些獨來獨往的人,性格都有點偏執、耿直,所以不能剝奪他們的理想,使他們屈服於自己的意志。要借招賢納士來樹立自己的威信,一定要有使他們信服。如果讓他們遇上值得信賴的君主,遇到太平盛世,他們怎么會放蕩於湖海之上,游于山林之間呢?他們大概也因為不得已才這樣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