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文物現狀】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簡介】
冊,絹,設色,尺幅:27.5 x 25.5公分。
林野中的某個角落,一株枸杞以及禾草旁,有隻鵪鶉正眈眈地望著地上的螻蛄。螻蛄從土穴中爬出後,在地上恍恍惚惚地遊走,沒有察覺大難即將臨頭。
古代畫鳥獸,往往多有吉祥寓意,手法上又以諧音或象徵最為常見。在這幅充滿自然野趣的作品中:鵪鶉與稻禾相伴,便取其「安和」的諧音;與枸杞相伴,或帶有「祈(或乞)安」之意,或以杞實能延年異壽,因此帶有長壽祝福的象徵之意。趨吉是吉,避凶也是吉:螻蛄(又名「土狗子」)是囓食農作物根莖的害蟲,也是小人的象徵,更有人認為它是鬼怪派遣來的壞東西,總之是個不討人喜歡的小傢伙。因此,畫中鵪鶉將欲啄食螻蛄,也就象徵著去除災厄、防小人的意思。
這幅「杞實鵪鶉」圖相傳是出自宋代院畫家崔愨(約十一世紀)之筆。崔愨與及他的兄長崔白,都是北宋著名的花鳥畫家。他們的畫風樸素、重視自然野趣,對於當時的畫院有很深的影響。這件作品除了取材自山林野趣之外,畫中直接用墨色點染,不用筆描(即所謂的「沒骨畫法」),是宋代花鳥畫中少見的表現手法,但卻能將鵪鶉與螻蛄的形態表現得準確而生動,令人讚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