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劍鳴

1968年後一直從事衛星地面站天線及衛星天線的研究及研製工作。 東三饋源工藝攻關(主要參與者),1997年獲航天總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 ication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衛星上播出響亮的《東方紅》樂曲。這標誌著我國航空航天事業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一頁頁的航天史,浸透著衛星天線專家宋劍鳴的智慧和心血。宋劍鳴

1937年出生於四川省廣安市岳池縣紅星鄉。1960年重慶大學畢業後相繼在四川省社科院,西南電子研究所,航天部五零四所從事科研工作。
1967年前曾參與轉子式發動機、機載雷達等的研究。 1968年後一直從事衛星地面站天線及衛星天線的研究及研製工作。先後主持了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音樂遙測天線,測量船載雙頻無線,10米X—Y型天線等地面測控天線的機械設計、研製。隨後又主持了國內通信衛星天線,極化敏感反射器及其展開機構,大型雙展開式衛星天線等的機械設計研製。在與德國合作研製東方紅三號通信衛星天線中主持該天線的機械結構及機械檢測校準工作,在消化國外技術的基礎上接合國內具體情況成功地研製了與國外相當的天線機械檢測系統。在大型雙展開式衛星天線的設計研製中也成功地吸收了國外先進技術,使我國衛星天線的機械結構設計上了一個台階。經長期研究和實踐在衛星天線及其地面支技設備的設計、試驗,天線的機械檢測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1969年,宋劍鳴作為人造衛星《東方紅》樂曲天線的科研小組負責人,帶領全組人員,奮戰三個月,完成了研製任務。這項研究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榮獲科研成果獎。他主持研製的國內通信衛星天線系統,已使我國通信衛星由試驗性轉入實用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987年獲航天部技術進步一等獎。1970年,宋劍鳴還參加了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跟蹤測量天線系統的研製,1980年參加了第一枚遠程火箭試驗發射天線的設計製作。?
1984年開始指導碩士研究生,共培養研究生7名。1992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其業績被載入《當代中國科技名人成就大典》《當代中國科學家與發明家大辭典》《中國當代高級科技人才系列辭典》《中華成功者》等書中。英語能熟練地聽、說、讀、寫、譯。

主要獲獎成果有

東方紅一號衛星音樂遙測(主持天線結構設計),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高精度多用途天線(主持),獲1979年國防科委重大科研成果二等獎;船載雙頻測速天線(結構主持),獲1979年國人聯委重大科研成果二等獎;520精密跟蹤系統 (主持),獲1985年國防科委委重大科研成果四等獎; 東方紅二號甲信衛星天系統(結構主持),獲1987年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衛星天線線機械檢測方法及設備研究(主持),獲1988年部科技進步三等獎;雙柵天線及展開機械(主持),獲93年航天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雙星定位衛星天線(結構主持),1957年獲航天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東三可展開賦形來天線機械檢測系統(主持),1997年獲航天總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東三饋源工藝攻關(主要參與者),1997年獲航天總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東三通信分系統(結構主持) 98年獲航天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撰寫“X—Y型天線軸系誤差檢測方法”等航天科技報告三篇。在國際性學術會議上發表了Mechancal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communication satelliteAntenna”等論文四篇。在全國性學術會議及在“中國空間技術”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2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