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定窯八棱炫紋長頸瓶

宋代定窯八棱炫紋長頸瓶

定窯從邢窯而來,由於歷史的變遷,定窯隨著地域變化,新瓷土料的運用和制瓷工藝的進步。定窯 創燒於唐,極盛於北宋及金,終於元,以產白瓷著稱,兼燒黑釉、醬釉和綠釉瓷,文獻分別稱其為"黑定"、"紫定"和"綠定"。[1] 定窯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宋代六大窯系之一,它是繼唐代的邢窯白瓷之後興起的一大瓷窯體系。主要產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的澗磁村及東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帶,因該地區唐宋時期屬定州管轄,故名定窯。定窯原為民窯,北宋中後期開始燒造宮廷用瓷。 定窯最大的貢獻就是在中國陶瓷發展的歷史上閃爍過光芒,在中國陶瓷史和世界的陶瓷發展史上留下輝煌的一頁。 定窯八棱炫紋長頸瓶是宋代宮廷用陳設瓷之一。

器物的用途

長頸瓶、頸長口小、腹寬,線條簡潔流暢、穩定挺拔,特別適合於單枝長莖花草陳設。長頸瓶高雅脫俗並挺拔的造型,其養心勵志的寓意贏得文人共識,也使其獨具了經久不衰的文化魅力。因此,長頸瓶的各類造型,伴隨著王公貴族、文人商賈們的生活經久不衰。

早在宋代,長頸瓶就被引人佛堂齋室,成為清淨之地超凡脫俗的靈物;元代失意文人以野遊冥想為樂,長頸瓶孤花尤合逸士心意;明代士大夫階層日益壯大,長頸瓶寓意被功利所異化,變成達官新貴們顯示高雅興趣及身份的標誌;清代社會變革加快,商品經濟發展,長頸瓶被描金繪彩、附耳加環,成為為世俗享樂的玩物。隨著時代的變遷,長頸瓶創造了各種柔美的線條,在與中華文化同在。

定窯八棱炫紋瓶的古樸莊重,以及那千年不變的鼓腹里,承載的並非只是清水、空氣與虛無,實則是沉甸甸的歷史文化以及天人和諧的價值觀念。長頸瓶不但為文人所喜愛,同時也為僧侶信徒所看重。

器物的工藝特點

瓶體側視圖 瓶體側視圖
瓶口部照片 瓶口部照片
八棱炫紋瓶底足照片 八棱炫紋瓶底足照片
八棱炫紋瓶腹部照片 八棱炫紋瓶腹部照片
宋代定窯八棱炫紋長頸瓶 宋代定窯八棱炫紋長頸瓶

該器物白釉中透著青黃,侵蝕導致口沿部釉層有些許剝落。修長的瓶體,八棱與炫紋的流線交叉修飾著瓶體,線條格外柔和並鮮明。其橫炫紋恰到好處地將瓶體分割為五層,底足稍外撇齊整,更使得瓶體線條自然流暢。
瓶底有“易定”款,但胎體較為厚重,窯溫在千度左右燒成,且釉色不是牙白,並有開片,說明此物是北宋早期生產。以下為布衣莊氏收藏的宋代定窯八棱炫紋瓶的細部照片。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