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乃德

宋乃德

宋乃德 (1905—1967)原名守先,字念僧,山西省沁源縣城關鎮西村人。1924年畢業於山西省第一中學;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任沁源縣委書記,在安澤,介休,沁源地區,開展革命活動,建立黨的組織。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1926年9月受中共山西省太原執委派遣,在沁源,安澤,霍縣,屯留一帶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宣傳革命,發展壯大黨組織,發動農民革命。曾於1927年夏,在沁源組織農民暴動,搗毀了國民黨縣黨部。 1936年冬,任山西犧盟會長治縣特派員。抗日戰爭爆發後於1937年10月任山西省第五專區巡視員兼潞城縣抗日縣長,到任後,積極改造舊政權,組織民眾,抗日救國,相繼成立了人民武裝自衛隊,農救會,工救會,青救會,婦權會,兒童團等。次年夏季,在縣城舉行了人民武裝大檢閱,主持召開了“九一八”事變二周年萬人大會,鎮壓了漢奸田富和,使抗日鬥爭深入人心。1939年任晉城縣抗日縣長。曾在晉東南反日寇“九路圍攻”中積極為八路軍,決死隊籌措軍糧,為創建太行山抗日根據地作出了貢獻,受到朱德,彭德懷的表揚。

1940年5月隨八路軍黃克誠領導的344旅和新2旅由晉東南地區赴豫皖蘇地區,任八路軍第五縱隊供給部部長。曾參加過黃橋戰役。1941年兼任江蘇阜寧縣抗日縣長,遵照劉少奇、陳毅的指示,兼任鹽阜區聯立中學校長,由於行政工作繁重,宋乃德三次登門,懇切拜訪著名教育家江重言先生。宋乃德禮賢下士的博大胸懷終於感動了江重言,他高興地擔任了聯中的校長。至今,鹽阜民眾仍然傳頌著“宋乃德三請江重言”的故事。

宋公堤高清大圖 宋公堤高清大圖

在鹽阜期間,宋乃德帶病組織當地軍民修築了90華里的防洪堤壩,被當地人民譽為“宋公堤”,蘇北人民至今還傳誦著“從南到北一條龍,不讓鹹潮斗阜東,從此無有沖家禍,每聞潮聲思宋公”的民謠。1942年至1945年任中共蘇北財委書記期間,在穩定物價,發展經濟,支援新四軍抗戰方面作出了貢獻。1945年11月隨新四軍3師赴東北後,歷任遼寧通遼地區專員兼通遼縣縣長,吉江行署主任,中共嫩江 省財委書記兼財政廳長。1948年至1949年曆任黑龍江省財政廳長,東北人民政府稅務總局局長,中共冀察熱遼財委副主任。

1949年2月天津解放後,宋乃德任天津市軍管會財經接管部部長。曾參加過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為全中國解放作出了貢獻。新中國成立後,於1949年10月任湖南省財委副主任兼財政廳廳長,在湘三年,採取經濟,行政,輿論相結合的手段,打擊糧商不法行為,取締銀元黑市,安定了人心,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同時,在建立國營商業,創辦湘潭紡織印染廠,邵陽造紙廠等地方國營企業方面做出了貢獻。特別是組建省財委專家室,發揮技術人才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1953年至1958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業部黨組書記,第一副部長。1958年曾因總結推廣河南七里營人民公社辦工業的經驗,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讚揚。先後當選中共“八大”代表和全國人大二屆代表。1959年廬山會議後,被錯定為“彭黃死黨”,下放到湖北漢陽造紙廠任副廠長,在“四清”和“文化大革命”中被錯誤批鬥,於1967年2月23日被“四人幫”迫害致死。中共中央於1979年12月25日為宋乃德同志平反昭雪。1980年2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業部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為宋乃德同志召開了追悼大會,骨灰移放至八寶山革命公墓。

人物事件

原輕工業部黨組書記、第一副部長

宋乃德同志追悼會在京舉行

新華社北京二月九日電原輕工業部黨組書記、第一副部長、中共八大代表、第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宋乃德同志追悼會,於二月九日下午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宋乃德同志在林彪、“四人幫”極左路線的摧殘下,於一九六七年二月二十三日被迫害致死,終年六十二歲。

華國鋒、鄧小平、李先念、陳雲、烏蘭夫、方毅、余秋里、胡耀邦、彭真、陳慕華、譚震林、蔡暢、谷牧、王任重、康世恩、薄一波、姚依林、姬鵬飛、宋任窮、黃克誠、王鶴壽等同志,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中央組織部、輕工業部、山西省、江蘇省、湖南省和湖北省以及山西省沁源縣黨政機關等單位,送了花圈。

余秋里、陳慕華、王任重、薄一波、姚依林、宋任窮、王鶴壽等同志,輕工業部等單位的民眾代表,以及宋乃德同志的生前友好和親屬共八百多人,參加了追悼會。

追悼會由輕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梁靈光主持,黨組副書記、副部長韓培信致悼詞。

悼詞說,宋乃德同志在一九五九年的反右傾運動中,被誣定為輕工業部“反黨宗派集團首領”,蒙受不白之冤。文化大革命初期,又受到林彪、“四人幫”極左路線的摧殘,含冤逝世。粉碎“四人幫”以後,輕工業部黨組對宋乃德同志的舊案進行了複查,認為這是一起冤案、錯案。經中央批准,對宋乃德同志徹底平反,恢復名譽。

悼詞說,宋乃德同志是山西省沁源縣人。一九二六年三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革命,在山西省沁源、安澤、屯留一帶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山西軍閥閻錫山實行反共後,他在沁源縣組織農民暴動,搗毀了國民黨縣黨部,建立了沁源縣地下黨組織。抗日戰爭期間,宋乃德同志任山西長治犧盟會特派員,組織愛國學生突擊隊,同托派張慕陶進行了堅決鬥爭,並組織了武裝力量,培養了抗日骨幹。一九三八年冬,閻錫山的一些反動縣長斷絕八路軍口糧,宋乃德同志利用山西五專區巡視員的合法身份,機智勇敢地進行鬥爭,勝利完成了籌措軍糧的任務。為此,八路軍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特派副參謀長左權同志專程前來對他進行表揚。一九四○年,他任八路軍某縱隊供給部長,南下開闢蘇北抗日根據地,領導勞北阜寧民眾,修築了長達九十里的海堤,為鞏固抗日根據地作出重要貢獻。民眾把這道堤譽為“宋公堤”。

悼詞說,解放戰爭期間,宋乃德同志歷任通遼區專員、嫩江省委財委書記兼財政廳長、黑龍江財政廳長、東北稅務總局局長、冀察熱遼分局財委副主任、天津市軍管會財經接管部部長等職,參加了錦州戰役和平津戰役,為奪取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優異成績。

悼詞說,全國解放後,宋乃德同志先後任湖南省財委副主任兼財政廳長、中南軍政委員會財委副主任兼財政部長、國家計畫委員會地方工業局局長、地方工業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等職務,為恢復國民經濟,完成私營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為建立和發展我國地方工業和公社工業,特別是發展輕工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悼詞說,宋乃德同志在黨的歷次路線鬥爭和政治運動中,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堅持原則,實事求是,光明磊落,襟懷坦白,作風正派。即使在他含冤受屈,受到錯誤處理的情況下,仍然以黨的利益為重,積極工作。宋乃德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

(《人民日報》1980年2月13日)

軼事典故

阜寧縣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縣長宋乃德,是山西省沁源縣人。1940年10月,隨新四軍黃克誠部東進,來到鹽阜區開闢抗日根據地。

鹽阜區沿海一帶,由於經常發生大潮和海嘯,常常造成海堤潰決,嚴重地威脅沿海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國民黨反動派不顧人民的生死,反而利用修堤來中飽私囊。1939年夏,鹽阜區沿海一帶,又發生了海嘯,韓頑的阜寧縣政府官員們趁機瞞上欺下,假借修築海堤之名,從中大發橫財。修築海堤工程,預計挖土二十多萬老方,需工銀十九萬元,他們只挖土五萬方還不足,即虛報工資十一萬二千餘元,偷工減料修成的海堤未經大潮就被一般海浪衝破,淹死了數萬人,使沿海一帶成了遍地鹽鹼的不毛之地。1940年底,阜寧縣沿海民眾紛紛要求修築海堤。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阜寧縣參議會於1941年2月在縣長宋乃德同志的主持下,討論了修築海堤的提案,當時參加會議的有一百多人。由於過去國民黨官吏假借修堤而貪污掠奪,因而有些地主士紳議員對抗日民主政府能否修好海堤,也抱懷疑態度。宋乃德同志在會上耐心說服教育,終於統一了大家的認識,決定以鹽稅作抵押,發行公債,通過了修復海堤的提案。

會後,宋乃德同志認真抓了發行公債、籌糧、籌草、動員民工等準備工作,使修堤工程很快上馬。據阜寧縣水利工程委員會駐海堤辦事處卷宗第十九號《工程紀要》記載:“宋縣長在勘察工程完畢以後,於5月14日到堤,15日北堤正式開工。”在修堤的過程中,退居曹甸的國民黨韓頑政府,配合敵偽,大肆發動謠言攻勢,說什麼“中央大軍仍舊要來,日本皇軍也不放過新四軍”,還說什麼新四軍“想騙老百姓的一百萬塊錢”、“新四軍征修堤壩,是一種欺騙,實際上藉此抽壯丁”等等。宋乃德縣長針鋒相對,展開了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國民黨的謠言攻勢很快被粉碎了。經過二十多天,除陰雨外,實際僅用了十五天時間,到6月5日北段海堤就全部勝利完工。“堤上凡二十七公里,底寬十八公尺,頂寬二點五公尺,高三公尺,坡度2:3”(《工程紀要》)。

北堤修成後,開始進入伏天。俗話說:“寒不挑河,夏不打堆”。天氣炎熱,又是梅雨季節,再加鹵潮泛濫,時疫流行,這時無論是士紳,還是農民、工程師、辦事人員,幾乎無一不主張將南堤停修,俟秋後再行繼續。而宋乃德同志認為,為了保證汛期安全,和擊破國民黨韓頑政府與敵偽日益加緊的謠言攻勢,修堤必須一氣呵成。在宋縣長和抗日民主政府的堅持下,排除萬難,繼續修築南堤。

南堤動工以後,遇到的困難要比修筑北堤大得多。這裡既有大自然方面造成的困難,又有來自敵人方面的破壞。開工的第四天,即6月23日,就發生尖頭洋慘案。工程處監工員、縣糧食局科長陳景石慘遭偽裝八路軍的土匪殺害。據當時駐海辦事處報告(卷宗第37號):“此次土匪人數既多我,槍枝則頗優良,服裝亦甚齊整,與敵偽侵蔡橋事件等觀,非純無政治意味者,不止於顧德揚私人對八灘事變之私人報復行動也”。這充分說明國民黨頑固派和敵偽在謠言攻勢破產後,不得不進一步採取恐怖的暗殺政策。宋乃德同志針對這一情況,及時發出了《為尖頭洋事告工人書》,義正辭嚴地揭穿了敵人的政治陰謀,鎮靜了工人的情緒,使南堤工程得以正常進行。

當南堤河口堵好後,又遇到一連幾天大風大雨。當時,平地水深兩尺,海水大漲,工棚席蓋,有的被卷到水裡,有的被刮到半空,但工人的情緒都很好,全體裸赤地跳在水裡,奮不顧身地行硪挑土。到了7月11日,風雨更狂了,工人深恐東北風繼起,引來海嘯,於是紛紛將泥車綁起留在海灘上,各自回家了。面對這個情況,駐海堤辦事處的幹部、地方士紳,也有所動搖,認為本年修堤已經無望,主張來年春天再行繼續。他們派專人回八灘,發電報給在東坎的宋縣長,徵求他的意見。據卷宗題為《為施工困難報請核涵》記載:“寒暖不一,工人病者十分之三、四,值此盛夏,烈日方去,暴雨又來,工人涉水以做工,職員涉水以督工。下受水氣之蒸發,上受烈日之煎熬,自開工以來,連遭陰雨,日昨暴雨傾盆,土地已不堪工作,所有土塘,水深盈尺,塌陷甚多,車轍成渠,窪地成河,濘泥萬狀……工棚漏雨,工人逃散,燃料食糧,均感不足……。”此時,宋乃德同志病在東坎,得電甚為驚急。他認為天時方面雖有難為,但終不如停修影響之嚴重。若宣布暫緩,在新政權還沒有趨於鞏固的當時,是無法絕對地取得民眾的信任的,再加上國民黨和敵偽的謠諑於先,勢必墮入其奸計,政治上遭到極壞影響。經過反覆考慮,宋縣長便毅然決定,冒雨涉水,抱病趕往八灘。由於連綿的陰雨,從東坎到八灘的六十裡間,幾乎成了澤國。醫生認為宋縣長這樣冒病前往,對於他的病疴,是很不利的。果然,因他有病在身,體質孱弱,水深又及馬腹,在途中幾次傾跌入水,但由於宋乃德同志的頑強堅持,終於趕到了八灘。廣大民工和開明紳士們,見此情景,無不為他的奮不顧身的精神所感動,無不為共產黨、八路軍、新四軍為著廣大人民民眾利益,不顧一切犧牲的決心所感動,從而堅定了信心,決心繼續搶修海堤,決心做到“人定勝天”。接著,宋乃德同志在大堤上召集所有辦事人,開了一個擴大會,會上宣布繼續修堤決定。會後經宋乃德同志及民運隊同志的四出動員,不到一周,所有民工全部回歸到了修堤工地。

南堤繼續開工後,國民黨及敵偽在政治上所進行的陰謀破壞並未終止。在南堤再度開工初期,宋乃德同志為穩定堤工,曾留住灘上數天,回去的時候,經過吳家小集。宋乃德同志因病後體弱,酣眠車上,落在部隊後面。及至趕到市中,見警衛人員,紛紛散立,滯留不前,都說:“剛才縣長有令,在此午飯。”實質沒有這一回事。宋縣長心知有異,遂急令繼續前進。不意剛出村前,即有顧德揚部下匪徒二十餘人追蹤而至,在村口相持甚久,顧部卒被擊潰,宋縣長得免於難。事後不久,又發生了顧德揚舊部李學正等捆綁殺害八灘區長陳振東和縣政府科長於欣的慘案。陳振東被捕後,氣節昂然,對匪徒說:“要是殺我,請帶我到堤上,我為築堤來,今為堤死,何憾?”充分表現了共產黨人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犧牲一切的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

整個北堤和南堤工程,在宋乃德同志的直接領導和指揮下,經過全體技術人員和民工的共同努力,包括連續陰雨的天氣在內,前後只用了四個月的時間,就修築成十米高、十八米寬、九十華里長的大海堤。1941年夏,又發生了一次大潮汛,這次潮汛比1939年8月(農曆7月)還高六寸,但是,新修成的雄偉的大海堤卻巍然屹立,毫無損失,有力地保護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廣大民眾普遍反映說:“不是宋縣長為我們修築這座海堤,哪裡會有我們的今天啊!”還有的農民說:“民主政府好事做了千千萬萬,修築這個海堤,更是好事中的頭等大好事。”為了表達對宋乃德同志的感激之情,廣大民眾替這座海堤起了一個名字叫“宋公堤”,與歷史上的“范公堤”相媲美。當時在民眾中流傳著一首贊宋乃德同志的民謠“由南到北一條龍,不讓鹹潮到阜東(即阜寧縣東部,現濱海縣),從此不聞沖家禍,每聞潮聲想宋公。”這道民謠至今還有不少老人能吟詠出來。

(節選自祝斌回憶錄《懷念宋乃德同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