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一個叫蜜雪拉的年輕女孩從小生了一種怪病。然而,當時的醫學卻無法確診其病因。由於蜜雪拉的發病症狀很像癲癇,因此醫生一直用癲癇的方法醫治她。蜜雪拉在一個嚴肅的天主教家庭長大。21歲時,她想上大學研讀教育,但母親卻以她生病為由,不願她出去拋頭露面,所幸的是蜜雪拉的父親非常支持她去讀大學。蜜雪拉很開心地融入到學校生活中,並且認識了漢納和史蒂芬,也因此擁有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段友情和愛情。然而她的過去很快就追上了她,讓她不得不開始接受藥物治療,卻也因此出現了更多的身體痙攣和精神幻覺。她確信自己聽到的聲音來自於邪魔,於是就求助於大學所在教區的牧師,並請求精神上的支持。但是教區牧師對她的病情一籌莫展,並認為女孩是被惡魔附體。於是,教區牧師請出了更高級的牧師來治療她的病情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蜜雪拉 | 桑德拉·惠勒 |
瑪麗安 | 伊摩根·蔻格 |
卡爾 | 伯格哈特·克萊斯納 |
Stefan Weiser | 尼古拉斯·瑞肯 |
Hanna Imhof | Anna Blomeier |
Helga Klingler | Friederike Adolph |
Gerhard Landauer | Walter Schmidinger |
Martin Borchert | Jens Harzer |
Heimleiterin Krämer | Irene Kugler |
Professor Schneider | Johann Adam Oest |
Krankenschwester | 伊娃·洛鮑 |
職員表
導演 | 漢斯-克里斯坦·施密特 |
副導演(助理) | Christopher Doll、Friederike Jehn |
編劇 | Bernd Lange |
攝影 | Bogumil Godfrejów |
剪輯 | Bernd Schlegel、Hansjörg Weißbrich |
選角導演 | Simone Baer |
藝術指導 | Christian M. Goldbeck |
美術設計 | Eva Stiebler |
服裝設計 | Bettina Marx |
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參考資料來源 、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方 | 獲獎情況 |
2006年 | 第5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最佳女演員 | 桑德拉·惠勒 | 獲獎 |
第5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 | 《安魂曲》 | ||
第5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 《安魂曲》 | 提名 | |
第19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女演員 | 桑德拉·惠勒 | 提名 | |
第56屆德國電影獎金質電影獎最佳女主角 | 桑德拉·惠勒 | 獲獎 | |
第56屆德國電影獎金質電影獎最佳女配角 | 伊摩根·蔻格 | ||
第56屆德國電影獎金質電影獎最佳服裝設計 | Bettina Marx | ||
第56屆德國電影獎金質電影獎最佳聲效 | Lars Ginzel | ||
第56屆德國電影獎金銀質電影獎傑出故事片 | 《安魂曲》 | ||
第56屆德國電影獎金質電影獎最佳男配角 | 伯格哈特·克萊斯納 | 提名 | |
第56屆德國電影獎金質電影獎最佳導演 | 漢斯-克里斯坦·施密特 | ||
第56屆德國電影獎金質電影獎最佳劇本 | Bernd Lange | ||
第56屆德國電影獎金質電影獎最佳剪輯 | Bernd Schlegel | ||
第56屆德國電影獎金質電影獎最佳製作設計 | Christian M. Goldbeck | ||
第56屆德國電影獎金質電影獎傑出故事片 | 《安魂曲》 |
參考資料來源
幕後製作
《安魂曲》改編自一個真實的事件:1976年,德國巴伐利亞州米爾騰貝格有一個名叫Anneliese Michel的女大學生,她因為靈異事件而最終餓死,而為她驅魔的兩位神父也因為過失殺人被判處死刑。由於導演漢斯-克里斯坦·施密特並不相信鬼神的存在,因此他在和編劇Bernd Lange一起合作創作該片時,並沒有對主人公身處的情形做出任何評價 。導演漢斯-克里斯坦·施密特在製作該片時放棄了該事件的戲劇性,並且將事件中恐怖、神秘的部分全部切除 。
製作發行
幕後公司
時間 | 名稱 | |
Westdeutscher Rundfunk (WDR) | 製作公司 | |
arte | ||
Bayerischer Rundfunk(BR) | ||
Südwestrundfunk(SWR) | ||
23/5 Filmproduktion GmbH | ||
X Verleih AG | Atlantic Film | 發行公司 |
Filmcoopi Zürich | Cathay-Keris Films Pte. Ltd. | |
A-Film Distribution | IFC First Take | |
Alfa Films | Océan Films |
上映日期
時間 | 國家 | 時間 | 國家 |
2006年2月17日 | 德國 | 2006年11月4日 | 新加坡 |
2006年4月21日 | 奧地利 | 2006年11月17日 | 義大利 |
2006年6月5日 | 羅馬尼亞 | 2006年11月17日 | 英國 |
2006年7月2日 | 捷克 | 2006年12月8日 | 丹麥 |
2006年9月7日 | 加拿大 | 2006年12月13日 | 法國 |
2006年9月17日 | 荷蘭 | 2006年12月13日 | 比利時 |
2006年10月7日 | 波蘭 | 2006年12月15日 | 西班牙 |
2006年10月20日 | 瑞典 | 2007年4月19日 | 阿根廷 |
影片評價
《安魂曲》著重探究了人們在遭遇神秘事件時的心理波動,因此 該片也被譽為另一版本的《驅魔人》 。影片以冷靜的語言、陰鬱的基調,成功地傳遞出保守、虔誠的精神力量是如何讓人發瘋的。但是該片並沒有抨擊宗教,這一點從女主角竭力去觸碰十字架的動作就看的出來 。 (騰訊網、衛西諦評)
《安魂曲》是一曲獻給不幸女孩的輓歌。作為一部描寫心理的電影,影片整體的氣氛壓抑而孤寂。在影片中,無論是疏離冷漠的家庭關係,還是熱情洋溢的朝聖活動,都帶著寫實的意味。由於影片使用了16毫米的膠片拍攝,因此影像的特點更加明顯。除了出現必要的流行歌曲外,影片沒有安插任何製造氛圍和效果的聲響。在朝聖、附魔之類的宗教性場景中,影片還使用了記錄式的鏡頭。有賴於這種紀實性的風格作為依託,《安魂曲》顯得不煽情、不催淚。然而,這種風格卻使得片中人物的痛感更加真實。該片冷靜地剝開“天人交戰”的道德外衣,勾勒出了人性的種種原貌,並深深透露出反思與悲憫來 (衛西諦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