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選6號

安選6號

安選6號由安徽農業大學農學系選育,1996-1998年篩選出性狀穩定的優良株系“98-8-6”並混系留種。1999年和2000年參加該校中秈品比試驗,高產穩產,綜合性狀優良,遂定名為“安選6號”。特點無芒,平均每穗多6~8粒,著粒較密,千粒重增加1克左右,2004年初通過安徽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為皖稻115。

基本信息

簡介

安選6號系選育者為石英堯、陳多璞、燕寧等。1996年從大田種植的中秈稻9311出現的自然變異類型中選60株變異株,1997—1998年連續2年進行株系比較試驗,從中篩選出性狀穩定的優良株系“98-8-6”並混系留種。1999年和2000年參加該校中秈品比試驗,高產穩產,綜合性狀優良,遂定名為“安選6號”。與9311相比,其主要特點是:無芒,平均每穗多6~8粒,著粒較密,千粒重增加1克左右,對稻曲病的田間抗性明顯增強,株高和生育期相近。2004年初通過安徽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為皖稻115。

產量

1999年在該校中秈品比試驗中,單產560公斤/畝,比汕優63 535公斤/畝增產4.7%;2000年在該校品比試驗中,單產578公斤/畝,比9311 550公斤/畝增產5.1%。2001年和2002年在省中秈區試中,平均單產分別為533.9公斤/畝和577.0公斤/畝,比對照種汕優63分別減產2.38%和增產1.41%,增、減產均不顯著。2003年參加省中秈生產試驗,平均單產479.6公斤/畝,比對照種汕優63增產0.73%。三年“中試”平均單產536.8公斤/畝,與汕優63 537.5公斤/畝相當。

品質

2002年經統一送樣由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檢測,精米率(72.1%)、粒長(6.6mm)、鹼消值(7.0級)、膠稠度(70mm)和蛋白質含量(11.0%)5項指標達部標一級;長寬比(2.9)、堊白米率(9%)、堊白度(2.3%)、透明度(2級)和直鏈澱粉含量(13.5%)5項指標達部標二級;糙米率(79.0%,部標2級為>79%)和整精米率(53.9%,比部標2級54.0%僅低0.1個百分點)兩項指標均與部標2極相近。

品種特徵特性

在省區試和生產試驗中(3年平均值),全生育期141.6天,比汕優63長3.4天,屬中秈中熟偏遲類型。株高115.8cm,莖稈健壯,分櫱力中等,中片挺舉濃綠,長相清秀,熟期轉色好。畝有效穗15.3萬,平均每穗155.5粒,結實率84.8%,穀粒細長,無芒,千粒重29.5克,米質優。

抗性

2002年經省農科院植保所鑑定,抗白葉枯病(1級),中感稻瘟病(4級)。對稻瘟病的田間抗性較強。

栽培技術措施

適期播種、培育壯秧:5月上旬播種,秧田播量20公斤/畝,做到稀播勻播,肥田育秧,以培育多櫱(2~3櫱/株)壯秧。

適齡栽插、合理密植:秧齡30~35天,主莖7葉左右栽插,行株距20cm×17cm,每穴栽兩粒種子苗,插足12萬/畝基本苗。

合理施肥,科學管理:該品種耐肥抗倒,需肥量較大,中等肥力田塊施純氮15公斤/畝左右,併合理搭配磷鉀肥。施足基肥,早追分櫱肥,後期視苗情輕施穗粒肥。在水漿管理上,栽後淺水促櫱,夠苗(22萬/畝)曬田,抽穗揚花期保持水層,後期乾濕交替,其穀粒較大,不宜斷水過早。注意及時防治病蟲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